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憎恨和愛荷蘭的摩魯加人也相愛

憎恨和愛荷蘭的摩魯加人也相愛

在太平洋上,蘇拉威西島以東,新幾内亞以西和帝汶以北,有一個摩鹿加群島,也翻譯為馬魯古群島。在荷蘭,有一個可以說是愛恨荷蘭的社群,Molukken的Moluga社群,目前在荷蘭有成千上萬的人,今天(3月21日)晚上他們舉行了紀念第一個摩鹿加人抵達荷蘭65周年的紀念活動, 據荷蘭媒體報道。

憎恨和愛荷蘭的摩魯加人也相愛

第一艘摩洛加号于1951年乘船來到荷蘭。這始于荷蘭和印度尼西亞的曆史。印度尼西亞是前荷蘭殖民地,後來為獨立而戰,于1945年宣布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從荷蘭獨立,并繼續與荷蘭作戰,直到荷蘭于1949年完全退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誕生。

土生土長的摩鹿加人一直站在荷蘭的荷蘭一邊,作為荷蘭皇家印度軍團(KNIL)的精銳部隊與印度尼西亞人作戰。是以,印尼政府将摩魯加人視為叛徒和叛徒。1950年4月成立的摩鹿加蘇丹國皇家郵輪也遭到印尼政府的鎮壓。

雖然摩盧加人不想世世代代離開家園,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得不接受荷蘭政府的建議,前往西歐暫時停留。1951 年 3 月 21 日,第一批數千名 Moluga 乘坐遠洋運輸船 Kota Inten,男、女、童抵達鹿特丹。從那時起,共有12艘船隻帶來了4,000名Moluga士兵,以及分别在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登陸的12,500名家屬。

憎恨和愛荷蘭的摩魯加人也相愛

當時的想法是,摩鹿加群島将暫時留在荷蘭,因為國際社會仍在調解努力,以使印度尼西亞政府同意摩鹿加群島的自治權。是以,這群摩魯加人總想回家。

荷蘭政府将他們安置在Westerbork和Vught等地區,那裡是前德國集中營的所在地,遠離荷蘭定居點,以摩鹿加群島的傳統方式生活。

當時,荷蘭承諾在六個月内将他們送回去,是以許多家庭将行李箱放在他們身邊,準備離開。

其中一人丁,已被宣布複員,是以不能繼續在荷蘭軍隊服役,沒有薪水,荷蘭政府每周隻支付生活工資。

憎恨和愛荷蘭的摩魯加人也相愛

生活雖然吃喝玩樂,但很單調,他們不準出去工作,男人天天打牌,打球活下去。

但将他們送回的計劃因荷蘭和印度政府之間的拉鋸戰而停滞不前。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回國的希望破滅,新一代長大,1960年左右,荷蘭政府決定停止支援摩盧加人,這讓摩盧加人非常憤怒,覺得自己被欺騙了,被背叛了,荷蘭政府既不支援他們建立獨立國家的要求,也沒有向印尼政府施加壓力。 而現在,即使是基本的生活也很難得到保障。

從1970年代開始,第二代摩魯加人對荷蘭越來越不滿,發生了一些暴力行為,最著名的是1975年和1977年兩次荷蘭摩洛加劫持事件,導緻人死亡。據說他們還計劃綁架當時的荷蘭女王朱莉安娜。直到2000年,一些著名的荷蘭政治家一直受到摩魯加的威脅。

憎恨和愛荷蘭的摩魯加人也相愛

今天,第三代Moluga在荷蘭出生和長大,不再回頭。雖然他們仍然懷有荷蘭摩鹿加共和國的理想,但他們也意識到,他們必須在荷蘭建立自己的事業和未來。

然而,據說政府為使摩鹿加群島融入社會所作的努力非常困難。

目前,大多數年輕的摩魯加人已經離開了1950年代和1960年代建立的摩盧加村,一半的年輕人與外國人結婚。

憎恨和愛荷蘭的摩魯加人也相愛

該集團還産生了許多着名人物,包括西蒙·塔哈馬塔(Simon Tahamata),他是1970年代的着名足球運動員,曾入選荷蘭和比利時國家隊,以及喬瓦尼·範·布朗克霍斯特(Giovanni van Bronckhorst),他是荷蘭國家隊的前隊長,現在是全盛時期費耶諾德俱樂部的主教練。

關注荷蘭 在網絡上: www.hollandone.com

關注荷蘭的微信号網絡:Hollan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