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藥智網/茴香

“保護嗓子,請用金嗓子喉片,廣西金嗓子。”
這句廣告語,想必很多80後、90後都不陌生。2003年,這句話火遍中國大江南北,給金嗓子帶來了不菲的營收。
如今,這家企業就要退市了。
10月29日,金嗓子釋出公告稱,将通過協定安排的方式将公司私有化,将按每股計劃股份2.8港元登出股份。
自始至終,金嗓子創始人江佩珍沒有站出來說一句話。
從13歲包糖工到18歲當副廠長,将糖果廠做成60億上市藥企,再到私有化退市,江佩珍與金嗓子的62年「塵緣往事」。
18歲副廠長
1946年冬天,廣西貴港市的一個下轄縣,一名女嬰呱呱墜地,她叫江佩珍。
1956年春天,柳州市糖果二廠(金嗓子前身)成立。
看似沒有交集的二者,三年後産生了微妙的聯系,自此開始了62年的特别“緣分”。
1959年,13歲的江佩珍,因母親早逝沒錢上學,出現在了柳州市糖果二廠門口。按照國家規定不準招收童工,但小姑娘艱難處境引起了工廠的同情,于是破例讓她進廠當包糖工。
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突出的成績,使江佩珍很快赢得了廠上司和員工的共同認可,一步步從組長、青年班長、工廠中的房間主任升職。
1965年,18歲的江佩珍,被選為主管全面工作的副廠長。
20歲,江佩珍與廠裡一個中層骨幹分子、工廠中的房間一級的團隊書記結婚。
結婚之後的江佩珍,不僅在兼顧家務的同時,還要把年僅2萬塊産值的廠子經營好。
她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高小、中學、職工夜校、函大的全部課程,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知識。
1979年,33歲的江佩珍被任命為廠長。
如何把糖果廠做得更出色?江佩珍想到了“走出去”學習。
1985年,江佩珍引進了國家第一條糖果生産線,利用遍地是水果的廣西特色,将水果打成果醬,放在糖果裡面,制造出了第一塊果醬巧克力、全國第一個酒心巧克力。
1988年,糖果二廠産量近2萬噸,産值9700萬元,稅利超千萬元,各項經濟名額名列全國同行業第一,糖果二廠成為“中國第一”。
一顆“金嗓子”
90年代,随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人們的思想意識開始轉變,重視健康類産品,而糖果就變成了一種“不太營養”的商品。
江佩珍開始探索糖果廠的轉型工作。她認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做産品,總沒有錯。
她開始研究如何做成一種功效類的、含有科技型的産品。
她來到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找到王耀發等10名老教授,探讨他們的科研成果。當時,王教授将自己鐘愛的運用生物工程方法治療慢性咽炎的配方拿出來,用它改造糖果廠的潤喉糖。
江佩珍立馬眼前一亮,帶着科技成果火速回到廣西,做名為“金嗓子喉寶”這一相關項目的上市研究。
1994年,江佩珍成立了廣西金嗓子制藥廠,并将金嗓子成功推上市,短短幾年時間,金嗓子市場占有率在同類産品中躍居第一,并對外出口。
“單一”經營結構
上市後的金嗓子一時風光無限,市值一度高達60億港元。
據上市以來的業績顯示,金嗓子的營收分别達到了7.08億、7.68億、6.24億、6.95億、7.97億、6.48億,淨利潤分别為1.55億、1.03億、6138萬、1.02億、1.68億、1.54億。
除了2017年出現了淨利潤下降,其他都維持在1億元左右,金嗓子雖然沒有虧損,但是上市的将近6年時間,利潤也并未出現較大幅度的提升。
更為外界诟病的是,金嗓子的營收,主要來源于金嗓子喉寶和喉片兩款産品,占據了總銷售額的89%。
單腿走路的金嗓子如何平衡?
為了打破單一産品結構,江佩珍曾嘗試産業結構多元化戰略。
2016年3月,金嗓子旗下一款全新草本植物飲料,首次在成都糖酒會上亮相:這款飲料采用金銀花、羅漢果、菊花等天然草本植物,解渴的同時能夠清嗓,是傳統的草本植實體念與現代工藝的結合産品。
該款新産品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銷售已達到840萬元,金嗓子内部對其相當看好,并樂觀預計年銷售額可達3.5億。
不過,這款産品并沒有企業帶來收益。
據金嗓子2019年财報,草本植物飲料和銀杏葉片被金嗓子歸類為其他産品,二者合計銷量僅占收益的1.1%。
而金嗓子喉寶和喉片的銷售額,依舊占據高達90%以上。
江佩珍轟轟烈烈的産業結構轉型失敗。
在改進産業結構的同時,金嗓子還運用了曾經東阿阿膠的發展政策:漲價。
2014年,金嗓子喉片單盒産品售價為4.3元;2018年為6元;2019年為6.33元,漲幅高達32%。
而在上市期間,随着産品發展單一等問題,金嗓子不得不走到私有化退市的地步。
藥企轉型之路
從依靠金嗓子喉寶等的單一産品經營模式,到現在退市,企業的經營管理發展戰略顯得十分重要。
對此,著名企業戰略專家、《藥企戰略營運與醫藥産業重構》作者杜臣先生表示:
醫藥企業的發展應該“未雨綢缪”,不僅看重眼前的利益,還得将眼光放長遠。
“金嗓子這樣的藥企應該圍繞咽喉病布局一些産品,可惜他們在發達時期‘吃幹分盡’,并沒有投資未來,是以遇到這個結果也是命中注定”。
對于單一制結構藥企發展,杜臣針對三個方面進行了建議:
1、深刻認識企業所處的内、外部環境
在持續認識自己和外部環境中,藥企主要應該關注産品特别是競争産品、市場格局、政策變化、内部人力資源及員工需求、新技術帶來的影響。“知微見著,及早采取措施。”
2、管理者的自我認識
管理者應當擁有卓越的遠見、洞察未來機會的能力。“此外,不僅是覺察自身,還必須學會傾聽、主動征求意見,縮短權力距離,讓真話、實話回歸現實,讓良性循環得以開始。”
3、戰略的選擇
如果管理者真正做到重新和持續認識了自身和外部環境,那就要根據最新的認識和判斷,形成新的業務模式、新的制度、新的流程、新的組織構架甚至新的對市場的認知,“比如,藥企應該培養多個明星産品,而不是單一結構依賴性較強,最終草草收場。”
杜臣認為,真正的藥企經營高手,應該是一位真正的企業家,而不是商人。
“企業家擁有遠見、創新和冒險精神,而隻會利用機會‘賺快錢’的隻是商人。”
企業家有比金錢更遠、更高、更豐富的追求,不斷追求和推動創新,願意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
而商人則有敏銳的商業眼光,能夠抓住機會,什麼賺錢就做什麼。
參考來源:
1、搜狐财經:金嗓子集團退市!對話董事長江佩珍:沒有套路羅納爾多,他吃過金嗓子;做企業要忠厚誠信
2、360百科——江佩珍
3、快消品網:【失意】金嗓子宣布退市,市值曾一度高達60億港元
4、國際金融報:金嗓子要“謝幕了”!
責任編輯:魚腥草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