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作者:跟着地圖看世界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梅豔芳後來在打造她自我獨特的百變形象上可能太過突出了,很容易就讓人快速忘記了她在新秀歌唱比賽中,那長長卷發,唱着徐小鳳的《風的季節》,短暫地被人與徐小鳳相提并論。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那當然是一次誤會,就算相似,與其說是像徐小鳳,勉強是兩人的舞台經曆類似——那是最後一代,還有夜總會駐唱歌手的香港日與夜,老派的舞台作風和跑碼頭的現場對應智慧,都還是極為需要的生存技倆。好快,1980年代的歌星再不出自這種天涯歌女的傳統,由歌手到影後,從傳統走進新時代的國際化偶像包裝潮,梅豔芳繼承了香港的歌廳傳統,又進一步重塑了流行樂壇。女藝人的表達空間與風格從她起更加豐富。而到最後,梅豔芳的限制,也是時代的限制——

她終究不是那“沒辦法做乖乖”、暗裡想“變壞”的女子。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在人生最後時光,帶着就義與獻身精神的結局,她做回一個普通女子,悔憾情愛和家庭的空虛,展現烈女式的對舞台的忠貞。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如同《胭脂扣》中目睹如花的經曆後,當代情侶自問:如果是你,會為我而死嗎?今時今日,還有歌手,會為舞台而死嗎?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童年時期的梅豔芳

梅豔芳成長的1960年代,到光芒四射的80至90年代,一生經曆了香港娛樂文化的重要變化,以至2003年的逝世,也成為了一個象征。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回過頭去看梅豔芳和她那香港年代,在事業上有兩個重要的切入點,得讓我們把故事重置到一個更大的脈絡。第一是她作為花旦的傳統傳承。第二是作為一個舊時代女性過渡到新時代,沖突如何集于一身。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長長的女星形象路軌,甚至要追溯到更遠。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1950、60年代的香港,南來的歌手樂隊小明星,仍習慣在夜總會唱着國語歌。在湖北出生、在香港長大的徐小鳳,一直在香港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小白光。那時媒體和明星的距離遙遠,明星顯得神秘莫測,因而增添了今天已掉色的明星光芒。以徐小鳳為例,她的一代妖姬形象,開“壞女人”風氣(也可了解為是非傳統價值,敢活出自己的個性),可在現實中,她到香港拍了幾部電影之後,竟然消失了10幾年,過起了自己的生活。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徐小鳳

梅豔芳早期在樂壇、中期在影壇塑造的形象,正是小白光這“壞”。兩人都是能唱能演,而且擅長出演有性格甚至豪邁的女角色著名。巧合地,這讓梅豔芳與白光在間接之間,完成了一種藝人的傳承演化。了解這個傳承,才明白梅豔芳那屬于香港女星形象和演藝界變遷的故事。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徐小鳳《風的季節》1984特輯

歌星之外,需要了解的是香港由粵劇到粵語長片的花旦傳統。粵劇的花旦是一個很重要的擔當,一般靈活機智、輕松多變,能演出多元化不同的角色,可塑性非常高,能成為重心人物推動劇情的發展。在1950、60年代粵語片時代,有花旦王之稱的女演員,包括鄧碧雲、芳豔芬、鳳凰女,近乎是百變多端的演出專業戶。梅豔芳早期電影《瘋狂83》 中,就客串一角叫紅線女。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花旦演喜劇、悲劇、反串、歌舞劇、古裝劇頭頭是道。但這傳統來到1970年代——注重枕頭與拳頭的港産片男性荷爾蒙時代時,女演員的地位遭到強烈沖擊,大部分時間,她們如果不是出演花瓶的話,就隻能作為性感的代号。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直至1980年代,香港娛樂圈的遊戲規則被全面打破。創作上有新浪潮的注入,制作上有各種獨立工作室,演員也非來自傳統戲班或者科班出身,而更多是出于各種選美,甚至乎是從廣告之中發掘出來。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此時,1982年,梅豔芳帶着她上述的新舊交替的背景登上時代舞台,也是象征舊時代的最後一位“花旦”。她雖然并非傳統粵劇戲班出身,但演出天份更似之前所說的粵劇當中的花旦。她童年時在歌舞團演唱登台的訓練,成就了她對舞台傳統的駕馭和熟悉,對角色的敢于包納,以及最重要的情感認同。這個對舞台的認同,甚至直接影響她人生最終日子的決定。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如果從性别角度切入梅豔芳的電影銀幕形象,會發現跟她的歌壇形象有所不同。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作為歌手,她的《壞女孩》出現之後,承接的是國際音樂潮流上的新女性歌手風氣,由美國的麥當娜到日本的偶像派,誇張造型風格是賴以突破的第一步,結合大膽直接的歌詞和舞台感,共同建立了她敢于挑戰傳統的形象特色。可是,在各方勢力與資本林立的更為複雜的電影圈,基于市場的考慮,類似壞女孩的角色,主宰自我命運具有獨立人格的女角色,卻未必經得起市場考驗。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是以,我們看到的電影中梅豔芳形象,早期仍然逃不脫1980年代香港女明星的套路。一個是傻大姐,率直開朗好動,不惹人讨厭,更像是無傷大雅的鄰家小妹妹。另一種則是玉女型,足夠文靜貌美情深,但常常遭遇悲慘結局。第三種是在那段日子中極為流行的大哥大喜劇中的花瓶角色。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但梅豔芳很快變得不一樣。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梅豔芳在電影中首次令人印象深刻,并非來自她演出的角色,而是她演唱的電影歌曲《似水流年》。人們不禁問,一個20歲出頭的女孩,怎麼就能夠這樣用低沉的聲線,緩緩的調子,唱出了逝水年華的哀愁。這時,大家已經可以感覺到梅豔芳将會成為香港電影與音樂中下一顆彗星。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然而,1980年代早期的香港,确實并未有足夠複雜立體的角色給女演員發揮。人們記得的幾個精彩演出,《表錯七日情》的葉童是一鳴驚人,《秋天的童話》的鐘楚紅則氣質動人,但她們都隻能說本色取勝。直至到1988年,梅豔芳參演《胭脂扣》,才真真正正把她歌、演花旦的才華融彙貫通,結合成第一次非常“梅豔芳式”的經典演出。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對于喜愛《胭脂扣》的觀衆而言,如花的吸引,在于她的癡心。有些人可能覺得太傻,但其實她卻站在主動的位置。她鼓勵十二少雙雙赴死,她傳回陽間苦苦尋覓,不惜守護一切,不僅是一個癡心的風塵女子,同時也展現出母性的堅強。在生與死,承諾與背叛往返,女性往往顯示出更大的堅忍與信念。這是梅豔芳通過《胭脂扣》給予大家的,一個溢出了銀幕外的真性情形象。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而《胭脂扣》出彩的地方,還有青樓女子這一個職業設定,這讓一位舞台出身的女明星盡情發揮。比如出場時候,她的反串男裝場面,仿佛又回到前述的粵劇花旦技藝。可以說《胭脂扣》整個故事,沒有梅豔芳不行。因為有梅豔芳,才迫使整個劇本與電影有一股因為演出而升華的魅力。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從《胭脂扣》到《英雄本色》,同一張表面弱質纖纖的臉孔,一年多之後,可以演出另一位有如俠女般的人物,也隻有梅豔芳可以做到。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那是1980年代後期,梅豔芳在歌影壇的地位如日中天,以大姐大之名出現。娛樂新聞,這時候也開始緊扣明星的現實生活,無所不知。她現實中的豪氣,仗義,同時成為了一種明星與演員亦真或假的persona 關系。在此背景之下,重看《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才發現這部電影完全就是當時(1988至1989年),梅豔芳和她的職業身份,乃至香港社會的一種寫照。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電影中的梅豔芳角色,帶着最多元性的演出發揮。在機場她首次出場,是一個冷酷但有故事的神秘女子,和兩位男主角相識後,她是一個可以把花撒向mark哥的天真浪漫女孩。在她幫忙mark哥選黑超(墨鏡)之後,留意她那一個由滿足微笑慢慢轉化為若有所思的表情,可說概括了《夕陽之歌》的重點情懷意景:一切歡欣都短暫,來日多難。而到最後,我們見到的是赴湯蹈火、拯救衆人的動作女俠。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香港電影曆史中,似乎沒有一部可以将一個複雜背景,由浪漫到打鬥多種場景情感戲發揮的女角色,寫得這樣淋漓盡緻。如果再将它無限延伸,就知道這部電影的意義,對于梅豔芳,對于香港是何等重要。也解釋了她會選這首歌去為人生舞台謝幕的原因。經曆了大時代的生死,才知道什麼叫滄桑。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在此之後,香港電影進入1990年代最後的瘋狂,伴随着後現代精神分裂失憶,周星馳式歇斯底裡的搞笑,和夾雜時空刻意的交錯。有兩部電影可以說是開創梅豔芳下一個階段的精彩作品時期,皆為杜琪峰的作品。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1992年有回歸到粵語片古裝喜劇傳統的《審死官》(台灣片名《威龍闖天關》,1948年舊版由馬師曾紅線女主演)。這部與周星馳合作的作品,可說把梅豔芳的喜劇潛力全面發揮(忘記滄桑就隻能狂笑),演狀王宋世傑之妻,有時真傻,時而裝傻,對外保護夫君強悍堅執,閨房内撒嬌則令人宛然。她演繹出那種廣東話所說的“耍花槍”,流露小市民智慧的夫妻之道。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在此,梅豔芳的宋夫人雖隻是“下靶位”,也毫不遜色的展現出她的花旦才能,在與周星馳的對話節奏,鬼馬表情中,完全演繹了劇中那種外間面對案件要強頂,内在面對家庭夫妻之間得和睦之大道(懷疑老公出軌,錯摸進房間事敗隻能以借尿壸來開脫一場堪稱經典)。這種默契演出,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肢體語言與說話節奏,完全是高手過招。在胡鬧背後,前述的母性精神同樣發揮自如。她依然是那位有什麼風風雨雨,家中還是可以擋住一切的女人。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1993年的《東方三俠》,則以廢土科幻加古裝武俠的跨界混搭,營造一個反烏托邦。拯救世界的任務,讓大家第一次在電影中感受到香港版本 superwoman 的犀利。再一次,“女飛俠”這一個粵語片時期常出現的角色類型,重置為新類型片中的女俠。而且總是隻有梅豔芳,可有足夠的信服力,穩住三位女俠的軍心,強化了港産片中罕有的 sisterhood 力量。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當然,作為一級巨星,漫長的演藝生涯中,梅豔芳還得接受更多商業化的演出,例如賭片笑片功夫片不計其數。也有專門為她度身訂造的,以女性觸覺為主、配合其一級天後地位的身份的制作,如《川島芳子》和《何日君再來》。 90年代後期她減産,仍然有多部電影值得關注。一部是張國榮執導的短片《煙飛煙滅》,除了張國榮滿足了自己執導影片的願望,梅豔芳也在片中以最淡靜的哀愁,演了她一直想當的母親角色,哪怕是孩子已經睡在墓中。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要等到2002年,在電影遺作《男人四十》中,梅豔芳才可盡情飾演一位成熟母親,而且是一改俠氣與笑臉,洗盡鉛華挽着超市膠手抽,在屋苑平台上淡然步過。她演了一個從未演過的角色:香港最典型的 屋村師奶。想起她最後演唱會中的願望:結婚生子,伸出臂彎,就望觸到身邊有人。

花旦、天後、梅豔芳:香港最後的舞台上,為何那麼多人懷念她?壹舊時代最後一位花旦貳1980年代,從胭脂扣到夕陽之歌叁1990年代,從審死官到東方三俠肆新形象與舊價值,梅豔芳最後的願望

在時代的夾縫中,梅豔芳一方面應運而生,在新的娛樂秩序中把握争取了自己的機會,示範了女性形象的更多可能。另一方面,她又還是那位兼具傳統母性與舊價值的中式母親,是男人最後的靠山,是回家最後的憑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