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裝」進瓶子的暴檸茶裡,藏着喜茶瓶裝的成長密碼

作者:36氪

10月15日,喜茶在門店和電商管道同時推出清暴檸-檸檬綠妍、濃暴檸-檸檬粵紅兩款瓶裝新品,線下全家、711等便利店管道也已經上架,甫一上市就收獲了一波媒體和kol的關注。

「裝」進瓶子的暴檸茶裡,藏着喜茶瓶裝的成長密碼

其實,檸檬茶這一品類的熱度從今年年初就開始了。原本流行于兩廣地區的手打檸檬茶,受到消費者和資本青睐,不僅新品牌集中誕生,線下專門店數量擴張,新茶飲品牌也相繼推出檸檬茶新品,如喜茶在今年5月推出的4款超燃爆檸茶飲品,首日上線就賣出了近40萬杯。

頭部茶飲品牌在全國門店的産品上新,又助推了檸檬茶品類的爆火。于是,2021年春夏,檸檬茶從廣州一路火到北京,走上了飲品界c位。

而喜茶近日推出的瓶裝暴檸茶,既延續了今夏熱度,助推了品類出圈,也帶領手打風味一腳踏進了即飲檸檬茶的市場。在這一領域,除源自港式茶餐廳的傳統口味外,各路競争者還座次未定。

做瓶裝檸檬茶,喜茶的思路非常明确——清暴檸和濃暴檸兩款瓶裝新品皆源自現制飲品暴檸家族。将現制飲品的靈感注入瓶中,于喜茶而言順理成章。

實際上,“把茶飲裝進瓶子裡”這件事,喜茶已經做了一年多。在暴檸茶之後上新的雙莓嫣紅果汁茶,對應的也是門店現制飲品芝芝莓果。

「裝」進瓶子的暴檸茶裡,藏着喜茶瓶裝的成長密碼

到目前為止,喜茶共推出了6款氣泡水、3款果汁茶、1款輕乳茶和2款暴檸茶,形成了4個品類布局。

但從産品上線節奏和數量可以看出,喜茶瓶裝業務一開始步子邁得并不大,而且每一步都走得頗為謹慎。在喜茶以現制飲品為核心向外拓展業務邊界的過程中,喜茶瓶裝業務到底有多大的成長空間?

雖然都是飲品,但現制和瓶裝實際上處于兩個不同賽道,喜茶從新茶飲跨界進入零售領域,其實是市場機會和自身需求雙重驅動的結果。

從市場層面來看,年輕人是飲料消費的主體人群,根據哔哩哔哩洞察與尼爾森iq聯合釋出的《2021 z世代食品飲料消費洞察報告》,在總人數約2.6億的z世代中,重度飲料消費者占比達93%,他們對現制茶飲、氣泡水等新興品類接納度高,也更願意嘗鮮,且偏好低脂低糖低卡的健康飲品。

在新消費趨勢的推動下,此前長期處于固化格局下的瓶裝飲料市場開始受到新品牌、新品類的沖擊,年輕人優化産品形态的需求客觀上攪動着市場,也為新入局者提供了機會。

對喜茶來說,進入瓶裝零售領域,既能借助産品和品牌優勢擴大業務邊界,又能通過線下便利店、商超以及電商管道觸達更多的人群,瓶裝飲料相較杯裝現制飲品便捷易得的特性,還能覆寫更多場景,進而提高消費頻次和使用者粘性,與現制茶飲業務形成互補。

從過往來看,喜茶涉足瓶裝業務這一年來,走得還是相當謹慎的。這種謹慎的态度展現在瓶裝産品的品類選擇和産品上線節奏上。

2019年,喜茶就開始籌備瓶裝飲料業務,并選擇以氣泡水為切入點。標明方向後,喜茶并沒有急于推新,直到2020年7月,才上線了3款氣泡水産品,口味靈感來源于門店經典産品多肉葡萄、滿杯紅柚、芝芝桃桃。但不久後,喜茶便決定将這三款産品回爐再造,并于2020年10月再次推出全新包裝和口味的3款氣泡水産品,仍舊涵蓋葡萄味、桃味與西柚味,但更加突出水果的香氣。

此後,喜茶氣泡水産品不斷疊代、打磨,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思路,最終形成了目前的6款氣泡水産品矩陣。可以看到,在氣泡水零糖零脂零卡的既有特征之上,喜茶通過添加乳酸菌、膳食纖維、真實果汁等元素,不僅強化了氣泡水“健康”的原有認知,還實作了差異化的區隔。

「裝」進瓶子的暴檸茶裡,藏着喜茶瓶裝的成長密碼

果汁茶是繼氣泡水後,喜茶瓶裝選擇的第二個品類,也是綜合考慮過外部市場和自身優勢之後做出的選擇,上線節奏也類似。自2020年确立進軍果汁茶産品後,喜茶便投身于研發和打磨産品,直到2021年6月才首次推出兩款果汁茶飲料——地中海桃桃金鳳和伊比利西柚綠妍,分别對應現制飲品芝芝桃桃與滿杯紅柚。

「裝」進瓶子的暴檸茶裡,藏着喜茶瓶裝的成長密碼

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數瓶裝果味茶/果汁茶飲料,喜茶果汁茶果汁含量達到行業開創性的50%,是國标的10倍,“茶”的部分則選用喜茶經典茶底萃取茶湯。産品配方的更新對果汁壓榨技術、茶湯萃取工藝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終的“一半果汁一半茶”不僅契合健康理念,在口感、風味上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輕乳茶是喜茶推出的第三個品類。今年9月,喜茶推出了首款,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款輕乳茶瓶裝飲料——茉莉綠妍輕乳茶,對應有“喜茶白月光”之稱的人氣隐藏菜單——“綠妍+牛乳茶底”。

「裝」進瓶子的暴檸茶裡,藏着喜茶瓶裝的成長密碼

在原料選擇和成分添加上,喜茶的輕乳茶主打低糖低脂的“輕”體驗,同時整體蛋白質含量達國标3.6倍以上,并開創地添加了膠原蛋白肽成分。

從長期發展來看,氣泡水是喜茶瓶裝業務的切入口,而果汁茶、輕乳茶、暴檸茶則是喜茶瓶裝飲料跟進發力的重點。瓶裝産品不僅将發揮喜茶在現制飲品領域的研發優勢,展現喜茶特色,也能通過與現制飲品的關聯進而延伸喜茶的品牌勢能,進一步強化喜茶品牌。

在一年多的市場驗證之後,喜茶上線瓶裝新品的節奏逐漸加快,瓶裝業務布局也在逐漸展開。此時的喜茶,最大的優勢在産品和品牌,能否将這兩大優勢充分注入瓶裝業務,決定了喜茶在瓶裝飲料市場能走多遠。

在品牌端,喜茶瓶裝飲料天然地繼承了喜茶的品牌影響力,比起傳統飲料來更能吸引年輕人。而且喜茶瓶裝已推出産品又大多源自喜茶門店現制經典飲品,進一步将現制飲品心智延伸至瓶裝産品,讓消費者更有興趣嘗試。

品牌的優勢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幫助喜茶迅速推廣瓶裝産品,另一方面,如果産品不達使用者預期,不僅瓶裝業務産品将昙花一現,還會削弱喜茶品牌整體形象,故而産品才是決勝的根本。這或許也是喜茶一開始謹慎推進瓶裝業務、不斷疊代的原因之一。

而從現階段推出的幾款瓶裝産品及其市場回報來看,喜茶現制飲品的産品研發能力已經順利導入瓶裝業務,使得即使是在市場固有品類基礎之上進行推新,喜茶也可以做出獨有的産品特色。

以暴檸茶為例,此前市面上對于即飲檸檬茶口味的認知多來自于港式茶餐廳中“紅茶/其他茶底+黃檸檬片”的組合,而喜茶今年5月推出的現制飲品“暴檸家族”為廣式風味,經由“手工捶打香水檸檬35下”制成,香氣濃烈,口感微澀。據悉,為了能夠在瓶裝産品中實作這一風味,喜茶瓶裝研發團隊測試了各類檸檬原料,最終標明了一個“具有濃郁香氣的進口品種”,并與資深調香師合作,定制出一款采用低溫萃取技術提煉出的新一代天然檸檬精油原料,最終使得在瓶裝産品中呈現鮮明的檸檬香氣成為可能,也徹底将廣式手打檸檬茶這一口味“做透”。

喜茶門店現制飲品為瓶裝飲品提供了産品研發的儲備庫和靈感池,研發能力的導入意味着喜茶有能力将高人氣+高口味認知度的門店現制飲品源源不斷地轉化為其在瓶裝領域的差異化新品。

而喜茶瓶裝飲料雖然借鑒現制飲品風味,但産品特性決定了其也需要确立自己的特色。可以看到在經曆氣泡水的幾次疊代後,喜茶的新品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突出的核心賣點和差異化價值點: “不止零糖”的氣泡水、“一半果汁一半茶”的果汁茶、低糖低脂高蛋白的“輕”乳茶,以及香氣鮮明、口感微澀的暴檸茶。

「裝」進瓶子的暴檸茶裡,藏着喜茶瓶裝的成長密碼

可以看出,在追求極緻口感和特色的同時,喜茶瓶裝飲料也在努力迎合消費者對健康飲品的追求,但要達到三者的完美統一并非易事。

喜茶瓶裝飲料每個新品類的研發,幾乎都耗時一年,經過了百餘次配方測試和疊代,每一次都為行業帶來喜茶式的産品創新。

而産品上市也非一勞永逸。

據了解,喜茶瓶裝産品沿用了與現制飲品相同的疊代思路,會根據使用者回報持續調整優化,最大限度保證産品風味貼近消費者需求。

喜茶品牌加持,再加上既有的研發實力和持續疊代的研發思路來保障産品,讓喜茶瓶裝業務有了一個順暢的開局。而在供應鍊端,喜茶的前期積累也可以遷移到瓶裝業務中,随着喜茶瓶裝上新加速,這一優勢将大大縮短新品上線周期,為喜茶下一階段布局提供了保障。

從2019年籌備瓶裝業務到如今形成十餘款不同品類的産品矩陣,喜茶一直在小心驗證、快速疊代,這種産品先行、穩紮穩打的布局方式,幫助喜茶在瓶裝零售業務的市場推廣、管道開拓等方面積累了經驗,也展現出喜茶對于這一新業務版塊成長的足夠耐心。

兩年的探路期後,喜茶瓶裝飲料上新節奏明顯加快,這讓人們對喜茶接下來的布局有了更多想象。

在中國軟飲料行業發展史上,每一波浪潮的出現,幾乎都是由新品類推動的,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碳酸飲料,到90年代中期的瓶裝飲用水,再到90年代末的茶飲料、20世紀初期的果汁飲料、功能性飲料,及至2018年開始的氣泡水飲料,新品類滿足新的需求痛點,每每在看似固化的市場格局下辟出一條新的細分賽道,開拓出新的市場空間,并随之誕生新的領軍者。

曆次浪潮下,一個大的趨勢是:預包裝飲品在工藝、原料、包裝上不斷更新,健康的理念越來越突出。而新消費人群對飲品的态度更是超越了解渴、提神等功能性需求,進而寄托了精神和社交層面的需求。于是,求新求變成為新茶飲企業,甚至飲料行業的生存之道。

不斷追求極緻、突破和更好口感的精神,早已刻進了喜茶的産品基因中。當喜茶瓶裝飲料被注入同樣的dna,也就被注入了同樣的成功可能。

從現制飲品切入瓶裝飲料市場,喜茶是先行者,也有其優勢。市場顯然不乏機會,當下這個時間點,已經取得不錯開局的喜茶,在瓶裝飲料業務上接下來的動作值得持續關注。

目前,喜茶瓶裝飲料業務除自有門店管道外,已經覆寫了快消品牌的主流管道類型,包括線上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管道,線下以711、全家為代表的主流便利店和商超,以及以盒馬、叮咚為代表的新零售管道。接下來,是繼續以自有門店為基礎穩紮穩打,還是進入更為廣泛的零售賽道,擴大市場布局,取決于喜茶對業務版圖有怎樣的規劃。

進可攻,退可守,無論去向何處,喜茶瓶裝飲料盡可以從容布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