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鄂籍軍校科班生和鄂豫皖紅31師泥腿子首次作戰

鄂籍軍校科班生和鄂豫皖紅31師泥腿子首次作戰

1928年7月,工農革命軍第7軍根據上級訓示,在光山南部柴山堡尹家咀改編為中共工農紅軍第11軍第31師,全師120人。軍、師司令部設在尹家咀,後又遷到程七灣(今屬新縣)祠堂。部隊改編後分散遊擊,恢複老區。

到是年底,鄂東特委重新控制了七裡、紫雲、乘馬、順河等區大部分,紅31師發展到近三百人。柴山堡(今新縣陳店鄉)以西官堰堡等地由于紅軍經常活動,成為割據區域。期間,鄂東特委通過中央巡視員曹壯父,于12月15日向中央建議,劃湖北的黃安(今紅安)、麻城,河南的商城、光山,安徽的六安等縣為鄂豫皖邊界特區,未被中央采納。

從1929年2月至10月,共發生四次會剿,分别是桂系會剿、羅李會剿、鄂豫會剿、徐夏會剿,均有鄂籍國軍參戰,國軍将領大多數是正規軍校科班生,有的是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有點是陸軍學堂畢業,而紅31師上司基本都是泥腿子。

1、桂系會剿——鄂籍桂系将領會剿紅31師

第一次是以胡宗铎(湖北黃梅人)、陶鈞(湖北浠水人)為首的鄂籍桂系将領對紅31師發動的會剿。

1929年2月18日,桂系出動兩個團約三千人從南面分兩路進攻柴山堡地區,馮玉祥駐豫南部隊程希賢部在北面堵截。桂系這兩個團是第4師第12旅第1、第2團,旅長李石樵(湖北浠水人)。該第4師是北伐時期,李宗仁桂系由廣西北伐進駐湖北後,以原第1旅第1團陶鈞部擴編成國民革命軍第7軍第2師,陶鈞任師長,後又擴編成第18軍,陶鈞任軍長。1928年9月依中央編遣會議第18軍縮編為第四集團軍李宗仁部第4師(1928年10月8日依中央番号順序改為國民革命軍第17師),陶鈞任師長,該部第12旅駐防鄂東紅安麻城一帶。

紅31師分兵三路轉移外線,突出包圍,向南面敵人比較空虛的側後方進擊。第一路為第一、三大隊,由紅安北部向西活動,在禹王城殲滅黃安仙居區清鄉團,繳槍二十八支,繼又攻克地主堅固圍寨熊家畈、塗家灣。第二路為師部兩個特務隊,深入到黃安縣城以南,殲滅高橋河清鄉團,繳槍二十四支。第三路為第二、四大隊,向東南突進麻城北部地區,殲滅乘馬西張店清鄉團及其他反動武裝,繳槍六十餘支。

這次會剿,鄂東特委委員、紅31師第四大隊大隊長程昭績(紅安人)被俘犧牲,林柱中(麻城人)代理第四大隊大隊長,随後陳前聖繼任第四大隊大隊長。

1929年3月28日,蔣桂軍閥兩湖戰争爆發,4月蔣桂混戰以桂系被逐出武漢而結束。紅軍和各縣赤衛隊乘機擴大戰果,消滅數股反動民團,紅31師乘勢收複老區。

到1929年5月,全師已發展到近四百人,成立了第五大隊,隊長吳信行,黨代表鄭行瑞。李先念(紅安人)率紅安九龍鄉遊擊隊編人新擴建的紅31師第五大隊,任副班長。同時紅軍一、三兩個大隊分别擴大到6個正規班。在此階段,紅31師采用了師、團、營、連的編制,但營、連沒組織,大隊對外稱團。鄂豫邊界從北面的柴山堡,向南擴充到黃安的八裡灣、桃花和麻城近郊,向東擴充到麻城的黃土崗附近,向西擴充到孝感的汪洋店附近,縱一百裡,橫一百三十裡。5月30日,鄂東特委改組為鄂東北特委,書記書記徐朋人,曹學楷、徐寶珊、王秀松、曹向時等為委員。

2、羅李會剿——鄂軍一部會剿紅31師

第二次是羅李會剿中,以國民革命軍第13師補充團協剿,是鄂軍一部。

1929年6月中旬,徐向前達到鄂東擔任紅31師副師長。其時,原第11軍軍長兼紅31師師長吳光浩率領10餘人赴商南,途中在羅田騰家堡因暴露遇襲而犧牲,犧牲的消息暫時對外不公布。徐向前到達鄂東時,正值羅李會剿即将開始。

羅霖獨立第4旅2個團,分别從黃陂、黃安出發,向北進攻;駐潢川、光山的李克邦暫編第2旅1個營糾合光山紅槍會數千人,向南堵截;駐麻城的夏鬥寅第13師補充團沈澄團和麻城黃土崗一帶地主武裝出動配合,企圖圍殲紅31師于黃安、麻城、光山交界地區。

羅霖獨立第4旅原系國民革命軍第8軍教導師第2團,後擴編為第17軍第2師,被桂系将領夏威收編,蔣桂戰争桂系失敗,該部改編為獨立第4旅,旅長羅霖。李克邦暫編第2旅是國民黨軍收編第河南土匪部隊。羅李會剿中鄂軍一部,是夏鬥寅第13師補充團,團長沈澄,該團是收編國民二軍衛定一陝軍殘部組成,駐防麻城。第13師主力其時駐防荊門當陽地區,6月25日奉劉峙令調駐鄂東。

紅31師大部在外遊擊,僅兩個大隊在黃安七裡、紫雲活動。敵很快占領七裡、紫雲等區,北路敵侵入柴山堡。鄂東北特委決定采取避強就弱的方針,當即集中兩個大隊,在徐向前指揮下,對戰鬥力較弱的李克邦部和紅槍會展開反擊。紅軍和群衆連續五戰,大勝三次,打死敵營長以下百餘人,繳槍四十餘枝。北路敵潰逃。七裡、紫雲、乘馬、順河等區,群衆和赤衛隊對羅霖部和第13師補充團展開襲擾活動,敵退縮到河口、七裡坪、黃安、麻城等城鎮。羅李會剿被粉碎。

紅31師于7月1日對白沙關(今屬新縣,陡山河與郭家河之間)發動總攻。東路倪志亮率紅31師七大隊60餘人,40支槍,從大坳口、經胡家灣、龍潭沖、新集進發;中路郭步儀(郭小五)率紅31師四大隊100餘人七八十條槍從筲箕垱路過新店、沙石坡向白沙關進攻,鄭行瑞率紅31師三大隊,分别從郭家河進發;西路曹學楷率紅31師一大隊百餘人,70條槍,從小關坳、白土寨進發。熊先春、汪光元率殷區農民自衛軍200餘人,從白沙關北猛攻。和柴山保根據地一山之隔的白沙關北邊羅沖一帶,在豫南紅學司令部羅明高、黃沙生率部分紅槍會和羅沖農民武裝為内應,協同作戰。攻占白沙關,斃傷敵數百人。反動民團易本應、胡道成、範成伯、成秉銀等部殘敵逃至陡山河以北。光山陡山河以南縱四五十裡、橫六七十裡成為根據地。

紅31師發展到近四百餘人,轄六個大隊及警衛隊和特務隊。

3、鄂豫會剿——鄂軍主力會剿紅31師

第三次是以鄂軍第13師為主力會剿紅31師。

夏鬥寅第13師是鄂軍,前身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改編的湖北陸軍第一師一部。夏鬥寅,湖北省麻城木子店楊梅河夏家灣人,早年投入湖北新軍第八鎮第十六協第三十二标,任司書。1911年武昌首義,湖北陸軍組建八個師又兩個混成旅。黎元洪投靠袁世凱,倡議裁軍,于1912年4月将鄂軍縮編為五個師,1913年2月,黎又将鄂軍縮編為三個師另兩個混成旅。1914年2月,段芝貴為湖北督軍,将鄂軍縮編為一個師另一個旅,第一師師長石星川,第一旅旅長劉佐龍(後歸順國民黨為國民革命軍第15軍)。第一師駐防荊州。護法戰争起,該部為湖北靖國軍第一軍,不久,石星川又從靖國軍系統分裂出來,改稱湖北護國軍總司令,1918年1月,北洋軍分路進攻荊襄,石部戰敗,石軍主力則由夏鬥寅率領移駐湘西,以後被改編為鄂軍混成旅,旅長夏鬥寅。鄂籍萬耀煌(湖北新洲倉子埠人)、朱懷冰(湖北新洲陽邏朱棋杆灣人)、葉蓬(湖北黃陂葉家灣人,後做了漢奸)、容景芳等皆系該部出身。

1926年7月,北伐軍進入湖南,夏鬥寅投入北伐軍,編為唐生智第八軍獨立第一師,師長夏鬥寅,轄萬耀煌、張森、晏勳甫3個團。1927年初,鄂軍第一師改番号為獨立第十四師。1927年6月8日,南京政府委任夏鬥寅為新編第十軍軍長。1928年2月,改番号為第27軍,軍長仍為夏鬥寅,轄第65、第66師兩個師,師長分别由萬耀煌、張森擔任,潘祖信、盧本棠(湖北漢川人)、錢振亞、蕭勳、夏鼎新(湖北麻城中驿鎮黃土崗村人)、王亞翹分任團長。1928年8月縮編為第13師,轄第37旅旅長萬耀煌、第38旅旅長朱懷冰,潘祖信、葉蓬、夏鼎新、盧本棠分任第73至76團團長。1929年1月,該師在皖北收編第二集團軍沈澄之1個旅,改編為本師補充團,3月改為三旅兩團制,增編第39旅旅長盧本棠,劉銳、葉蓬、夏鼎新、王亞翹、張亞一分任第73至78團團長(第77團缺編),補充團團長沈澄。

1929年6月羅霖部已西調襄陽、樊城,夏鬥寅第13師全部奉國民革命軍第1師師長劉峙命,由鄂西荊門、當陽開鄂東麻城紅安一帶,為主力會剿紅軍。

1929年8月中旬,鄂豫會剿開始。第37旅擔任黃安縣境會剿,左翼第73團、右翼第74團分路進剿;第38旅擔任麻城縣境會剿,左翼第75團、右翼第76團,分路進剿;第39旅第78團及補充團擔任會剿豫東南紅32師。皖西之敵第46師和李克邦暫編第二旅和顧敬之民團分頭堵截。駐花園的徐源泉部第48師第142旅張冠五旅歸夏鬥寅指揮。

徐向前主持來家河會議,決定紅31師向光山(今新縣)麻城邊界轉移。紅32師亦向光麻邊界轉移。紅31師先後在白沙關、順河鵝公山、磨角樓抗擊會剿後,向麻城北部轉移,在泗店八字門樓與紅32師會合。爾後,兩師合擊新集,四日未克。敵發覺紅軍主力在光山、麻城邊境,将侵入豫東南根據地之第78團和補充團西調,紅32師傳回豫東南。紅31師分兵數路轉至外線,向南出擊,先後殲滅黃陂長堰、夏店,黃安八裡灣,麻城謝店等地民團,繳槍百餘支。

9月下旬,夏鬥寅第13師退縮到根據地外沿據點。曆時40多天的鄂豫會剿被粉碎。

當時,紅31師全師共六百餘人,長短槍五百餘支,分五團(五個大隊),每團約百餘人(實際等國民黨一連編制),團以下分三排九班;每團有戰鬥兵九十九人,傳令二人,勤務二人,夥夫三人,挑夫一人;師部傳令班五人,勤務五人,夥夫三人,挑夫三人;直屬師部有特隊(專作籌款工作)二隊,每隊十二人,完全使用駁殼槍。徐向前到達鄂豫邊區,部隊逐漸正規化。

4、徐夏會剿——兩個鄂籍将領會剿紅31師

第四次是第13師和第48師會剿,師長夏鬥寅和徐源泉均為湖北将領。

徐源泉,湖北新洲倉埠人,1924年任山東第五混成旅旅長,1925年10月升任直魯聯軍第六軍軍長,隸屬褚玉璞第七方面軍團,1927年北伐時期任中路軍指揮,1928年6月經何成濬策動,率所部歸順國民革命軍,任第三集團軍第六軍團總指揮,1928年編遣拔歸第一集團軍縮編為第48師,轄三個旅,張冠五、栗翔、金廣印分任旅長。

1929年10月初,第48師董繼陶團、韓昌峻團兩個團由北向南進剿,第13師葉蓬團由南向北進剿。紅31師集中兵力于光山、黃安邊境伺機擊敵,中心區域的赤衛隊和群衆襲擾。

此時蔣馮戰争爆發,徐源泉第48師兩個團調往信陽,夏鬥寅第13師調京漢線。敵第13師撤往京漢線時,第31師決定打擊敵南撤一路。當時偵察敵不過四五百人,于是在天台山鐵子崗一帶設伏,戰鬥開始後發現敵約兩個團,向紅軍反撲,激戰一日,第二大隊黨代表桂步蟾以下十餘人犧牲。徐夏會剿結束。

敵撤走後,紅31師分三路出擊,一大隊轉移至麻城乘馬崗一帶遊擊,二大隊轉移至黃安高橋區一帶遊擊,三大隊轉移至黃陂四姑屯一帶遊擊。先後在長嶺崗、柿子樹店、姚家集、河口鎮等地,消滅和擊潰敵4個民團,繳槍近百支。又進擊孝感汪洋店、小河溪等地民團,逼近京漢線。

此時,紅31師師長徐向前,黨代表戴克敏,參謀長曹學楷,師政治部主任陳定侯。轄九個大隊。第一大隊大隊長羅維清,黨代表王樹聲;第二大隊大隊長廖榮坤,黨代表桂步蟾10月犧牲,繼任者還未任命;第三大隊大隊長倪志亮,黨代表江竹青;第四大隊大隊長陳前聖,黨代表江子英;第五大隊大隊長吳信行,黨代表鄭行瑞;第六大隊大隊長和黨代表不詳(麻城程再當曾編入該大隊);第七大隊大隊長和黨代表不詳(7月倪志亮曾帶領該隊參加白沙關暴動);第八大隊大隊長詹才芳;第九大隊大隊長吳維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