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有倫理觀念開始,就知道百善孝為先,這是中國道德的制高點,千百年來都無人敢打破。但是,北大卻有一位博士生,因為不想贍養父母失聯近20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他與父母之間又到底發生了什麼?

社會新聞,博士失聯
最近網上爆發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新聞,就是北大博士王永強失聯20年,不贍養父母、拒絕探望父母。這則新聞瞬間在我國内炸開了鍋。要知道,我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孝道的國家,自漢朝開始,大多朝代都以孝治國。
是以,孝道,是我們所有國内人民公認的道德制高點。也許這個人可以很快,但是如果他依舊堅持孝道,那麼很多人都會認為這個人還沒有壞透。但是這個人即使千萬般好,但是他不孝,一定會成為社會口誅筆伐的對象。
可想而知,在我國孝道到底有多麼重要。對于一位北大博士來說,他經曆的教育應當比社會上許多人都要高得多,如此淺顯的道理,他應當不會不知道。那麼到底這家人出現了什麼沖突,讓這位北大學子甘願冒着口誅筆伐也要拒絕聯系父母呢?
年幼好學,父母拒絕
王永強是一個窮人家庭的孩子,正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早早地王永強就學會了獨立和吃苦。也許是上天眷顧這個孩子,王永強家裡雖然窮,但是他讀書卻非常有天賦,成績非常棒。
但可惜的是,王永強的父母卻是眼光短淺的人,他們根本沒有“讀書改變命運”的想法,一心隻想讓王永強辍學。但是,王永強第一次對命運做出了反抗,雖然父母一而再的要求退學,王永強還是用各種方法完成了學業。
最終,王永強在聯考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踏入了北大的校門。這讓我們所有人來看,這個孩子能考入北大校門,自然以後前途無限,畢竟在80、90年代中,能考入大學的人還是寥寥無幾的。
王永強也認為,自己終于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現在,隻要好好讀書,自己的命運就能改變,并且再也不用聽從家裡人的安排了。實際上,王永強的想法真的太天真了,他天真地以為,隻要離開了家,就不會受到家人的限制,但是實際上,真正的噩夢才即将來臨。
父母吸血,最終破裂
王永強所在的北大,當時每個月都有大學生補貼,他本來想拿着這些補貼可以改善一下生活。但是,王永強的父母不知道從哪裡聽說了這個補貼費用,就不斷地勸說王永強将補貼送回家,用于改善家庭條件。
在父母的威壓下,王永強不得不将大學的補貼系數轉回家中。除此之外,王永強的父母經常給村裡人吹噓自己的兒子多麼厲害,甚至可以在北京給他們安排工作。實際上牛是吹出去了,鍋王永強就要自己接着。
在這求學的數年中,王永強從大學、研究所學生、博士的學費,均是自己打工攢來的,而每個月的學校各種補貼,均送回了父母的手中。可想而知,這位草根學子在生活中到底有多麼的艱苦。但是他的父母卻從來對他不管不問,除了要錢還是要錢。
後來,王永強終于博士畢業,為了離開這個家,他與妻子跑到了日本繼續深造學業。但是他的父母卻不依不饒,要求王永強必須帶他們這個家都去日本定居。
在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無理取鬧下,王永強的妻子終于忍無可忍,與王永強離了婚。失去家庭的王永強認為一切都是父母的原因,對自己的父母極度的失望,最終選擇了遠離家鄉,定居在了美國,同時,對自己的父母不再過問任何一件事。
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本來在王永強父母的一再哭訴下,我們都以為王永強是一位不孝子。但是在王永強的訴說下,我們突然覺得這件事成為了一個糊塗賬。王永強說道網友對自己的看法時這樣說道:“清官難斷家務事”。
結語
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港灣,這句話是多麼幸福的一句話。但是對于王永強來說,父母不再是他的避風港,而是一個随時都可能坍塌的木橋。在這裡不僅十分危險,并且很有可能就會被斷橋摔得粉身碎骨。
是以,他沒辦法在這個斷橋上生活,那就選擇遠離這裡。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也許我們真正體驗過了王永強的生活,我們才知道他到底有多絕望,才選擇了離開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