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裡,蜀國"五虎上将"之一的黃忠一出場便白發蒼蒼,但卻與關羽大戰一百多回合不負勝負,後來追随劉備更是斬殺曹營大将夏侯淵,屢立戰功,為蜀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英。

以至于我們一說起"老當益壯",就會想到黃忠老将軍!
其實,蜀國的另一位"五虎上将"趙雲,其晚年随孔明征戰,同樣戰績輝煌,配得上"老當益壯"一詞。
一,七旬子龍建奇功
孔明平定南方孟獲後,上《出師表》一道,請求帶兵北伐。
老将趙雲以死相逼,自告奮勇要為先鋒随軍出征。
魏國以夏侯淵之子、驸馬夏侯楙統軍迎戰。
時有西涼大将韓德,善使開山大斧,有萬夫不當之勇;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藝,弓馬過人:長子韓瑛,次子韓瑤,三子韓瓊,四子韓琪。
夏侯楙以韓德為先鋒,帶領四子及八萬羌兵,在鳳鳴山與蜀軍先鋒趙雲相遇。
趙雲大恕,挺槍縱馬,單搦韓德交戰。長子韓瑛,躍馬來迎,戰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死于馬下。次子韓瑤見之,縱馬揮刀來戰。趙雲施逞舊日虎威,抖擻精神迎戰,瑤抵敵不住。三子韓瓊,急挺方天戟驟馬前來夾攻。雲全然不懼,槍法不亂。四子韓琪,見二兄戰雲不下,也縱馬掄兩口日月刀而來,圍住趙雲。雲在中央獨戰三将。少時,韓琪中槍落馬,韓陣中偏将急救出去。雲拖槍便走,韓瓊按戟,急取弓箭射之,連放三箭,皆被雲用槍撥落。瓊大怒,仍綽方天戟縱馬趕來,卻被雲一箭射中面門,落馬而死。韓瑤縱馬舉寶刀砍趙雲,雲棄槍于地,閃過寶刀,生擒韓瑤歸陣,複縱馬取槍殺過陣來。
韓德見四個兒子瞬間都敗在趙于手下,肝膽俱裂,先退入本陣。
西涼兵平時都知趙雲之勇,現在又見英雄勇猛如昔,竟無人敢交鋒!
趙雲戰馬到處,陣陣倒退。趙雲單槍匹馬,往來沖突,如入無人之境。後人有詩贊道: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
獨誅四将來沖陣,猶如當年救主雄。
先鋒趙雲神勇無敵,蜀兵掩殺過來,韓德棄馬步行才逃脫,險些被活捉!
夏侯楙親自統兵來迎趙雲,韓德為報殺子之仇,掄開山大斧直取趙雲。趙雲奮恕挺槍來迎,戰不三合,槍起處,刺死韓德于馬下。
蜀軍再大勝一陣!
二,寶刀不老數黃忠
劉備與曹軍争奪漢中,張郃領兵進犯葭萌關。
老将黃忠不服老邁要帶兵迎戰張郃,孔明說:"将軍年近七十,如何不老?"黃忠白發倒豎道:"某雖老,兩臂尚開三石之弓,渾身還有千斤之力,豈不足敵張郃匹夫嗎?"
黃忠說完,趨步下堂,取架上大刀,輪動如飛;壁上硬弓,連拽折兩張!
黃忠與另一老将嚴顔帶兵迎戰張郃。張郃取笑黃忠年紀大,黃忠怒道:"你小子欺我年老,我手中寶刀卻不老!"這便是成語"寶刀不老"的
由來!
張郃在"寶刀不老"的黃忠面前連吃敗仗,年近七十的黃老将軍,獨戰張郃二十餘合不分勝負,一合斬韓浩,并占領了曹軍屯糧之處天蕩山。
天蕩山一戰取勝後,黃忠又馬不停蹄前往定軍山,與曹軍主将夏侯淵決一勝負。
定軍山一戰,老将軍黃忠一合擒夏侯尚,換俘時使其帶箭而回,與夏侯淵戰二十餘合不分勝負,後來,與法正設計襲殺了夏侯淵。打開了進軍漢中的門戶!
三,二老誰更有神通
讀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老将趙雲和老将黃忠,誰的武力更強?
軍師孔明對待二位老将态度完全不同:
張郃領兵進犯葭萌關,守将孟達求援,孔明與劉備商議增援葭萌關。
孔明說:"張郃乃曹魏的名将,不是等閑之輩,除非派張飛去,否則無人可以取勝!"
于是孔明提出去阆中抽調張飛來敵張郃。法正說:"阆中也是緊要之地,不能抽張飛回來,可以在帳中諸将中選一人去迎戰張郃。"
于是,老将黃忠挺身而出,并當場顯示神勇,并立下了軍令狀。接下來,便是黃忠與另一老将嚴顔譜寫了一段"寶刀不老"的傳奇。
當時,趙雲等諸将都認為二位老将不能擔當此大任。
孔明卻說:"你們以為兩人老邁,不能成事,我預料這兩人可幫我們奪取漢中。″
孔明是一軍主帥,他深知老将黃忠之能,不但有謀略,而武力也未因年老而衰退。調張飛來戰張郃,隻不過是孔明慣用的激将法而已。事實證明,孔明的眼光獨到,黃忠也為劉備集團奪取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樣,劉備也對黃忠的武力有信心,否則,他開始入川時,不會隻帶黃忠、魏延,而把張飛、關羽他們留在荊州!
孔明第一次北伐,諸事安排完畢,各路将領分撥已定。
老将趙雲見自己沒被安排随軍出征,便出帳厲聲道:″我雖年老,還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這二位古人都不服老,為何不用我?"
孔明回答:"我自從平定南方回來後,馬孟起病故,我十分痛心,自己覺得折損了一臂。現在将軍年事已高,出征倘若稍有差錯,既動搖了将軍你一世英明,又會折損蜀國将士們的銳氣。"
這時蜀國的"五虎上将",關羽早被東吳殺害,張飛被部下割頭,黃忠中箭而亡,馬超也已病死,五虎将隻剩趙雲1人!
孔明愛惜五虎将僅存的碩果,這種心情是人人可了解的。但主帥出征,誰不想麾下猛将如雲,"千軍易得,一将難求",誰又願放下一位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将軍?
孔明的話,有愛惜趙雲名聲的成分,也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擔心趙雲年老體衰,武力已不足以征戰沙場。這與當時智激老将黃忠時的心情是大大不同的。
結果,趙雲被孔明的話徹底激怒,不顧孔明再三苦勸,怒道:"如不教我為前鋒,就撞死于階前。"
最終,趙雲如願為先鋒,并在鳳鳴山先後斬殺韓氏五将。連魏軍主帥夏侯楙也感歎:"吾久聞趙雲之名,未嘗見面;今日年老,英雄尚存,方信當年長坂之事……"
夏侯楙采納程昱之子程武的計策,将趙雲誘到埋伏圈内,然後左右圍攻,活捉趙雲!
立功心切的趙雲中計深入重地,陷入魏軍重重包圍。
趙雲深入重地,隻聽得四面減聲大震。鄧芝急收兵退回,左有董禧,右有薛則,兩路兵殺到。鄧芝兵少,不能解救。趙雲被困在垓心,東沖西突,魏兵越厚。時雲手下止有千餘人,殺到山坡之下,隻見夏侯楙在山上指揮三軍,趙雲投東則望東指,趙雲投西則望西指。是以趙雲不能突圍,乃引兵殺上山來。半山中擂木炮石打将下來,不能上山。趙雲從辰時殺到酉時,不能脫走,隻得下馬少歇,且待月明再戰。
繼漢水"東沖西突"後,這又是趙雲一次典型的"東沖西突"!
蜀軍剛卸甲而坐,夏侯楙在山上望見,便指揮魏兵殺來。四下火光沖天,鼓聲大震,矢石如雨。趙雲急上馬迎敵,四面軍馬漸漸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馬皆不能向前。
趙雲仰天長歎:"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這句話出自曾經在曹操大軍中七進七出,多次于亂軍中如入無人之境的趙子龍之口,多少會讓人覺得驚奇的。這也說明年邁的趙雲也不得不服老了。這與七旬黃忠鬥張郃;殺夏侯淵;獨戰徐晃、張郃圍攻時豪邁的心境是有差距的。
年青的趙雲與年老的黃忠武力相差無幾,認為趙雲強,也是強一點點而已。趙雲年老時,雖然也很神勇,但對比寶刀不老的黃忠,還是稍遜一籌的。
鳳鳴山一戰,趙雲可力斬韓氏四将,若是老将黃忠,也完全可以做到的!
(圖檔來自網絡)
(主要參考資料《三國演義》)
(堅持原創,讀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