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故詩話449

(第12輯·第1卷)

愛情女性 婚喪嫁娶

編者 朱升

《典故詩話》

(第12輯·第1卷(13)

369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典出】《楚辭》屈原《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另屈原《九歌》有“湘君”、“湘夫人”二歌。

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天下稱二妃聰明貞仁,舜陟方,死于蒼梧,号曰重華。二妃死于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

《後漢書·張衡傳》注引《列女傳》,未作“俗謂之湘君、湘夫人也。”

唐.李賢注:“湘靈,舜妃,溺于湘水,為湘夫人。”

唐·韓愈《黃陵廟碑》:“堯之長女娥皇,為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也。故《九歌》辭謂娥皇為君,謂女英帝子。”

【釋典】 唐堯的兩個女兒,長名娥皇,次名女英,嫁給虞舜,為他的兩個妃子。舜巡察南方,死于蒼梧,娥皇、女英趕去,思念痛哭,後來也死于長江和湘江之間。傳說二妃死後為水神,一為湘君,一為湘夫人。屈原《遠遊》 中有“湘靈鼓瑟”之句,即為對二妃的描寫,湘靈便指二妃。參見 〖舜妃啼竹〗。

【釋義】原是說讓傳說中的湘水之神彈奏瑟。後用為典故,借喻美妙動人的藝術作品或高雅的藝術境界,唐詩中又用以表現悲思。

後以此典:

1、形容女子彈奏樂器;

2、吟詠湘江流域風物。

3、表現悲思。

【典形】 帝女弦、撫瑟、鼓瑟、鼓瑟湘靈、琴怨、舜琴、湘妃瑤瑟、湘靈、湘靈鼓瑟、湘靈瑟、湘靈五十弦、湘瑟、湘弦、潇湘夜瑟、瑤瑟怨、幽瑟、湘娥鼓瑟、湘臯聞瑟、湘靈沉怨、湘妃鼓瑟、鼓瑟妃、湘女瑟、感湘靈、鼓瑟人、吊湘靈。

【用典】

〔帝女弦〕 明 · 陳子龍 《秋暮》 之一:“愁絕潇湘路,又彈帝女弦。”

〔撫瑟〕 宋·張孝祥《水調歌頭·泛湘江》:“湘妃起舞一笑,撫瑟奏清商。”

〔鼓瑟〕 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處覓王門?”

〔鼓瑟湘靈〕 元·範康《陳季卿悟道竹葉舟》:“莫是燃犀溫峤江心裡走? 莫是鼓瑟湘靈水面上遊?”

〔琴怨〕 宋·錢惟演《再賦》:“琴怨來湘甫,鴻驚近洛川。”

〔舜琴〕 唐·韋莊《悼亡姬》:“湘江水闊蒼梧遠,何處相思弄舜琴。”

〔湘妃瑤瑟〕 金·王特起《喜遷莺·題郝仙女廟壁》:“漢女菱歌,湘妃瑤瑟,香動倚雲層殿。”

〔湘靈〕 宋·姜夔《湘月》:“誰解喚起湘靈?煙鬟霧鬓,理哀弦鴻陣。”

〔湘靈鼓瑟〕 唐·顧況《義川公主挽詞》:“弄玉吹箫後,湘靈鼓瑟時。”

〔湘靈瑟〕 明·張邦伊《沈嘉則有三楚之遊》:“停舟夜聽湘靈瑟,倚閣高搴鄂渚雲。”

〔湘瑟〕 唐·李商隐《銀河吹笙》:“不須浪作缑山意,湘瑟秦蕭自有情。”

〔湘弦〕 宋·張孝祥《句曲》:“宜呈楚舞,再鼓湘弦,上悅台顔,後部獻曲。”

〔潇湘夜瑟〕 唐· 崔仲容 《贈歌姬》:“潇湘夜瑟怨猶在,巫峽曉雲愁不飛。”

〔瑤瑟怨〕 唐·劉禹錫《潇湘神》之二:“楚客欲聽瑤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時。”

〔幽瑟〕 宋·範成大《連日風作洞庭不可渡》:“慷慨悲歌續楚些,仿佛幽瑟迎湘靈。”

〔湘靈鼓瑟〕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錢起》:“起字仲文,……及就試粉闱,詩題乃《湘靈鼓瑟》。”

2020、10、18、

編者的話

《典故詩話》我花費多年心血編輯而成,對讀書人有很高的閱讀和使用價值。我不打算出版,歡迎條友們收藏、轉發!

朱升

典故詩話449 湘靈鼓瑟 女子奏樂

蕲春縣朱升2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