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玉器大全(商-西周)6

中國玉器大全(商-西周)6

100、龍形玉玦

商代晚期

直徑 5.5厘米 孔徑1.2厘米 厚0.5厘米

1976 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淡綠色,浮雕。圓形,一側有小缺口,中心的圓孔,與玦面平。兩面均雕蟠龍紋,首尾相接,張口露齒,方形目,獨角後伏,脊背雕成扉棱形,尾尖外卷,頸部有小孔,可佩戴。龍的身、尾飾雲紋。玉質與紋樣均優。此式玦在婦好墓中共出土九件,而在殷墟其他墓中幾乎未見(有些可能已被盜)。這大概和墓主的身份地位有關。

中國玉器大全(商-西周)6

101、龍形玉玦

直徑9厘米 孔徑5.8厘米 孔壁高Ⅰ.2 厘米 邊厚0.2 厘米

米黃色,浮雕。玦雕作蟠龍形。龍張口露齒,頭尾相接,中有缺口。邊窄孔大,孔周兩面突起,呈圓口形。周邊為龍的背脊,呈扉棱形。龍身兩面各有兩組圓周刻線,各由兩條細線構成。周線是在缺口切割前琢磨而成的。頸後部有小孔,懸挂起來,龍體平衡,頭恰在一側的中部,扉棱的雕琢與孔的位置是經精心設計的。

中國玉器大全(商-西周)6

102、玉龍形璜

長11.7厘米 寬2.2厘米 厚0.2厘米

淡綠色,浮雕。龍,張口露齒,方形眼,獨角後伏,體呈弧形,背脊雕成扉棱狀,較薄,尾尖上卷,尾端有小孔。身、尾飾鱗紋,間節狀紋。兩面紋樣雷同,線條都采用陰線雙勾。

中國玉器大全(商-西周)6

103、玉魚形璜

右∶ 長 10.5 厘米 寬2.4厘米 厚0.3 厘米

左∶長 10.4厘米

米黃色。璜橫雕作魚形,魚身呈弧形,作跳躍狀,嘴微張,嘴後有一小孔。尾略内彎,頗形象。胸鳍與腹鳍向兩側展開,形成浮雕與圓雕的巧妙結合。體兩面各刻弧形線三條。尾上、下側各有一小孔,可與口上的小孔并系佩戴,保持飾品的平衡、設計頗巧妙。

另一件魚形璜,形制、色澤、紋樣基本相同,兩件成對。右下側鳍上多一個小圓孔。

中國玉器大全(商-西周)6

104、虺形玉玦

直徑4.5厘米 孔徑1厘米 厚1.5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棕色,微泛綠,圓雕。虺作蟠卷形,頭尾銜接,外側有蓄豁口作玦形。口微張,露舌,鼻梁隆起、圓眼,小耳上豎、無角。身尾粗短,尾端稍薄。身尾飾雲紋,背飾節狀紋。中部有橢圓形孔,由兩面鑽穿。

中國玉器大全(商-西周)6

105、 玉長方牌形飾

長8.9厘米 寬4.8厘米 厚0.5 厘米

1959年河南省安陽市高樓莊後崗1号墓出土

深綠色,玉質晶瑩。扁平長方形,上端窄,下端較寬,兩端均有刃。表面上下端各飾一獸面,頭向相反,上端的頭向上,口鼻清晰,目字形大眼,有眉有角,兩角尖上翹,刻人字形紋。下端的頭向下,口、鼻、雙目與上端的獸面相似,惟有眉無角,略有差異。背面平,無紋飾。兩側有扉,上有對稱的狹小镂空六對,上端中部有孔,可穿系懸挂。此件玉器僅一面雕琢紋飾也很少見。

中國玉器大全(商-西周)6

106、玉圓箍形飾

高3.6厘米 直徑6.7厘米 壁厚0.6厘米

深綠色。上下口面很平,表面雕花紋四組,每組各分為上、下兩段,以橫的平行弦紋為架構,中間飾突起的卷雲形紋,近似簡化獸面,但不甚形象。孔壁上下近直。表面似未抛光。

中國玉器大全(商-西周)6

107、玉圓箍形飾

高4.1厘米 口内徑5.1厘米

1977年河南省安陽市小屯18 号墓出土

藍色,有褐斑,較少見,其質地經鑒定為石英夾高嶺石。形似圓箍,兩端外侈,中部稍内收,中有大圓孔,口面平,腰部向外突出寬而薄的棱一周,似盤狀,兩端表面飾凸弦紋,表面光亮。類似的器形婦好墓曾出土一件,确切用途不甚清楚。

中國玉器大全(商-西周)6

108、 玉飾與玉螺

玉飾(左).長3.6厘米 玉螺(右),長3厘米

1975 年河南省安陽市小屯北地11号房子出土

玉飾,乳白色,浮雕。形似石镞,上端有三對突起的齒牙,中間齒牙下方有一小圓孔,下端呈三角形,通體抛光,當是佩飾。

玉螺,灰色有黑斑,圓雕。螺作錐狀體,上雕螺旋紋四周,雖紋飾簡單,但形象生動。唇上有小孔,系佩飾。

中國玉器大全(商-西周)6

109、 玉柄形飾

長15.3厘米 寬1.1 厘米 厚1厘米

乳白色,半透明,羊脂白玉,鮮潤如新。長條形,平頂,向下稍内收。橫斷面近方形。柄端飾凸弦紋兩周,往下四面雕蓮瓣形花紋五段。下端有尖狀短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