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唯一的奴隸皇帝——石勒築壘之紫金山盛景

作者:bgprzlt

曆史上唯一的奴隸皇帝——石勒

築壘之紫金山勝景

曆史上唯一的奴隸皇帝——石勒築壘之紫金山盛景

題記:紫金山自古在臨縣人民心中是特别神聖和神秘的存在,是臨縣首屈一指的名山,主峰峭立、山勢橫亘、曲折綿延,形如指掌,自然人文景觀奇偉壯麗,舊縣志載:“紫金瑞雲”為臨縣古八景之首。曆史上唯一的奴隸皇帝——石勒據紫金山為壘滅前趙、教民煮榆錢為食等留下厚重曆史傳說,“八寶全山”美譽、山内藏有稀世珍寶——紫磨金、金鴿、金馬等傳說,以及全國僅有的——将石勒大王(浮濟大王)作為雨神供奉、向其祈雨等習俗等更增加了其獨特的傳奇色彩!

紫金山位于臨縣北部,距縣城22公裡。山體東西跨11公裡,南北跨7公裡,周長36公裡,主峰海拔1757米。

相傳此山藏有稀世珍物——紫磨金,故名紫金山,《興縣志》所載紫荊山,即謂此。民間傳說紫金山是“八寶全山”,山裡埋藏有金馬駒、金鴿子等稀世珍寶,紫金山地底下是海,無風的時候站在山頂靜聽,能聽到浪花擊打焦岩的聲音。上世紀70年代,山西省地質勘察隊曾常常駐紫金山進行地質勘查和化驗,并在流水岔一帶建築窯洞長期存放礦石,勘察隊在鑽探礦藏時,地下冒出一股泉水,水柱達十幾米高,後來用了很多海帶才堵住這個鑽孔。據現代科技多次勘測,發現地下儲有豐富的鉀、磷等礦石。鉀礦儲量探明部分已達10億噸,遠景儲量可達30億噸,品位為12%,為全國三大富鉀礦之一。磷礦儲量約為600萬噸,品位4%。

沿218省道小馬坊村進入太平溝水泥路可直達山體中上部停車場。從山腳開始,道路便在濃蔭蔽日的密林中穿行,整個環境清涼濕潤,行走其中,你會感到全身特别通透舒暢。停車場北側是一座高大宏偉的新修青石山門,極目仰望,如天梯般的石階穩穩當當地斜倚在山脊上,一眼所見有五百餘階,若隐若現于綠樹與山坳間的紅牆脊瓦不由人不想到“深山藏古寺”的幽邃。沿石階拾級而上,左右兩側任你極目遠眺層巒疊嶂、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階的頂端是一個宏大的圓亭,爬累了的人們可以在上面坐下來喘口氣、歇歇腳。經百餘米挂壁石廊便到了浮濟大王廟,廟門外堆放着許多前朝曆代的石碑,廟的外牆及大門均為紅色,大門為中間高兩側底的三個并列門洞,廟院正中大殿内供奉的是浮濟大王(石勒皇帝、雨神),東西兩側及偏殿内分别供奉唐僧師徒及白龍馬,最為神奇的是大王殿東側的石壁上有兩個天然石洞,舊縣志中說,一曰風洞,一曰雨洞,風洞深不可測,一般不開;雨洞深約二尺,裡面常年有水,人們祈雨之後,把手伸進雨洞裡,如果摸見有濕感,就會下雨。來過此地的人無不對在海拔1700多米的石山頂上常年有水感到奇怪。沿大王殿背後的“之”字拐石階上去,兩側頂峰及中間的山坳中建有三處廟宇,全部古色古香,分别供奉着日、月、星、風、火等神。

曆史上唯一的奴隸皇帝——石勒築壘之紫金山盛景

站在神奇的紫金山山頂,眺望四周,正西方是大肚山的高大身姿,大善寺在山巅如入雲天。北邊是太平溝河水從西向東流去,墨綠的山林覆寫了一切,正東邊是紫金山諸峰一字排開。最引人注目的是南邊,從西南到正南,再到東南,百裡範圍之内,都是低于紫金山三百米以外的群山,它們如同圍棋盤上的棋子,一直排列到黃河邊上。昔日那些高山峻嶺都失去了威風,它們是那樣渺小。浮濟大王廟主體建築在一個山坳中,俨然就是一把天造地設的龍椅,三面高山圍攏,如同背後的屏風;山頂精美而又古色古香的廟宇如同頭頂的華蓋;前面是百米懸崖,任你飛禽走獸都難以攀越,你會感覺浮濟大王端坐在龍椅上,前面綿延百裡的群山猶如萬千群臣跪伏在下面,它們都五體投地、俯首稱臣,遠遠看去,那樣俯首帖耳地無可奈何。古籍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不論你登上什麼樣的名山高峰之巅,你可能會産生“一覽衆山小”的感覺,但在這裡你分明會油然而生一種帝王般“君臨天下”的胸懷與氣概,女人們說“男人都有帝王之心”,其實哪個女人又沒有“女皇之望”呢,不論男人與女人,一生能登一次紫金山,感受一種别樣的體驗,何嘗不是人生一大幸事、盛事。

(白廣平于2021年10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