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聲界恩怨之京津之争:積怨頗深,連馬三立都壓不住

作者:大而不當

相聲起源于北京,發祥于天津。舊社會藝人揚名立萬要去北京天橋,藝壓當行人就得奔天津三不管。有部老電視劇叫《天橋夢》,說的是評劇大師小白玉霜的故事,對舊社會藝人混天橋的情形有個大緻的描述。

相聲界恩怨之京津之争:積怨頗深,連馬三立都壓不住

兩地的差別:天橋什麼人都能去,用現在的話說叫“雅俗共賞”,三不管窮人去,家裡有倆糟錢的不去那地方。那地方有太多“不雅”的東西,唱小曲兒的白天唱戲晚上接客,掙得是皮肉錢。

因為生态不同,是以兩地的藝人有一些恩怨,主要是京系藝人看不起天津藝人。1988年馬三立收徒姜寶林,後者的一段講話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相聲界恩怨之京津之争:積怨頗深,連馬三立都壓不住

這段錄音b站有完整版視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聽一下,馬老也有20多分鐘的講話。

姜寶林主要談了兩點,基本都是圍繞“京津之争”展開的。先是說到拜師馬三立的事情。姜寶林稱自己宣布要拜馬三立先生為師的時候,北京有些同行表示不滿,說為什麼要拜一個天津藝人作師父,北京沒人了嗎?

姜寶林的回應很有意思:你要輩分比他高我也可以拜你,對方這才不言語了。兩地藝人積怨之深,連馬老都壓不住。

相聲界恩怨之京津之争:積怨頗深,連馬三立都壓不住

第二點是說1986年第一屆相聲大賽。姜寶林直言不諱,說幾十個作品隻有兩個是真正的相聲,一個是馬志明的,一個是誰的聽不清楚。有些藝人抱着吉他上台,唱兩首歌湊個七八分鐘就算完事,這種就不叫相聲。

諷刺的是,這種作品因為迎合潮流展現了時代精神,得分還往往不低。對此姜寶林表示很無奈:咱說了不算。誰說了算?評委們,主要是北京那幫人。

姜寶林的意思是唱可以,但不能喧賓奪主。相聲的核心還是“說”跟“逗”,“唱”跟“學”隻能是點綴。

相聲界恩怨之京津之争:積怨頗深,連馬三立都壓不住

姜寶林的這段話牽扯了一段60多年的恩怨。1957年張壽臣在天津劇協大會上公開發言,指出相聲界存在“重唱輕說”的現象,兵鋒直指京系藝人。壽老的發言得到包括馬三立趙佩茹在内的天津同行的一緻贊同。

張壽臣的這段發言很快見報,北京的同行們不樂意了。以高德明為首的京系藝人針鋒相對,對張壽臣的三個觀點一一做了駁斥。北京的藝人嘲諷張壽臣馬三立,說“要是有嗓子也能唱”。

相聲界恩怨之京津之争:積怨頗深,連馬三立都壓不住

這事當年鬧得很大,差點引發了一場京津兩地藝人的大亂鬥,最後張壽臣不得不出面澄清,說自己不是那個意思,是記者斷章取義。

其實張壽臣不用“澄清”,他的态度一直很明确。40年代侯寶林南下闖天津,張壽臣私下就表達過不滿,認為侯唱得太多,算不上相聲。

相聲界公認的捧逗雙絕,被郭德綱譽為“亘古一人”的名家趙佩茹,他的态度就值得玩味了。

相聲界恩怨之京津之争:積怨頗深,連馬三立都壓不住

趙佩茹應該算天津藝人,藝術高光期在天津活躍。但是趙佩茹似乎更傾向于京系相聲,反而對津門相聲頗有微詞。

趙佩茹有個徒弟叫高英培,在天津是出了名的火檔。趙佩茹偶然間在電台聽了高英培一段相聲,沒聽完就跟從業人員說“演完了,讓英培來我家一趟”。

高英培到家後趙佩茹就讓他跪下,從早上到中午整整跪了三個多小時,理都沒理他。最後還是師娘出面救了高英培,說師父是責怪他抖包袱的時候用天津話“倒口”。

相聲界恩怨之京津之争:積怨頗深,連馬三立都壓不住

趙佩茹話說得很重,說相聲必須用國語,拿天津話翻包袱說明沒能耐。這句話算是打了所有津門藝人一個耳光:連馬三立帶張壽臣,沒有哪個天津藝人翻包袱沒用過天津話的。

兩地藝人的恩怨,從大師們的言行中就可見一斑。表面上是藝術之争,話語權之争,本質上是藝術與正直的束縛與反束縛之争。到郭德綱出名小劇院崛起,相聲才算真正的回歸自我,再獲新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