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出與竟翔3

作出與竟翔3

編者按:并河靖先生是日本鴿界現健在的兩位翔聖之一,他的巨著《作出與競翔》如實的記載了他數十年養鴿的經驗與心得,值得後來者學習與借鑒。感謝日本《愛鴿之友》雜志發行人明神莊吾先生熱心相助,使并河靖先生的巨著能與中國鴿友見面。任何血統的鴿子都有其獨特的體型特征。對于某血統的鴿子來說,具有某種特征就可能生出性能優異的後代,或出現了某種特征就可能飛出好成績,這些都是事實。我們對自己飼養的鴿子必須了如指掌,也隻有長年飼養、放飛某系鴿子才能對其特征體會入微。無論東洋或西洋,選鴿時最有發言權的就是鴿舍的主人。僅憑一知半解或自己的喜好而引進了一堆次品,這樣的事例在鴿界多得不勝枚舉。養鴿新手在選鴿時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鴿子脖子上面的部分,這是不對的,因為鴿子不是憑着頭臉飛翔。有個來訪的美國鴿友竭力想說明此意,用一張紙遮住鴿子照片的頭部後對我說,“必須這樣挑選鴿子”。他說得完全正确。下面我将介紹一些國外著名鴿系的特征。以奧佩爾系為主流的鴿子如果骨骼粗大,就是走了樣。因為該系鴿的特點是骨骼細弱,以至于飼養者總希望其骨骼再強韌些。奧佩爾鴿的前三根主翼羽是一般長的,該系中飛出好成績的鴿子大多具有這個特征。奧佩爾鴿的羽翼十分完美,這大概就是它們擅長飛惡劣天氣的動力之源。羅賓遜系鴿身體比例非常勻稱,羽色中白斑多的鴿子往往能飛出驚人的成績。艾紮克遜系中偶爾會出現巧克力色的鴿子,這種羽色的鴿子是公認的最佳種鴿。該系鴿還會出現眼圈為紅色的,這也是優秀種鴿的特征。羅根系的主流鴿大多身體比例欠佳,而出成績的也正是這樣的鴿子。例如馬紮萊拉鴿舍的著名種鴿“特瓦伊萊特号”龍骨特别深,在體型上令人無法恭維。英國許多著名的賽績鴿都有這個缺點,曾經取得過驚人賽績的“蘭卡莎.羅茲号”也不例外,這恐怕是由于英國的遠端鴿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羅根系的影響。含有司達莎血統的比利時鴿,例如戈蘭的鴿子和柯布的鴿子,一般龍骨都比較深,而且略有骨骼粗大的感覺。 狄爾巴鴿的腰部不夠粗壯,上手持握時會給人一種“缺點什麼”的感覺。然而,越是這樣的鴿子越可能飛出成績。從整體上看,比利時鴿比英國鴿的體型好,接近所謂标準體态的鴿子更多。在性能方面,英國的鴿子耐受惡劣天氣的能力普遍較強,比利時的鴿子大多速度較快。這大概也與它們不同的體型特征有關。羽毛細密的鴿子在比利時較為多見,例如凡布利安那鴿就明顯地具有此特征,這也是烈日地區晚熟鴿的共同特點。這種鴿子在年輕時能放到近、中距離,要等到完全成熟之後才能放遠端。關于什麼體型的鴿子更擅于飛翔的問題,應該說并非沒有标準,可以認為身體比例好的鴿子更理想。隻是不能僅僅看到這一點,還應對鴿子的血統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熟知哪些血統的鴿子出現怎樣的特征便可能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尤其對本鴿舍使用的系統必須深入細緻的了解,才能夠目的明确地育種作鴿。必要時可以多做記錄,統計什麼體型的鴿子出成績多,對賽績鴿的成長過程進行分析等。鴿子在成長發育中會出現許多驚人的變化,其過程也會因血統而異。綜上所述,研究鴿子的體型首先要盡可能多地持握各種鴿子,體會不同系統的鴿子在體型上的差異,随着感性認識的積累逐漸領悟優秀賽鴿的特點。相信經過長期努力,大家一定能提高自己在體型方面鑒别賽鴿的能力。對種鴿再研究在年輕鴿賽全部結束的時候,應當對過去一年的競翔成績進行回顧和分析。我們是在有限的鴿舍空間内飼養數量有限的種鴿,并要用它們生出的後代放飛自己的夢想。假如飼養了一對平庸種鴿,也要付出同樣的精力,它們生出的多羽後代也要占據寶貴的空間。在長年累月的訓養之後,我們把平庸選手送上賽場而面對顆粒無收的結果時,隻能感到莫大的失落。對于這種情形,難道不值得深刻檢討麼?可是,不少養鴿人對選手鴿出賽不歸已經變得遲鈍,常常隻是失望地說一句“又丢了”便不了了之。現在日本鴿界的競争非常激烈,我們必須對自己飼養的種鴿和賽鴿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清醒地認識到沒有一支精銳鴿隊就不可能在競翔中取勝。一年的賽事結束之時,正是我們分析思考、作出決斷的時機。應該認真反思,目前使用的種鴿是否妥當,用它們作出的選手是否值得我們充分信賴。其實,在引進種鴿之初我們就思考過這些問題,正因為堅信其肯定能為本鴿舍生出未來的冠軍,才日複一日地精心管理,對它們呵護有加。那麼,結果又如何呢?我在每年冬季都要對這一年作出小鴿的成績進行比較,這也是我在養鴿過程中享受的樂趣之一。對作出鴿的總羽數、雌雄各自的羽數、參加訓賽的羽數、獲獎鴿及失蹤鴿的羽數等加以分析,就不難看出是否達到了自己當初嘗試的作出目的。根據賽績對作出效果進行判斷時,評價的标準非常重要。首先要注意的是對競翔成績的看法。假如選手鴿飛出了好成績,尤其是接連飛出成績,答案當然隻有一個,問題是賽績不佳時能否立即得出否定的答案。選手鴿歸巢速度慢時,需要對慢的原因加以分析。例如換羽的狀态如何、主翼羽有無脫落?健康狀态如何?在舍内的生活情況如何,精神狀态是否平和穩定?這些都要考慮到。對失蹤的鴿子我們往往傾向于否定,但它們可能在歸巢途中喪命于猛禽之口,也可能為躲避危險沖入密林或撞上障礙物,因受傷而失去了歸巢能力,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是以,對失蹤的事實也不能簡單地歸咎于鴿子性能不好。我的想法是歸巢的鴿子好,在惡劣天氣中較快飛歸的鴿子更好,但是對失蹤鴿不能一概否定。另外,假如一對種鴿所生的多羽選手鴿全部失蹤,那麼失蹤的羽數越多越可以肯定這個配對有問題。例如,将a配對生的一羽選手鴿在訓練後送去參賽、b配對的送三羽、c配對的送五羽。如果這些選手鴿全部失蹤,abc三組配對中最差的當然是c配對、其次是b配對。對于a配對,卻不能因一羽子代鴿失蹤便認定其不好。還應考慮到比賽時的天氣情況。大家都知道,天氣的好壞對鴿子能否歸巢影響甚大,在惡劣天氣中飛歸的鴿子,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血統固有的耐壞天的能力。即能歸巢的鴿子得到了這方面性能的遺傳。是以,對某一地區或賽線上選手鴿的歸巢率,要結合天氣及鴿種綜合評判。對速度也應該這麼看,鴿子利用順風疾飛本領的高下、在逆風中穿梭能力的強弱,都與其血統的特征有一定的關系。其次,種鴿的健康狀況也可能是造成小鴿的失蹤的原因,這一點非常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我們往往認為後代不歸是種鴿的遺傳基因不好,輕易從本質上否定種鴿的性能。其實以我的經驗看,種鴿狀态不佳是最大的原因之一。是以不要簡單地套用孟德爾的學說,應盡量避免倉促地作出結論。大家都知道,選手鴿能否歸巢的決定性因素是定向能力的強弱,但定向能力最終要通過能飛越賽線體力來實作。子代鴿的體力與親鴿的健康有很大關系,因為鴿子的繁殖是從兩羽親鴿性細胞結合并産生分裂增殖開始的。如果親鴿的狀态差、細胞活力不足,其體内分裂的性細胞便缺乏活力,隻能産下能力低下的小鴿。是以,在有了好種鴿之後還必須保證其百分之百的健康,才能作出令人滿意的選手鴿。例如,過早起用從國外進口的種鴿進行繁殖,通常是不能作出優秀選手的,因為種鴿還沒有完全适應環境及飼料的變化。進口鴿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種性能,大約是在進口三年之後。另外,用遠距離比賽獲得優異成績的雌鴿作種時,需要三年以上的恢複期,否則也難以作出具有超凡飛翔能力的選手鴿。也就是說,要在徹底消除比賽的疲勞之後,才可能繁育出身體健全的後代。根據以往的經驗,用雄鴿作種時可以不必如此慎重。另外,親鴿在繁殖季節的初期身體疲勞較少,生出優秀後代的機率較高。到了後期,由于疲勞積累便難于生出好鴿了。鴿舍整體也是如此,有的鴿舍三月孵化的小鴿好,有的是七月孵化的好,往往出現某個月份孵化的小鴿平均賽績較高的情況,這也與種鴿的狀态有關。一般說來,應當在年初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集中作出小鴿。确認了種鴿作出效果差、後代不理想時,就應當重新進行種鴿搭配。由于遺傳巧合的緣故,雌雄種鴿會出現合配或不合配的情況。有些配對作出的小鴿在性能上會超過雙親,有些則相反。是以,當作出的小鴿表現不佳時,就不要在第二年繼續使用原來的種鴿配對。當然,也不能因為一次交配繁殖的失敗就把種鴿看死,至少應當把雌雄重新搭配再試一次。對進口的種鴿,尤其是曾經作為選手鴿頻繁參賽的鴿子更應如此。我将在後面介紹如何進行雌雄搭配和怎樣挑選種鴿。總而言之,一旦種鴿出了問題我們就将一事無成。是以,要對本棚的種鴿不斷進行分析研究,還應當盡量做到每年至少引進一羽異血鴿。我經常對别人說,近親交配是一種得不償失、非常危險、近乎徒勞的交配方法。當然,要找到合配的異血并非易事。但從成功機率的角度看,我會毫不猶豫地采用異血交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