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環抱中
遠近屋舍錯落有緻
走進橋驿鎮群力村
你會發現這裡不僅山青水秀
還是一個有着深厚紅色文化底蘊的地方

▲橋驿鎮群力村
這個村裡
走出了周炳文、周應銘等七名烈士
▲周炳文故居
1892年,革命烈士周炳文出生在群力村照霞沖,192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曆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員兼秘密機關負責人,湖南省蘇維埃政府宣傳委員會委員長,兩湖工農赤衛隊總指揮等職。1930年8-10月間,周炳文将省委秘密機關遷至照霞沖,在此開展長達2個多月的秘密工作。
1931年,由于叛徒出賣,中共湖南省委又遭破壞,敵人瘋狂搜捕中共地下黨員,周炳文不幸被捕。在獄中,周炳文經受酷刑和拷打,早已将生死抛開的他,還在獄中自設靈台,撰寫自挽聯。
肉軀殼無足輕重,但求身後有靈魂,死一時實生千古。鬼伎倆何等兇險,寄話黨中諸巨子,鑒已往宜慎将來。
——周炳文
1931年,周炳文因叛徒出賣被捕
并在長沙識字嶺英勇就義,時年39歲
他的慷慨就義
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群力村人
▲周炳文
據統計,群力村走出了7名烈士
分别是周炳文、周應銘、周紹生
王銀舫、戴羅勝、周國奇、易欽
他們置生死安危于不顧
置功名利祿于度外
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曆史篇章
▲周應銘
▲周紹生
▲周國奇
▲易欽
▲中共湖南省委機關舊址
位于群力村(照霞沖)的
中共湖南省委機關舊址
這裡原是周氏族人的聚居地
村莊周圍全部用麻石護坡
牆體用麻石墊基腳,青磚砌至腰牆
1930年7月至10月
省委上司和從業人員住過的房間
也見證了一段艱苦的革命鬥争歲月
如今周炳文故居、中共湖南省委舊址
已成為全區黨員幹部進行黨性鍛煉
和參加紅色革命精神教育學習的基地之一
橋驿鎮群力村黨總支書記莫建昌說:“我們群力村7位烈士,目前還儲存2位烈士的烈士墓,還有當年長沙會戰的時候抗日戰壕遺址,我們要把紅色文化進一步挖掘和鞏固,讓更多的人來了解紅色文化,并将其傳承和發揚。”
據了解,群力村地處望城區橋驿鎮,區域面積12.8平方公裡,轄46個村民小組,人口4300餘人。近年來,群力村緊緊圍繞橋驿鎮建設“千年古驿、紅色沃土、生态福地、旅遊強鎮”的發展目标,提升紅色文化品牌效益,關注紅色文化、革命曆史與鄉村生活,以紅色文化為“引擎”,黨建引領、企業參與、農民主體的模式,打造集紅色傳承、黨性教育、鄉村研學、文化體驗、休閑娛樂、生活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湖湘紅色文化展示視窗。
如今,群力村
正逐漸成為橋驿鎮
乃至望城區的一張靓麗的紅色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