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錦:收藏到傳承 十餘年不改古建築保護初心

“古建築是一個城市的記憶和靈魂,把它們毀掉,整個城市既沒有靈魂,也沒有記憶,這将是非常可悲的。”近日,古建築保護愛好者馬錦表示。

  據介紹,馬錦出生于重慶奉節縣的書香世家,從小受到當地古建築及古文物的影響和熏陶,立誓要“幫助”有價值的文物和曆史文化建築。2000年,馬錦開始與身邊的文物保護學者一起去探訪重慶本地的曆史建築。每次發現身邊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曆史建築,他心中總是很受觸動,也是以收藏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古建築構件。

馬錦:收藏到傳承 十餘年不改古建築保護初心

古建築保護愛好者馬錦

2016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馬錦參與到四川雅安市一古鎮項目的修繕改造中,主要負責特色院落改造、古鎮規劃和文物修繕設計。該古鎮有着1500年的曆史,是以在文物修繕方面,馬錦堅持最大程度“修舊如舊”,盡量保護古建築群原本的風貌。同時,該古鎮的結構有石塊和木質,其中80%以上是木質結構,細部台基、立柱、鬥拱和屋頂結構繁雜,門窗和天花闆方面形式繁多,圖案包羅萬象,内部結構内容豐富。正因為如此,對這些古建築的各個細節實作“全方位”的保護和還原,就增加了極大的施工難度,對技術方面可以說是一種極大的要求。

馬錦:收藏到傳承 十餘年不改古建築保護初心

馬錦購買收藏的古建築構件

  為此,馬錦四處走訪,考察學習了國内外成功文物古建修繕經驗,通過身邊的專家技術團隊,使用新型掃描技術手段,将古建築的資訊進行真實的還原和存檔,快速、精确、多方位地應用于古建築和古文物的重建等逆向工程中。

  據了解,自從開始了古建築探尋與保護之路,馬錦一直想要努力了解每一個曆史建築背後的故事,然後主動去傳播,讓更多人去了解它們背後的文化意義。

馬錦:收藏到傳承 十餘年不改古建築保護初心

  馬錦認為,文物保護工作不是單純去找一些荒廢的曆史建築,逛一圈就完事。古建築是曆史資訊的載體,古建築保護工程最大的難點是保留曆史資訊。其實古建築越古,藏有的曆史資訊就越豐富,保留這些資訊很重要,有利于大家加深對曆史的認識。

  據悉,在這十餘年的古建築保護經曆中,馬錦明白,一個城市的記憶是靠城市的建築和規劃載體傳承下來的,古建築不僅僅是個人的私有财産,更是國家和社會的寶藏,是曆史不可或缺的見證,價值無可估量。

  “中國是一個曆史古國,我們不能隻從曆史記載和文學作品中尋找曆史,我們更需要真實的曆史見證。”馬錦表示,作為不可移動的文物古建築,長期不使用就沒有人氣,無人打理,更不利于保護。是以,“活化利用”才是對古建築最好的保護,目的是讓古建築成為現代人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讓更多的人探訪和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