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戲之祖”走進喀什 上海“文化潤疆”播灑昆曲種子

作者:新民網

10月18日到29日,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統一協調下,上海昆劇團首次攜昆曲走進新疆。喀什地區7所學校2800餘學生教師現場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之一——昆曲藝術的魅力,文化潤疆在邊疆地區灑下了昆曲種子。

“百戲之祖”走進喀什 上海“文化潤疆”播灑昆曲種子

此次演出曆時10天行程1200公裡,演出地點以喀什市為中心,覆寫了上海市對口支援建設的葉城、澤普、莎車、巴楚四個縣,學校包括幼稚園、國小、中學和中專。

導賞+互動+演出點燃小朋友興趣

“百戲之祖”走進喀什 上海“文化潤疆”播灑昆曲種子

上海昆劇團為這次演出做了精心設計,攜帶了兩部折子戲《遊園驚夢》和《借扇》。兩部作品系出經典,一文一武,相映成趣。《遊園驚夢》出自《牡丹亭》文辭優美,表演細膩,堪稱昆曲藝術的代表作。《借扇》改編自《西遊記》,節奏緊湊,武打好看,故事發生地火焰山和新疆又有地緣親近性,無形之中拉近了和新疆小朋友們的距離。

“百戲之祖”走進喀什 上海“文化潤疆”播灑昆曲種子

為了更好普及昆曲,并且充分考慮到閱聽人的特點,上昆在開演之前做了細緻生動的導賞。主持人對昆曲娓娓道來,簡明扼要介紹了什麼是昆曲。閨門旦演員現場展示化妝服飾,晶瑩精巧的頭面在燈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飄逸優雅的褶子一下子觸發了女生們的少女心,情不自禁發出了“哇……哦”的贊歎聲。樂隊鼓笛的現場示範活靈活現,笛子的悠揚,闆鼓的铿锵,進一步揭示了昆曲音樂之美的奧秘。

“百戲之祖”走進喀什 上海“文化潤疆”播灑昆曲種子
“百戲之祖”走進喀什 上海“文化潤疆”播灑昆曲種子

在莎車縣第六雙語幼稚園,演員們把小朋友們帶上台體驗戲曲化妝,六個靈動活潑的“春香”争先恐後,精靈古怪的“孫悟空”們恨不得現場耍一套猴拳,現場氣氛空前熱烈。在喀什職業技術學院,孫悟空扮演者譚笑邀請一位學生上台模仿孫悟空的動作,最後還把金箍棒作為禮物贈送給他,這位男孩驚喜之餘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喚一聲“姐姐”與孩子們共情

“百戲之祖”走進喀什 上海“文化潤疆”播灑昆曲種子

這次演出所到之處受到了新疆小朋友的熱烈歡迎。雖然是第一次現場看到昆曲,但是昆曲的美一下子擊中了孩子們的心房,看得如醉如癡。每一場演出結束,孩子們興奮地沖上舞台,和演員合影留念,希望記錄下這些珍貴瞬間。在巴楚二中演出結束演職人員退場的時候,孩子們自發站起來鼓掌歡送,讓演員們享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

“百戲之祖”走進喀什 上海“文化潤疆”播灑昆曲種子

孩子們發自内心的熱情證明了中國戲曲對于新疆小朋友一樣有着強烈的誘惑力。悠悠六百年,昆曲代代相傳,強大的中華文化核心賦予了昆曲極強的生命力。在喀什第六中學的演出中,當主持人提問“為什麼柳夢梅和杜麗娘兩個人穿的衣服顔色是一樣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回答“情侶裝”而樂不可支。當演員衛立扮演的“柳夢梅”以昆曲獨有的聲腔深情款款一遍遍呼喚着“姐姐”的時候,台下的中學生不時發出會意的笑聲。一位中學生扭頭對同學感歎說“時下對于喜歡的女孩子不是一樣稱呼為‘小姐姐’嗎?幾百年過去了,原來古人和我們也一樣嘛。”

“百戲之祖”走進喀什 上海“文化潤疆”播灑昆曲種子

現場觀摩演出的莎車縣第十二國小老師們介紹,喀什屬于邊疆地區,孩子們現場欣賞中華戲曲的機會很少。這次身臨其境讓孩子們很興奮,一方面加深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激發了他們對高雅藝術的興趣,引導他們全面提升個人文化修養,自覺參與到文化藝術的廣闊舞台。

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化潤疆,重在潤物無聲、凝心鑄魂。為增進喀什地區各族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上海援疆近年來打造精品藝術進校園活動,并多次組織滬喀學生的交流交往交融活動,讓中國小生感受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的魅力,以優秀文化凝心鑄魂,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百戲之祖”走進喀什 上海“文化潤疆”播灑昆曲種子

今年6月,上海平劇院代表團到喀什開展“平劇進校園”活動,讓喀什師生們近距離接觸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平劇之美”。這次活動,共吸引了喀什六中、喀什職業技術學院近千名師生參與其中。

“百戲之祖”走進喀什 上海“文化潤疆”播灑昆曲種子

上海援疆幹部、喀什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羅震光說:“今年我們成功引入平劇和昆曲進課堂,明年還将引入更多的中華傳統藝術文化走進喀什中國小校,進一步做大做強‘藝術進課堂’品牌活動。我們将根據青少年的興趣點,引進上海品牌綜藝節目,用流行文化拓寬孩子們的視野。在此基礎上,上海援疆還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滬喀文體活動,通過足球、乒乓球、圍棋等運動比賽形式,促進滬喀各民族學生們的交往、交流、交融,真正把援疆工作打造成推動發展的工程、民族團結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