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倫·斯諾的中國情緣:做中美友誼橋梁

作者:意檀香研究

在《紅星照耀中國》出版的同一年(1937年),埃德加·斯諾當時的妻子海倫·斯諾踏上了延安的土地,采訪了多位紅軍将領、士兵和普通百姓。在延安的四個多月,讓她深深地愛上了中國,也為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紅軍的奮鬥精神所折服。之後,她用一生為架起中美人民之間友誼的橋梁而奮鬥。

視訊加載中...

美國猶他州賽達市的城市中心公園入口處,矗立着一座銅像,她就是海倫·斯諾。

海倫·斯諾的中國情緣:做中美友誼橋梁

1931年,24歲的海倫·斯諾從賽達這座小城市隻身乘船來到中國上海,開啟了她和中國的一段不解之緣。海倫親眼見證了中國革命的那段曆史。在丈夫埃德加·斯諾完成對“紅色中國”的報道後,海倫想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産黨,于是下定決心前往延安。

海倫·斯諾的中國情緣:做中美友誼橋梁

美國南猶他大學退休教授 克雷格·瓊斯:我認為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她認為革命可能是中國最好的希望,我認為她看到了土地革命的必要性,她想了解那個運動。

海倫·斯諾的中國情緣:做中美友誼橋梁

美國楊百翰大學政治學教授 埃裡克·海爾:海倫認識的許多學生都是共産主義運動的成員或支援共産主義運動的人。

海倫·斯諾的中國情緣:做中美友誼橋梁

1937年,海倫·斯諾終于到達延安,她采訪了中國共産黨上司人,接觸了陝甘甯邊區的戰士、勞工、農民、文藝工作者、婦女和學生。中國共産黨鮮明的時代擔當和深深的人民情懷讓海倫産生了共鳴。1938年,她出版《紅色中國内幕》一書,向全世界展現洋溢着希望和活力的延安。

海倫·斯諾的中國情緣:做中美友誼橋梁

美國海倫·福斯特·斯諾基金會主席  亞當·福斯特:(中國共産黨上司人當時說)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我們應該停止内戰,我們需要走到一起。我認為海倫非常認同這一觀點,也正是是以她才想講述她遇到的士兵和上司人的故事,因為她認為(團結)這個資訊非常重要。而在當時,很明顯隻有中國共産黨真心想讓中國團結起來。

海倫·斯諾的中國情緣:做中美友誼橋梁

現在在楊百翰大學收藏了很多海倫.斯諾當時在延安采訪時的物品、書稿和拍攝的照片。其實海倫·斯諾不光記錄了當時在延安,中國紅軍的那段曆史并把它向世界展示,更重要的是,在她回到美國後仍然寫了很多有關于中國的書。用她自己的話來講,“我要做一座橋梁,一座架起中國和美國之間友誼的橋梁”。

海倫·斯諾的中國情緣:做中美友誼橋梁

海倫·斯諾的侄子 約翰·福斯特:是的,這就是她的使命,是在中國人民和美國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海倫·斯諾的中國情緣:做中美友誼橋梁

海倫·斯諾的侄女 黛布拉·福斯特:心與心的交流,這就是我認為的橋梁,就是建立我們之間心與心的關系并保持這種關系的活力。因為這就是我認為的,全世界都是這樣的,你來自什麼文化并不重要,什麼樣的制度不重要,但我們都期待人們之間能有來自心靈的溝通。

(編輯 溫焌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