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洲恐龍的最後章節:曼蘇拉龍

新發現的恐龍有助于科學家了解非洲恐龍的最後章節。

非洲恐龍的最後章節:曼蘇拉龍

大約8000萬年前,新發現的泰坦龍——曼蘇拉龍曾活躍于一條海岸線附近,也就是如今的埃及西部沙漠。繪圖:andrew mcafee,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撰文:sarah gibbens

  談到長相,長頸恐龍曼蘇拉龍(mansourasaurus)并沒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這種新發現的蜥腳類動物依舊引起了許多古生物學者的注意。

  這種恐龍發現于埃及,其生存年代可追溯到白垩紀晚期,也就是大約6600-8000萬年前,是迄今為止非洲少量發現于這個年代的恐龍之一。白垩紀晚期,一顆巨大的隕星撞擊了如今的尤卡坦半島,導緻恐龍突然間滅絕。

  非洲白垩紀晚期的化石記錄非常稀少,研究貢獻者、卡内基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matthew lamanna說道。這就意味着科學家無法确定這段時期哪種恐龍生活在非洲的哪片地區,以及它們與其它古老大陸上的恐龍的融合情況。

  2013年,埃及曼蘇拉大學的古生物學者在撒哈拉沙漠中發現了曼蘇拉龍的化石。之後lamanna和一群來自多個研究機構的古生物學者便對其進行了研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日的《自然生态學與進化》雜志上。

  “非洲恐龍時代的終結是恐龍古生物學最後的邊疆之一,”lamanna說道。新發現為我們認識這段重要時期内“非洲動物的情況增添了一些确鑿的證據”。

互相連接配接的大陸

  恐龍最初誕生時,都栖息在一個由互相連接配接的大陸組成的大陸闆塊上。不過,當這些大陸開始移動并最終分裂後,許多陸生恐龍被寬闊的海洋相隔開來。

  有些古生物學者認為,與現在的澳洲相似,白垩紀的非洲實際上也是一個充滿獨特物種的島嶼大陸。另一些專家則認為當時的非洲大陸仍與其相鄰大陸存在連接配接。

  “非洲究竟是一個孤立的大陸,還是與周圍的大陸存在連接配接呢?”菲爾德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eric gorscak問道。新發現支援後者,他說道。截至目前,曼蘇拉龍似乎和發現于歐洲和亞洲的白垩紀蜥腳類動物非常相似,說明這種埃及恐龍并不是獨立進化的。

  “這似乎表明非洲大陸上同時生活着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恐龍物種,”他說道。

  新發現還提供了白垩紀時全球地理狀況的線索,南加州大學的古生物學者michael habib說道,他沒有參與新研究。

  到了白垩紀晚期,我們今天所知的大陸可能已經移動到了“現代”的位置,他說道。不過,海平面可能更高,導緻動物難以遊過海洋。

  曼蘇拉龍是走過一座路橋,從附近的島嶼遊到非洲,還是通過歐洲或亞洲一條尚未發現的道路到達非洲,目前仍不清楚。

深入調查

  非洲的恐龍化石難以尋找的部分原因其實是運氣問題,habib補充道。

  要想找到完整的恐龍化石,“需要适當的岩石以正确的方式暴露出來,”他說道。落後的基礎設施和政治沖突也增加了古生物學者發現非洲恐龍的難度。

  曼蘇拉大學的科學家和lamanna将會繼續在埃及尋找恐龍化石。

  “在未來幾年裡,我們對非洲恐龍的認識将會顯著加深,不過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預測說。

(譯者:流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