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0年,陳永貴主動辭職,三年後他提出:我還能為國家做工作

作者:悟空談曆史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我國有一句口号:“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這句口号中,大慶想必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大慶油田;那麼,大寨指的是哪裡呢?為何農業要學習大寨呢?其實,大寨指的是山西昔陽大寨,這裡是一個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的地方,幾乎沒有平整的土地,但大寨卻在陳永貴的帶領下完成了“改造自然環境”的目标,使得大寨的糧食産量穩步提升。

1980年,陳永貴主動辭職,三年後他提出:我還能為國家做工作

有一組資料可以證明大寨糧食的增産: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2年,大寨的糧食畝産量隻有237公斤,但在陳永貴的帶領下,經過十年的努力,至1962年時,大寨的糧食畝産量已經達到774公斤,翻了三番還多。1963年,大寨遭遇大旱,但是在陳永貴的帶領下,他們用人力挑水,戰勝了嚴酷的自然環境,不僅滿足了社員的生活需求,還向國家上繳了175萬斤糧食,陳永貴一下子成為典型,毛主席也發出了“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号召。

1980年,陳永貴主動辭職,三年後他提出:我還能為國家做工作

陳永貴在這之後逐漸進入政界,1969年更是當選為“九大”代表,1975年,陳永貴當選為副總理,成為副國級幹部。不過,雖然成為副國級幹部,但陳永貴沒有忘掉自己的本分,他一直記得自己是一名農民,是以,雖然官至副國級,但陳永貴并不領工資,而是繼續在大寨領取“工分”。當時大寨給他的“工分”足夠他生活,隻是陳永貴出國通路或者在北京工作時不太友善,組織考慮到這個情況,每月給陳永貴特批了120元的生活補助,解了陳永貴的燃眉之急。

1980年,陳永貴主動辭職,三年後他提出:我還能為國家做工作

擔任副總理期間,陳永貴在全國推行“大寨模式”,負責國家的農業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為此陳永貴還特意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工作模式,這個工作模式就是:三分之一的時間到全國調查、三分之一的時間回大寨務農、剩餘三分之一時間留在北京工作。

1980年,陳永貴主動辭職,三年後他提出:我還能為國家做工作

1980年,十一屆五中全會結束後,為了給更多的年輕人創造機會,陳永貴主動辭職。提起陳永貴的辭職還有一段故事:辭職之前,他特意把兒子叫到身邊,讓兒子給自己寫辭職報告。兒子問他應該怎麼寫?陳永貴想了想,說:“你寫得簡單點就行,比如文化不高之類的”。

1980年,陳永貴主動辭職,三年後他提出:我還能為國家做工作

按照陳永貴的要求,他的兒子給他寫了一份簡短的辭職報告,之後陳永貴正式辭去了副總理的職務。辭職之後,陳永貴搬到了複興門外高幹樓的一套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面,家人也跟着他來到北京。雖然陳永貴很享受賦閑之後的時光,但時間長了,他也閑得發慌。辭職後三年,也就是1983年,陳永貴主動提出自己還能為國家做工作,于是他就被配置設定到北京東郊的一處農場擔任顧問,繼續從事農業活動。

1980年,陳永貴主動辭職,三年後他提出:我還能為國家做工作

其實,當時陳永貴是想回大寨繼續當農民的,但他還是服從了組織的配置設定,到東郊農場上任。陳永貴的煙瘾很大,幾乎到了煙不離手的地步,晚年他也沒有戒煙,1986年,陳永貴在一次感冒後被查出肺癌,不久後他因肺癌病逝,終年71歲,估計他的病情也與他抽煙過多有關系。

按照陳永貴的遺囑,他去世後,骨灰被安置在了自己為之奮鬥的大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