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被知識詛咒了嗎?

作者:麗格李濱
你被知識詛咒了嗎?

/ 前 言

我把那篇《甯信網紅,不信醫生》的稿子發給于曉冬,請他提提意見,他回信說:應該再談談醫美醫生的“知識詛咒”,很多醫生都不太了解這個,為什麼醫生越大牌,資訊傳播量卻越弱小?

知識的詛咒也叫專家盲點(curse of knowledge),是一種認知偏差,指人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下意識地假設對方擁有了解所需要的背景知識。robin hogarth首先提出該名詞。專家盲點也是教育的重大阻礙之一。目前從醫美宣傳傳播态勢看,也是一衆醫美大專家們拼不過非專業網紅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很多市場營銷浪費傳播資源的主要原因。破解醫美傳播裡的知識詛咒,是正規良心醫美拿回應有的輿論傳播話語權的必要手段。

你被知識詛咒了嗎?

知識詛咒,意為我們知道了某種知識,就很難想像不知道它的時候,是個啥樣?也無法設想不掌握這種知識的狀态;同時,與他人分享這種知識變得困難,當别人向自己學習這種知識時,或教别人從事自己熟練的工作時,我們無法站在對方的心态進行講授,進而形成沖突,并浪費了大量資訊,甚至我們無法接受對方并沒有聽進去多少的現實。我們仿佛被知識詛咒了。比如數學老師的咆哮:這麼簡單的題一看就知道答案了,你還讓我怎麼教!?

說白了,就是知識給我們帶來的溝通上的不好的結果,而且可能知識越多、越深,這種情況越嚴重。

斯坦福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奇普·希思和他兄弟丹·希思的合著《粘住》一書,對知識詛咒的描述是:如果我們很熟悉某個事物,那麼我們很難想像,在不了解這個事物的人眼中,這人、事物是什麼樣的。想想那些在孩子的功課面前崩潰的家長的模樣,就知道了。

人的知識水準會影響人的心智,使人們無法從别人的視角去看世界,不能準确評估别人的認知能力和程度,以及别人擷取這項認知的信心。

羅振宇在2018年的跨年演講裡提到媒體人沈帥波的一句話:“在中國,再衆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碼有一個億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數時候,是十個億的人都不知道。”

1990年,心理學博士研究所學生伊麗莎白·牛頓在斯坦福大學進行了一項研究,那是一個簡單的遊戲。她把參與者分成兩撥,一撥人負責将家喻戶曉的25首名曲在桌子上用歌曲的節奏敲擊出來,另一撥人負責聽,然後猜出曲名。結果敲了120次,隻猜對了3次。在遊戲之前,敲擊者預測應該能猜對50%,結果隻有2.5%的猜對機率。

這個故事在網上被廣泛引用。敲擊者認為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應該很容易聽出來,而且在敲擊的時候,熟悉的旋律就回響在他們的腦海裡;但是,負責聽的那撥人,則完全不知道這些人在敲什麼,簡直就是一堆摩斯密碼,他們無法将敲擊的節奏與曲目聯系起來。

産生知識詛咒現象的根源,在于我們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去看待世界,并且下意識地以為别人也是這麼看待世界的,因為資訊不對稱的事實被忽略了。這也是許多交流中出現認知誤解的原因。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它本質上是人們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因為任何交流方式都有自己的局限。

你被知識詛咒了嗎?
你被知識詛咒了嗎?

1、換位思考

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自己的常識,不是别人的常識。

我常常看到醫美醫生們在小視訊裡,振振有詞地說着專業術語,聽衆聽完了跟沒聽一樣。假定醫生與就醫者是面對面的,對方完全沒有聽懂的話,可能會再次發問,醫生有機會向對方反複說明。但是在視訊裡,完全沒有機會做進一步的解釋。

如果醫生們無法打破知識的詛咒,就很難将科普講明白,他們會漏掉那些自己習以為常但一般消費者根本不懂的知識點。

這一點可以從另一個側面解釋為什麼網紅的話那麼容易讓粉絲相信,而醫生的專業術語卻并沒有産生相應的影響力,很可能大多數觀看的人,根本就看不明白聽不懂。網紅們與粉絲的互動,往往将内容表演成親身經曆,她們與粉絲在身份與經曆上接近,對醫學知識的掌握大緻在相同的層面,是以,他們的話,更能夠被閱聽人接受。

2、建立使用者模式或傻瓜模式

你認為十分簡單的東西,對方聽起來卻很難。是以,我們要建立一套完全由大白話組成的語言素材。醫美知識涉及的知識面極其廣大,确實是個不小的工程。

網際網路傳播,讓知識傳播不再像以前那麼嚴肅和權威,人們追求個性化、定向化和娛樂化的擷取知識的方式,每個人都能在爆炸的知識碎片中找到自己喜歡看的東西。我們能否在幾秒鐘内抓住閱聽人的眼球,并快速地用簡單明了的大白話告訴他們我們想推送的知識點,是傳播成功與否的關鍵。

這一點在日常溝通中也時常遇到,和他人讨論一個問題,往往十分不順暢,明明說得這麼明白了,對方還是不懂,怎麼就那麼笨呢?

醫生與患者的交流同樣如此,醫美消費的患者參與度極高,但是醫生的話似乎對方已經明白了,但是讓對方描述的時候,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這是因為資訊在人際傳播中,資訊被接收後再傳遞就會發生損失,畢竟人與人之間的口語傳播,不是電腦的copy與paste。那麼,確定資訊能在人際傳播中有效擴散的技術前提是什麼?就是:資訊可以生動、準确、簡單的記憶、轉述。做醫美的都過于忽視人際傳播的重要性,我看到很多來自管道醫美的“大單”,不是受到任何一家醫美機構的策劃案影響而來的,而是受到某個老闆娘或者美容師的長期“耳濡目染”的人際資訊傳播影響的。是以,我們要特别注重口語化、生活化、生動而簡潔的人際傳播形式,這就是要破除知識的詛咒最重要的現實理由。

淺顯通俗不意味着說不清道理,更不意味着水準不高。典型的例子有兩個,第一個例子,毛澤東主席的文章雅俗共賞,講透了中國最厲害的大道理,也發動了最廣泛的人民群衆。第二個例子,據說唐代詩人白居易,寫詩後給老太太看,老太太能懂,就算是過稿,老太太不懂,就改。是以白居易的詩都很淺顯,也是以流傳廣久。

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妪解之,問曰:解否?妪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孔平仲《談苑》

3、學會講故事

醫生們擅長做ppt,他們往往不在手術台上,就在趕往會場的路上,他們喜歡學術交流,把營銷獲客的事,全都交給那些剛剛進入職場的小年輕,這些營銷人員負責把醫生“包裝”出來,推向市場,要麼照抄學術講稿,要麼胡編亂造,弄出些匪夷所思的名稱,連醫生們都不知道怎麼做。閱聽人要麼看不懂,要麼不喜歡看。比如那些辣眼睛的字母簡寫加小阿拉伯數字組合的醫美“技術”與“術式”,除了在自己的地盤裡展示以外,能傳播出去嗎?這是知識的詛咒的一個極端版本:不管不顧的自嗨傳播。除了浪費錢以外,沒有效果,還會讓自己迷失,想不通為什麼這麼“好”的策劃案沒啥成績呢?

醫生自己面對消費者的時候,頂多是将ppt的内容簡化一下,同樣是令人費解。

弱傳播的時代,人們更喜歡看故事,因為故事有情節,有情感,更有帶入感。但是讓醫生們講故事,是一件困難的事,盡管這些故事每天都在身邊發生。

是以,案例變得十分重要。當然,對比照片的釋出是受到嚴格限制的,不僅僅是患者隐私的問題,也有政策的限制;把這樣的案例故事化,可能是一個選項,一邊講故事,一邊科普。

案例的傳播也可以由客患們自己來完成,更加符合弱傳播的理論,是以,“變美日記”就流行了起來,隻不過大多數這些“變美日記”都是平台編造的,于是又掉入了倫理和法規的陷阱。

醫生們如果自己擅長講故事,固然是好,如果不會或者沒有時間,那麼幹脆請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幫助完成,也是可以的,因為未來的醫美科普陣地也好、營銷獲客管道也好,都是在自媒體矩陣裡完成的。

為什麼醫生們不擅長或者不願意講故事?因為很多醫生是在老師的“不要講故事,要講資料和證據”的教誨中成長的,往往對講故事有天然的反感;其實科學需要講故事,醫美更需要講故事。中國的科普教育是最近二三十年才發展起來的,醫學科普隻是最近幾年才冒出一批協和的醫生走上傳播的前列,有了一定影響力,但遠遠不夠。醫美醫生做科普,在大衆傳播領域現在還沒有領軍人物,期待不久的将來我們能夠看到有新星冉冉升起。

你被知識詛咒了嗎?
你被知識詛咒了嗎?

“知識詛咒”,其實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無處不在,它成為人們溝通與資訊交流的障礙,大大地削弱了知識傳播的到達率,而且這種現象,在高知識階層的醫生們中間,普遍存在。

誰能盡早地克服知識的詛咒,誰就能獲得更多的客戶信任與追随。

- end -

*本文為原創内容,作者李濱,轉載請标明出處,不得對本内容原意進行曲解、修改。本文釋出内容及圖檔如涉及知識産權等問題,請相關權利人與本平台賬号聯系,我将配合采取保護措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