天天看點

這種“雞爪子”立冬前後最甜

作者:飲食的誘惑

#你好,立冬#

這種“雞爪子”立冬前後最甜

來,跟我一起念:枳[zhǐ]椇[jǔ]!對,它叫枳[zhǐ]椇[jǔ],不叫“雞爪子”,有些地方也稱它為“拐棗”。

這種“雞爪子”立冬前後最甜

北枳椇的花序

雖然花比較不顯眼,但是果期的枳椇無疑是野果裡曆史悠久的明星了。《詩經·小雅》裡即有“南山有枸”。枸即是枳椇,注意這裡的枸讀音是jǔ。後也稱為枳枸或椇。《禮記·曲禮》中言“婦人之摯,椇榛、脯修、棗栗”。說明當時枳椇跟榛子、棗子、栗子一樣,是一種較常見的幹果,廣泛用作女性之間見面互相交換的禮物。

這種“雞爪子”立冬前後最甜

我們吃的果類,雖然都叫果實,但可食用部位多種多樣,而枳椇的可食用部位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構,即果序軸,也就是先前的花序軸。枳椇的果期一般在9-10月,此時果序軸明顯膨大,彎曲,形成七扭八拐的形狀,其中會儲存大量的糖分。跟大白菜一樣,立冬前後的枳椇是最甜的。相比之下,果序梗末端的小果實反而顯得不那麼引人注意了。枳椇的果實成熟時呈黃褐色,北枳椇的果實為暗褐色至黑色。北枳椇英文名為日本葡萄幹樹(japanese raisin tree ),就是來自果實形态。

這種“雞爪子”立冬前後最甜

枳椇當然是能吃,好吃,雖然看起來是一塊木疙瘩,但嚼起來就會嘗到跟外貌毫不相稱的甜味,如牛乳,似糖蜜,在古代有木蜜、樹蜜等稱呼,盡稱其味甘甜,現在有地方也叫“甜半夜”或者“甜三年”。或有以其形狀來命名的,雅點的如木珊瑚,金鈎木,萬字果;不雅的就叫雞爪子、雞距子、癞漢指頭(麻風病人的手指)。不過現在還是“拐棗”這個稱呼用得最多,我大學時皖東的同學就經常誇他家山上的拐棗好吃,不過可能是因為太甜了,吃多了還容易頭痛。

這種“雞爪子”立冬前後最甜

枳椇最好是生食,也可熬糖或釀酒,不過在古代,枳椇經常被作為敗酒之物,能解酒毒,醒宿醉。因為枳椇含有較高的糖分,這個功能大概是跟現在醉酒的人去吊葡萄糖一個原理。後來漸漸連枳椇的種子也拿來用作解酒了,《蘇東坡集》中曾有記載用枳椇種子治療陳年喝酒損傷的病例。而《本草綱目》記載“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誤落一片入酒甕中,酒化為水也。”這個就有點神話了。倒是跟《聊齋》裡的“酒蟲”是一對克星,可以搭檔演雙簧騙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