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詩》是繼《全唐詩》之後,又一部偉大的經典詩集。《全宋詩》共收錄了二十多萬首作品,在數量上完勝《全唐詩》,可見宋朝的詩人更多,留下的經典作品也不少。而其中有一類在數量上是比較引人注目的,那就是詠梅詩了。《全宋詩》裡收錄了很多的詠梅詩,其中陸遊就寫過好幾十首,另外還有蘇轼、王安石、辛棄疾、楊萬裡、範成大等等,這些一流的大詩人,他們都鐘情于梅花,創作了很多詠梅詩。除了名家的詠梅詩外,還有個詩人很冷門,但他的詠梅詩卻很有名氣。

他便是盧钺,寫過兩首将梅與雪并列的名詩,叫《雪梅》。盧钺是宋代詩人,他還有一個我們更熟悉的名字,叫做盧梅坡,“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的自号,盧梅坡生卒年不詳,關于他的記載很少,隻能從别人的詩文或随筆中發現一些他的經曆,他和著名詞人劉過是好朋友,存世的詩歌作品也不多,這兩首《雪梅》是他流芳百世的佳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雅興和志趣,也能夠看出他對梅花的喜愛。
《雪梅二首》
【宋】盧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古人曆來喜愛梅花,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看到了雪中的梅花,不僅使得平淡的天氣增添了一絲詩意,而且覺得這雪中的梅花,有浪漫之意。于是,盧梅坡抓住這兩個尋常的意象,僅稍加雕琢,就已經寫得生動有趣,而且充滿了詩情畫意,讓我們讀來朗朗上口,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而且還能領略到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這也正是這兩首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雪梅》第一首從梅雪争春的視角來描寫。詩人認為,雪花有雪花的美,梅花也有梅花獨特的個性,兩者之間其實很難去評價,到底誰更勝一籌?看詩人的分析。
詩的首句“梅雪争春未肯降”,開門見山,直接點題。用拟人化的手法,賦予雪、梅以性格,說它們一個飛舞迎春,一個飄香送暖,互相“争春”,互不相讓。
第二句“騷人閣筆費評章”,緊承首句,繼續品評。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詞家贊美過雪和梅,但要對它們的高下長短作出比較,則為之“閣筆”,凝神苦思。
詩的後兩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客觀分析,引出結論。梅花沒有雪花潔白,而雪花卻又沒有梅花芳香。雪和梅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既不能以梅花之香去否定雪,也不能以雪花之白去否定梅。這一評價,既是對“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具體解釋,也是對“梅雪争春未肯降”的批評和告誡。
那麼,盎然春意究竟是誰帶來的呢? 《雪梅》第二首做 了回答。
首句 “有梅無雪不精神”一語道破梅、雪之間的辯證關系:梅不僅不能貶斥雪,而且隻有在雪的襯托映照下,才更能見其光彩。
次句寫雪與詩之間的關系。下雪的時候,俗人是很難發現其中的詩意而創作詩歌的;即使是詩人,如果缺乏雅興,同樣也寫不出詩歌,這同俗人也沒有什麼差别,是以說“有雪無詩俗了人”。
詩的後兩句“日暮詩成 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形象地勾畫出雪花梅花交相輝映,詩情美景融會一體的深遠境界,點出了全詩的主旨:雪也好,梅也好,盡管它們各有獨特之美,但隻有在互相映襯中,它們的美才愈見輝煌。而且,隻有把人的主觀感情熔鑄于客觀的雪梅之景中,達到情景“妙合無垠” (王夫之《姜齋詩話》) 的境地,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茫茫雪中梅花怒放帶給人們的濃郁春意。
在這兩首詩裡,詩人全面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系,認為三者是有機統一的,缺一不可的。因為,如果隻有梅花獨放而無飛雪落梅,就顯不出春光的韻味;若是有梅有雪而沒有詩作,也會使人感到不雅。是以,隻有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最美麗的春色。
是以,在這首詩裡,我們不僅可以看出詩人賞雪、賞梅、吟詩的癡迷精神和高雅的審美情趣。而且可以領略到詩人寫這首詩的言外之意: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事物也都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是以,我們要用全面的、互相聯系的觀點看待事物,才能更好工作、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