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元化《太極拳正宗》評析|新銳太極史論

作者:太極那些事

作者:楊志英

太極拳和“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攀上關系,夠雷人的吧。可就有人敢這麼說,誰呢?杜元化,他出版了一本書叫做《太極拳正宗》,那麼“正宗”的太極拳該怎樣修煉呢?“新銳太極史論”,楊志英為您解讀真相——

杜元化,字育萬。生于1869年。河南省懷慶府河内縣(今沁陽市)西尚鎮義莊人。少年時,随本村拳師牛丕璠習練炮捶、七十二路戰拳等。1905年,“餘師任先生諱長春,沁陽縣境東南西新莊人也。聘在餘村教授五年間,嘗雲練太極拳……”(見<自序>)任故去後,杜氏又多次赴趙堡鎮向師叔張敬芝請教。1931年,河南省國術館成立,參加考試被錄取為武士,後擔任該館教練。1933年,陳鑫遺著《陳氏太極拳圖說》出版,杜元化擔任該書“訂補者”,收錄有《杜育萬述蔣發受山西師傳歌訣》一文。1935年5月,《太極拳正宗》一書由河南省開封魁士德印刷發行,“編述者 沁陽杜元化 校閱者 鞏縣劉煥東(縣級官員)”。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寇進攻河南,省國術館停辦。杜氏遂傳回故裡,後患胃出血,病逝于1938年。

杜元化《太極拳正宗》評析|新銳太極史論

(該書‘初版本’封面和‘再版本’内頁照片)

《太極拳正宗》一書突出特點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太極拳目錄》中記載的太極拳套路和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中所述幾乎完全一樣,并且同樣分成“十三節”。

(二)杜氏介紹的套路和陳鑫所記雖然一緻,但其描述的太極拳傳承脈絡是另外一番景象,其中不見“陳蔔”、“陳王廷”等人的蹤影,書中重點推出了一位“蔣發”、“蔣老夫子”。他在《太極拳溯始》中寫道:“餘先師蔣老夫子原籍懷慶府(河南省)溫縣人也。生于大明萬曆二年(即1574年),世居小留村,在縣之東境,距趙堡鎮數裡之遙。至二十二歲時,學拳于太原省太谷縣王老夫子諱林祯,事師如父,學七年,……王老夫子學于雲遊道人,學時即告以此拳之來曆久矣!此拳何自來乎?有歌為證。歌曰:

太極之光 天地根源 老君設教 宓子真傳

玉皇大帝 正坐當廷 帝君真武 列在兩邊

三界内外 億萬神仙 傳于拳術 教成神仙”

“太極拳”上溯至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當然不可信,剔除這些神仙附會之說,杜元化介紹的人間“太極拳”傳承脈絡為:雲遊道人—王林祯(山西)—蔣發—邢喜槐(趙堡鎮)—張楚臣(原籍山西,後在趙堡鎮開設鮮菜鋪)—陳敬柏(趙堡鎮)—張宗禹(趙堡鎮人,陳氏唯一弟子)—張彥(張宗禹之孫)—陳清平(趙堡鎮)—陳景陽(陳清平之子)以及張應昌、和兆元、任長春等。

(三)杜氏記載的太極拳練法也是全新模式,沒有陳鑫的“纏絲勁”,而是所謂的“背絲扣”。他解釋道:“背絲扣為太極拳澈(意同‘徹’)始澈終工夫,其是以然者,何哉?蓋以太極拳之動作姿勢仿佛若是也。試觀空圈之中,恍恍惚惚,其氣機發出一種現象,一向一背,分順分逆,非象夫背絲扣乎?非象夫太極中一明一暗之曲線乎?故以背絲扣名之。”(見<背絲扣圖解>)著者杜元化是最早介紹太極拳“背絲扣”練法者,其他各派系太極拳均未見記載和傳承。即便是趙堡拳傳人,除杜元化之外以及此後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也不見有人符合此說或論及此理。1999年10月,王海洲和嚴翰秀編著的《杜元化<太極拳正宗>考析》一書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印刷發行,“背絲扣”之說又浮出水面,但應者寥寥,不久又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四)書中介紹了七條練拳要領,即:

“1、空圏 一勢一勢都練成空圓圏,即是無極,即是聯。故每勢以轉圓為主,不須斷續,不須堆窪。如此做去,方為合格;

2、三直 頭直、身直、小腿直。三者何以能直?細分之是不前俯、不後仰、不左歪、不右倒、不扭膀、不掉胯,自然上下成直;

3、四順 順腿、順腳、順手、順身,四者何以能順?細分之是手向左去身随之去,腿向左去腳亦順之去。腿順腳時,先将腳尖撩起,随勢而動,切記不可擡高移動身之重點。向右順亦然;

4、六合 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膀與胯合,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

5、四大節八小節 兩膀兩胯為四大節,膀為梢節之根,胯為根節之根,周身活潑全賴乎此。八小節:兩肘、兩膝、兩手、兩腳。節節随膀随胯運動,勿令死滞,自能順随,與膀胯為一;

6、不撇不停 每動一着,左手動右手不動為‘撇’,右手動左手不動亦為‘撇’。腳之作用與手同。不到成勢時止住是為将勁打斷,名曰‘停’。是以無論如何鍛煉,勁不連接配接,終無效用;

7、不流水 每一着到成時一頓,意貫下着,是為勢斷意不斷。如不停,一混做去,謂之‘流水’。犯此,到勁發時因勢無節制勁,無定位,必緻勁無從發,此宜深戒。總括四稍,每一動作,行于四稍。此為練拳者之必要。有歌為證,歌曰:牙齒為骨稍,舌頭為肉稍,指甲為筋稍,毛孔為氣稍。”(見<太極拳啟蒙規則>)

此規則現被當代“和式太極拳”傳人有選擇地采用。

(五)《太極拳總論附歌》,署名為“河南懷郡溫邑趙堡鎮陳清平”所作,實則多為武禹襄《打手要言》中的語錄,比如“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亦内斂。”“虛實宜厘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上下、前後、左右皆然。”等等。

綜合以上五點,可知杜元化書中介紹的“正宗”太極拳,其源流傳承有别于其他各派,所述理法兼有武禹襄之論。其套路雖然同于陳鑫所述,但是練法要求又異于陳氏,提出了别具特色的“背絲扣”學說,進而編著出一本極富個性色彩的“太極拳”著作。

本文文字和圖檔來源于楊志英老師提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允許請勿轉載,如需要轉載可以聯系楊志英老師,或私聊思思,思思轉達給楊志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