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 硬碟相關知識

1.檢視uuid 

blkid    

2.

Primary和Secondary是對于IDE通道而言的,前者是首要的,後者是次要的。

Master和Slave是相對于同一個IDE通道中的順序而言的,前者是主盤,後者是從盤。
啟動順序就是你自己寫出來的順序,而一般電腦中隻有兩條IDE通道,硬碟和光驅接在IDE通道上面,是以一般情況下是系統硬碟接在Primary Master,光驅接在Secondary Master最合适,但也要看具體情況,有的主機闆隻有一個IDE接口,那麼就把硬碟接在Primary Master,光驅接在Primary Slave即可。
現在大部分新裝的電腦都用SATA硬碟了,就不需要IDE接口,是以可以把光驅直接接在Primary Master,這樣最有利于加快系統啟動。      
3.MBR      
MBR,全稱為Master Boot Record,即        硬碟               的主引導記錄。  為了便于了解,一般将MBR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MBR包含整個扇區(引導程式、分區表及分隔辨別),也就是上面所說的主引導記錄;而狹義的MBR僅指引導程式而言。  硬碟的0柱面、0磁頭、1扇區稱為主引導扇區(也叫主引導記錄MBR)。它由三個部分組成,主引導程式、        硬碟分區表               DPT(Disk Partition table)和硬碟有效标志(55AA)。在總共512位元組的        主引導扇區               裡主引導程式(boot loader)占446個位元組,第二部分是Partition table區(分區表),即DPT,占64個位元組,硬碟中分區有多少以及每一分區的大小都記在其中。第三部分是      
magic number,占2個位元組,固定為55AA。      

MBR組成

  一個扇區的硬碟主引導記錄MBR由4個部分組成。  ·主引導程式(偏移位址0000H--0088H),它負責從活動分區中裝載,并運作系統引導程式。  ·出錯資訊資料區,偏移位址0089H--00E1H為出錯資訊,00E2H--01BDH全為0位元組。  ·分區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含4個分區項,偏移位址01BEH--01FDH,每個分區表項長16個位元組,共64位元組為分區項1、分區項2、分區項3、分區項4。  ·結束标志字,偏移位址01FE--01FF的2個位元組值為結束标志55AA,如果該标志錯誤系統就不能啟動。

4.硬碟分區      
主分區:是标記為由作業系統使用的一部分實體磁盤。一個磁盤最多可有4個主分區(或者如果有1個擴充分區,則最多有3個主分區)。擴充分區:是從硬碟的可用空間上建立的分區,而且可以将其再劃分為        邏輯驅動器               ;建立擴充分區不需要有主分區。      
啟動通常隻能從激活的主分區啟動,激活的主分區隻能有一人。是以有些新電腦在安裝ghost版本的windows分不能啟動,是因為沒有激活主分區。      
5.linux的硬碟命名規則      
IDE硬碟/dev/hd*,*是a到z。通常第一個硬碟是hda。      
SATA硬碟/dev/sa*,*是a到z。通常第一個硬碟是sda。      
現在的硬碟很多是SATA硬碟了。      
硬碟後的分區,第一個分區hda1,依此類推。      
擴充分區中的邏輯分區據擴充分區号來定,比如擴充分區号是hda4,則邏輯分區的第一個是hda5      
6.檢視所有的硬碟分區資訊      
sudo fdisk -l    //注意權限不夠時沒有資訊輸出      
7.格式化分區 mke2fs ,-t 指明檔案類型      
更新分區表:partprobe,在建立分區後得執行這個指令才會顯示新分區      
df 檢視各分區的磁盤空間 ,-T 顯示分區的格式      
du檢視某個檔案或者目錄的大小,-k, -m 分别以K,M分機關顯示      
mount 挂載,-t 指明類型,不指明可以自動識别      
umount 解除安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