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曹操北征烏桓,在柳城之戰中大敗烏桓之軍,統一北方,著名的柳城在哪裡呢?漢末三國時期的柳城位于如今的遼甯省朝陽市朝陽縣柳城街道境内。據史料記載,柳城這一地名的出現,最早見于秦代。在此之前,該地被稱為酉城,始建于戰國時期,屬于燕國的遼西郡。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沿用了遼西郡的郡名,但将酉城更名為柳城。經過秦代與西漢數百年的擴建和發展,柳城已經成為當時非常著名的軍事重鎮,其主要作用是抵禦外族的入侵。

到了東漢時期,柳城依然是遼西郡的屬縣,曾經多次出現在史料記載當中,其間還發生過一件催人淚下的著名事件。據《後漢書•趙苞傳》記載,甘陵人趙苞被朝廷任命為遼西郡太守。他擔任後,派人回到故鄉,打算将自己的母親和妻子接到遼西團聚。不料,在途徑柳城時,趙苞的母親和妻子遇上了鮮卑族的軍隊,被劫為人質。鮮卑将領得知她們的真實身份後,押着二人來到了前線。此時的趙苞并不知道母親和妻子被俘之事,依然按照原定計劃率領兩萬大軍擺開陣勢,準備迎擊鮮卑大軍。
兩軍遭遇後,鮮卑将領命人将趙苞的母親和妻子押到兩軍陣前,企圖以此要挾趙苞。趙苞見狀,放聲痛哭,對母親表示:“為子無狀,欲以微祿奉養朝夕,不圖為母作禍。昔為母子,今為王臣,義不得顧私恩,毀忠節,唯當萬死,無以塞罪。”趙苞此語的大意是:自己為國盡忠,将無法顧忌母親的安危。
此時,趙苞的母親非常鎮定。她對趙苞說道:“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昔王陵母對漢使伏劍,以固其志,爾其勉之。”母親的一番話意思很明确,希望兒子為國殺敵,不要顧忌自己的性命。此後,趙苞含淚下令全軍發動進攻,最終将向鮮卑大軍擊潰,穩定了遼西郡的局勢。不過,在這場戰鬥中,趙苞的母親和妻子都死于亂軍之中。此戰結束後,漢靈帝得知此事,非常感動,下诏封趙苞為列侯。不過,趙苞安葬了母親和妻子後,悲傷過度,不久後吐血而亡。
漢末年間,中原局勢混亂,盤踞東北的烏桓趁機崛起。烏桓首領蹋頓占據了遼西郡的大部地區,并将柳城作為自己的軍、政中心。此時,袁紹集團也逐漸成為中原地區實力最強的割據勢力。為了拉攏蹋頓,袁紹将族人的女兒嫁給了蹋頓。從此,蹋頓與袁紹形成了戰略同盟。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兩大集團在官渡一帶展開了決定中原霸主地位的戰略決戰。經過浴血奮戰,曹操終于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在此後的數年間,曹操乘勝追擊,奪取了冀州、并州、青州地區。袁紹之子袁尚和袁煕見大勢已去,不得不向北逃竄,投奔父親昔日的盟友烏桓首領蹋頓,企圖依靠蹋頓的勢力擊敗曹操,奪回中原的控制權。
為了擴大戰果,徹底控制北方地區,曹操與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發動了北征烏桓一帶,直至蹋頓勢力的核心地區——柳城。在這場戰鬥中,名将張遼斬殺蹋頓,曹軍攻入柳城,二十餘萬烏桓部衆投降,曹操取得了柳城之戰的完勝。至此,曆時七年的曹操統一北方之戰也宣告結束。不過,曹操北征結束後,為了徹底消除烏桓勢力在北疆的影響,對烏桓殘部進行了分置内遷。在此次内遷之後,許多原來較為繁華的地域逐漸荒廢。
圖-遼甯朝陽市俯瞰
隋唐時期,柳城再度成為東北地區的戰略重鎮。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下诏在柳城修築營州城,并任命宋慶禮為禦史中丞兼檢校營州都督,命其在該地負責抵禦契丹的入侵。到了明朝末期,柳城一帶又成為硝煙彌漫的戰場,後金與明代的軍隊在此地多次爆發激戰,皇太極、袁崇煥等名将都在這裡浴血奮戰。最終,柳城成為後金的轄境。清朝立國後,柳城又被劃入了朝陽縣。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