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分享東西,被視為一種關系親密的表現。
不過,生活中有些東西還是少分享的好,畢竟關乎着我們的健康!
1. 帽子和梳子
家人或者朋友都很健康,也許共用梳子和帽子不會有事,但如果家中某人患有頭癬,其用過的梳子和帽子讓健康的人接着使用,就有可能将頭癬傳染給健康的人,造成真菌傳染。
此外,帽子和梳子都會直接接觸我們的頭部,頭會接觸枕頭、床單以等地方,會沾染螨蟲,也會一起交換了。
不過,還好現在頭虱很少了,不然……

2. 指甲刀
家裡共用指甲剪其實很普遍,但建議每個人有自己的指甲剪。如果剪指甲時不慎弄破皮膚,共用指甲刀就可能感染通過血液傳染的病菌,如C肝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而且,共用未消毒的指甲刀、锉刀等,容易發生真菌感染,患上手癬、灰指甲等疾病。出去做美甲的時候,也應該詢問對方公共用品是否消毒。
3. 牙膏
有些家庭全家共用一支牙膏,殊不知,很多口腔疾病會是以交叉傳染。比如,其中一人感冒,或患有口腔疾病,在刷牙時,感冒病毒、口腔細菌很容易殘留在牙刷毛縫中,在牙膏口與牙刷互相摩擦下傳染給其他人。
而且,每個人應根據各自不同的口腔狀況,有針對性的選牙膏。比如,患有牙周炎或牙龈炎的人,可以适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牙膏或含抗炎成分的牙膏;如果有齲齒,可選購一些含氟牙膏;牙過敏可用下脫敏牙膏。
4. 拖鞋
腳氣也可以通過拖鞋傳染。由于拖鞋與腳直接接觸,患有腳癬的人在穿了拖鞋後,真菌很可能會留在拖鞋上面,其他健康的人在穿了這雙拖鞋後,足部很容易感染上真菌。
5. 耳機
耳機,尤其是入耳式的,用久了會有很多灰塵和耳屎,還有你耳朵裡的細菌。互相借耳機就可能把别人的細菌帶進自己的耳朵裡,可能造成耳内感染甚至其他疾病。
是以不但不要和别人共用耳機,還要經常給耳機消毒,每周至少一次。要擦掉粘在耳機上面的污垢、殘餘耳屎,并用棉花棒蘸點消毒酒精擦拭耳機,但不要損壞耳機的内部線路。
6. 化妝品
雖然唇膏、睫毛膏之類化妝品大多都含有防腐劑,本身具有殺菌作用,共享較為安全,但也不排除使用者有紅眼病、流感、結膜炎、肝炎、痢疾等疾病傳染病,這樣就很可能會造成傳染。
商場裡的試用裝,雖然帶來了便利,但也可能帶來疾病。是以建議試用化妝品時可以先用紙巾蘸酒精清潔試用裝表面,在試用唇膏、眼影類化妝品時,可以使用一次性棉簽,而不要用公共化妝刷。
7. 刮胡刀
刮胡刀極易劃破皮膚,會有肉眼看不到的小創口,沾染上血液,共用很容易傳播B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是以,凡容易見血的物品都不宜共用,使用後要注意消毒。
8. 耳釘
女生們之間喜歡互換耳環等飾品佩戴,如果在耳洞幹燥的情況下一般沒事。但如果耳洞出現破損,就易通過血液傳播各種病毒。建議耳環取下後要進行清洗消毒。
9. 筷子
筷子其實一般不會共用,不過很多人會給别人夾菜,表示熱情。其實“病從口入”少不了筷子,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觸筷子,大家在一個盤子裡夾菜,有時還互相夾菜,容易産生細菌的交叉感染。比如,會增加幽門螺杆菌的傳播風險,這也可能就是我國人群幽門螺杆菌感染率高達50-80%的主要原因。衆所周知,幽門螺杆菌與胃癌有關。
是以,建議聚餐時最好用公筷。
10. 毛巾
用久了的毛巾會沾染上人體分泌物,其中不乏有許多緻病性微生物,且容易産生黏膩感。家庭成員共同使用一條毛巾,或者洗臉、洗澡等用同一條毛巾,都容易導緻交叉感染。用毛巾要做到一人一條不共用,不同部位分開用,勤換勤洗勤消毒。
11. 牙刷
我們的口腔有很多的細菌,共用牙刷會令刷毛沾染的病菌經由口腔感染,尤其當使用者牙龈或口腔有傷時,刷毛易沾染血液,加大了傳染的危險性。
12. 老花鏡
有的老人會選擇和老伴共用一副老花眼鏡。但其實老花鏡片應依照各人的不同視力分别配戴,随便帶别人的老花鏡很可能不符合自己眼睛的具體情況,戴後不但視物不能持久清晰,而且會增加視力疲勞,甚至會促發某些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