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任務配置設定方式的一種設想

  場景1:一個5個人的小團隊在開會,他們在對工作包進行時間的估算,他們每人手上一幅牌,牌上面是一些1/2,1,2,4,5這些數字。a:4,b:1+2,c:4+1/2,d:5...這樣他們各自表達了自己對目前任務的開發時間的估計,由于每個人的善長點,考慮的點都不同,是以時間幾乎不相同。然後組長在分别收集他們每人對目前讨論任務給出時間的依據,特别注意用時最長和用時最短的人的想法,最後他們溝通後找到一個折中的時間,如果其中有些成員想法沒有統一,最後也隻能雙方妥協,聽組長安排,比如a說,這個地方肯定會用2天的時間,b又說這個地方用不到,隻要半天。雙方都說了理由,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改變兩方的看法,最後隊長說那我們用1.5天來完成吧。

  場景2:團隊前一段時間組合大家的意建把工作包時間估算出來了。現在是分派任務,然後就a做這幾個,b做這幾個,c做這幾個……,或者是他們先自己選自己最想做的,最後來協調剩下的,總之最後是把所有的任務分到了每個人手上。

  從上面兩個場景來看,認是還是很和諧的場景。但是沒有經過細想,仔細想這兩個中都會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個場景裡面聽取大家的意建來估算時間,這一點很不錯,但是最後又把一個任務時間強行落到一個時間上面,這裡有些略微的不妥,不過目前能這樣來估算時間的都是不錯的了,更不用考慮其它的情況。然後看看第二個場景,确實坑爹了不少,以前真的見過一公司是把任務列出來,大家選,最後剩下的都是大家不原意做的,而且大家這樣亂選你覺時間時沒有大問題嗎?反正這樣做肯定不是最優的做法。

  下面是本文提出的一種設想,同一活動節點下面多個工作包一起估算時間,也要考慮參與的人數,比如三個人做一個節點的工作,那麼我們把下的工作包三個一組三個一組的分,盡量做成三個一組。那麼我們估算時間的時候分别對三個工作包估算,比如工作包x,三個人a:2,b:3,c:3結果,當然這個過和同上面場景1是一樣的效果,隻是我們不急于去定死這個x包确定的時間。我們可以收集他們的意建,并公布,然後再來幾次估算時間,是後得到一組比較折中的時間,但是我們不把這個确定成一個時間。那麼最後我們出來的就是一個矩陣,然後我們再用匈牙利法求得最優解,這樣子配置設定下去任務肯定最後時間是用得最少的方案。

這種方式的重點:

1.在大的節點下考慮,不用所有的成員都參與,隻是要參與結點工作的人參與。這樣每一個節點用時最後,項目的總體時間下來就最少。(這裡說明一下,這裡是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每個節點的時間少了,項目的總時間肯定少,但是不能說節點的時間縮短了,項目的工期就變短了)

2.按組來估時間,不确定到一個數字上面,保持大家對任務的意建和方案(這裡也要說明,這不是成員說一個時間我們就保留這個時間,我們是在經過幾輪下來确定的,也就是中間的難點,易點我們在過程中已經提出,大家也是清楚的情況下來保留的,這個點像德爾菲法)

3.最後就是要對這些數量還是較大的矩陣來求最優解。

  到目前為止我認為我說得不是很清楚,這個隻是一個初步的設像,主要靈感來源就是效率矩陣,平時我們任務分派中沒怎麼用上這些方法。然後再結果靈活裡面的一些方法綜合得出。這種方法我認為是較好,但是過程中的投入會較大,主要是上面的2,3兩點會用時比前面場景的方法要多一些,不過我認為多不了多少,第3點這個是由項目管理來做的,這也更能展現項目管理人員的價值所在,第2點我們也可以減少中間估時的輪數,代價也不是很大。相比直接配置設定,最終效果肯定是會更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