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古代溫酒有什麼講究?好喝又健康前言古人飲酒三原則此“酒”非彼“酒”出于健康的考慮溫酒器結語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這是李白的詩句,說的是金杯裡裝的名酒,每鬥要價十千。詩仙李白又被稱為酒仙,他在詩詞中毫不吝啬的表達對于美酒的喜愛,不止是李白,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都直言不諱的表示了對美酒佳釀的情有獨鐘。

中華民族的酒文化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四大名著皆對酒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叙述,如《三國演義》中的“溫酒斬華雄”“煮酒論英雄”;《紅樓夢》中的“史湘雲醉卧芍藥圃”;《水浒傳》中“魯智深醉鬧五台山”;《西遊記》中的“美猴王醉鬧天宮”。

影視劇中更甚,我們自孩提時代就會模仿着古裝劇說:“小二,來壺好酒”,聚會酒桌上也必然有酒的身影。與現在不同的是,古人喝酒大多是喝溫酒,也就是喝之前習慣把酒熱一下,這是什麼道理呢?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古代溫酒有什麼講究?好喝又健康前言古人飲酒三原則此“酒”非彼“酒”出于健康的考慮溫酒器結語

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喝酒是一種老少鹹宜,可以用于保持體魄健康的方法,對于飲酒他們遵循三種原則。

美酒雖好,不要貪杯

首先,不要喝太多。古人是很注重儀表姿容,即使是喝了酒,也希望能夠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確定自己不會失言,不失儀态。

“三爵”是古代男子飲酒必須遵循的禮儀,也就是三杯酒的意思,君子飲酒隻喝三杯,喝完三杯酒後,應十分自覺地放下酒杯,離開酒宴,三杯酒也就是适量的,适量就夠了。

切勿空腹飲酒

第二,不要空腹喝酒。中國有句古話說,空着肚子或者生氣時,不要喝酒,因為酒進入人體後,會由肝髒分解,肝髒需要多種營養元素來幫助分解酒精。如果此時空腹,胃和腸内沒有食物,很容易引起肌理紊亂和肝損傷。

勿混着不同酒飲用

最後一點是不要混着喝。很多人都知道混合酒水會産生新的有害化合物,導緻胃部不适、頭痛等,還很容易落下病痢,對身體有着很大的傷害。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古代溫酒有什麼講究?好喝又健康前言古人飲酒三原則此“酒”非彼“酒”出于健康的考慮溫酒器結語

古代的酒與現代不同,并不是我們所熟知的白酒,那時候大多是“米酒”,酒的度數也比現在的白酒低得多,古代的釀酒技術并不完善,當時還沒有先進的“蒸餾”釀酒技術。

古時候,酒是由農作谷物或其他含糖成分發酵後過濾而成的,由于過濾方法的局限性,許多谷物雜質依然殘留在酒中,被稱為“濁酒”和“黃酒”。

假如過濾過程越高,過濾後的液體就越幹淨明亮,這就是所謂的“清酒”。清酒中的大部分肉眼可見的雜質雖然被過濾掉了,但是酒中仍然殘存不少雜質。

更重要的是很多釀酒的原料會對人的健康造成損害,比如甲醇、乙醛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在飲用後對健康也有很大的不利影響。這些不利影響無法立馬顯現,但這些酒中的雜質破壞古人品酒的味覺,這是立竿見影的。

他們發現,當酒加熱到一定溫度時,酒中難聞的氣味就消失了,這是因為當酒被加熱時,其中的甲醛和乙醛等物質會蒸發掉,口感變軟,然後酒就可以毫無問題地飲用了,是以溫酒成了古代喝酒前非常重要的一種飲用程式。

綜上所述,古代的溫酒的行為與當時的釀酒技術的高低密不可分。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古代溫酒有什麼講究?好喝又健康前言古人飲酒三原則此“酒”非彼“酒”出于健康的考慮溫酒器結語

古人的釀酒工藝處于初步階段,沒有現代的精密儀器和技巧,當時的酒與現在的酒的品質相距甚遠。他們不清楚蒸餾的過程,不知道如何快速蒸發水和甲醇,隻能做一個密封的瓷壇來盛酒。

古代人們喝的大部分是黃酒,過濾不良,黃酒度數低,口感醇厚,但一般比較粗糙,并不能稱為真正的白酒。

然而如今的白酒不需要加熱,現代人擁有先進的釀造技術,白酒的主要成分主要是乙醇,乙醇的沸點比水低,口感也更柔和。要是我們再去多此一舉的把它放在熱水裡,它很容易失去這種醇厚的味道。

衆所周知,古人對養生和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不亞于現代人,或許是時代落後,醫療方面不夠發達,現代不痛不癢的小病小痛在當時而言,都可以是緻命的存在,因而對于平時的飲食十分注意,喝酒也大多飲用溫酒。

喝溫酒也是出于對自身身體健康的重視,與中華民族獨特的養生理念如出一轍,就像現代我們經常會說多喝熱水一樣。

當時的人們都将白酒看作是寒涼之物,如果直接飲用怕是會損害肝髒,是以古人喝酒一定要先将酒熱過一遍方能飲用。

例如《紅樓夢》中的經典一幕,這個場景是賈寶玉打算喝酒,寶钗對寶玉好言相勸道:

“難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熱,要熱吃下去發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内,拿五髒六腑暖它,豈不受害?”

言語中盡是對喝酒不溫的擔憂。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古代溫酒有什麼講究?好喝又健康前言古人飲酒三原則此“酒”非彼“酒”出于健康的考慮溫酒器結語

明朝時期的陸容也在他所撰寫的《菽固雜記》中記載了自己生病求醫的過程,

得知“熱酒固能傷肺,然行氣和血之功居多;冷酒于肺無傷,而胃性惡寒,多飲之,必緻郎滞其氣。”

古人非常重視身體健康,酒被認為是一種寒涼之物,如果你直接喝,它會使你的喉嚨發熱,它還會影響到内髒。

是以在當時的社會認為溫酒不僅不傷内髒脾胃,還能夠起到強健身體的作用。并且,溫酒因為熱氣揮發,将酒香散發的淋漓盡緻,人們更能品味到其柔和甘甜的美味。

喝酒前溫一下酒在古人看來還有禦寒治病的特殊功效。

在古代,無論是服裝還是房屋被褥各方面的保暖程度都比不得現在,是以古人在寒冷的冬天,習慣把酒先加熱再進行飲用,熱酒入喉,這樣就可以讓身體變得溫暖起來,有條件的還可以把米酒、姜、蔥和紅糖兌在一起煮熱後喝,不僅有禦寒之效,還可以防止風寒感冒咳嗽病邪入侵。

美酒佳釀依賴于味道征服飲酒者,古代的酒度數很低,沒有呈現如現代酒水一般濃郁的酒香味,是以人們為了聞酒的香氣,習慣将酒熱過之後,增加口舌味覺上的享受。

因為常常要暖酒,有一種特殊的酒器就被發明出來用來暖酒,也就是溫酒器,自打商周時期起,史書上就有了對溫酒器的記載。

對于酒的溫熱,古人也有很多的思考和努力,不僅能從酒杯的搭配上看出,還包括爐杯的搭配、碗杯的搭配、套杯的搭配,可以說是花樣繁多,但最終統稱為暖酒壺或暖酒杯。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古代溫酒有什麼講究?好喝又健康前言古人飲酒三原則此“酒”非彼“酒”出于健康的考慮溫酒器結語

由于地域氣候的原因,三國時期南方和北方的飲酒習慣各不相同。南方人喜歡用最優雅、最有趣的杯子喝酒,而在天氣嚴寒的北方,人們更喜歡用銅制的酒瓶來加熱酒,

正如曹植的《七啟》詩中描繪:“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蟻鼎沸,酷烈馨香”。

溫酒器中比較出名的有宋朝生産出來的用來加熱酒的溫酒碗,它是用一大碗的熱水,将壺裡的酒放在碗裡暖暖的,頗受歡迎。

還有一種“暖壺”,是用錫做的,能裝半斤酒,寒冬外出之時,可以把酒壺放在懷裡來保持酒的溫度。

還有一種酒的器皿,形狀像一個盤子,在中間的一個小杯子,有三個支點,當使用酒到杯小杯,點燃,然後将酒的酒制品變暖酒,但是這種制品隻能使用蒸餾酒。

在古代的北方,也有一種暖酒壺,就像一個茶炊,它有一個空軸的爐子,隻要在它周圍注入酒即可。唐宋以後,酒器的主流是陶瓷,流行套壺、套杯,民間稱熱酒壺、熱酒杯。

明清時期,溫酒器每天都在變化,形狀和系統也各不相同,有溫碗、溫酒壺、溫酒爐、溫酒壺等。清末民初,産于江西景德鎮的溫酒杯中也十分獨特,配有外套、外杯、外蓋,适合慢慢細品。

各個朝代的文人雅士都在詩中提到過酒器,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問劉十九》:“青蟻新酒,赤泥小爐。”在寒冷的冬夜,取一爐小赤泥、木炭、酒放在小鍋上燒火,既能保暖,又能驅寒熱酒。

溫酒器的流行,使溫酒成為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習慣。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古代溫酒有什麼講究?好喝又健康前言古人飲酒三原則此“酒”非彼“酒”出于健康的考慮溫酒器結語

時至今日,酒文化為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飲食文化錦上添花,酒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幾乎從人類社會開始,酒就随之發展起來,酒是高度文明的人類社會的物質文化,酒有多種形式,其發展過程與經濟發展曆史密切相關。

然而,它不僅是一種食物,而且具有精神和文化價值,作為高度文明社會的産物,酒的精神文化展現在群衆生活、文學藝術、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規則等諸多方面。

溫酒不僅是中國幾千年曆史中的飲食文化方面的傳承,也是文人雅士陶冶情操的一種生活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喝酒不僅僅是喝酒,也是飲酒文化。

參考文獻:

《菽固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