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很久以前,在淮安府一帶有戶人家,這戶人家姓李,叫個李大個,李大個從小就個子高,力氣大,而且脾氣特别好,誰說他,他也不着急,不過呀,就是有一點,家裡窮,家裡父母都是世代務農的莊稼人,李大個是家裡的老大,他還有兩個妹妹,這年,李大個已經16歲,兩個妹妹一個12歲,叫李文慧,一個10歲李文娟,都還小,家裡都要張嘴吃飯,自己家的地不能說多但是不算少,是以,單靠種地生活,這一家人也就是勉強能吃飽飯。
李大個所在的這個村子,離縣城也不是很遠,李大個就想着去縣城找個工幹幹,多少掙點錢,也好補貼家用,于是,李大個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父母聽了,覺得兒子李大個真是長大了,于是就囑咐兒子,願意出去的話,這是好事,二舅家在城裡開了一個小吃店,可以去看看,他那裡用人的話,就跟着二舅幹,他那裡不用人了,就先在二舅家裡住下,到時候,讓你二舅幫你找份工幹幹。

李大個聽從了父母的話,于是,他過了幾天,便帶着些換洗衣物和幹糧,去城裡找他的舅舅去了,李大個的二舅也是個善良之人,這幾年過的還不錯,雖然說這是小本生意,不過,每天有進項,這比在村裡種地要強的多,二舅看到李大個來了,心裡也很高興,李大個趕緊說明來意,他說自己是想來城裡找份工幹幹的,二舅聽了,拍了拍李大個的肩膀,說道呀,好孩子,好樣的,敢走出來就比在家強,你先在我這裡住下,我給你留意一下。看有沒有好去處。
就這樣,李大個先在二舅家裡住了下來,二舅家的小吃店每天人來人往的,沒幾天,二舅就聽說城南郭員外家的糧店招人,于是就讓李大個去了,李大個有股子力氣,他跟着二舅到了郭員外家的糧店,正好有一車糧食需要卸車,而此時還有一批商戶在跟郭員外商量訂購糧食,店裡是忙得熱火朝天,,李大個的二舅跟糧店的掌櫃還算有點交情,就推薦讓李大個先去幫忙,掌櫃的正愁找不到人手,很爽快地就答應了,隻見李大個唰唰唰就往肩膀上放了三袋糧食,然後又左右手臂各夾了一袋糧食,别的夥計都是兩袋糧食就頂天了,這李大個是一人頂倆啊。有了李大個的幫忙,一車糧食一會就卸完了,掌櫃的很是高興,對李大個的二舅說道,你這外甥還真是不錯。叫啥名字,李大個的二舅說道,我這外甥叫李大個,掌櫃的一聽,笑着說的,還真是人如其名啊,不如就留在我們糧店幹活吧。李大個二舅一聽心裡很是高興,本來就是來給李大個來找工作的,這直接就被掌櫃的留下了,李大個二舅喊過來李大個,說道,大個啊,今後留在糧店幹活吧,還請掌櫃的在郭員外那多給外甥美言幾句。掌櫃的說道,那是自然。李大個二舅交代了李大個幾句,便走了,李大個跟着掌櫃的在糧店熟悉了一番,這時郭員外也空閑了下來,掌櫃的把李大個帶到郭員外跟前,說道,老爺,這是剛找的夥計,叫李大個,别看這孩子小,但是力氣大的很,能頂兩個人那。郭員外笑着說道,是嘛,大個啊,以後就在這跟着掌櫃的好好學,自然少不了你的好處。李大個點點頭說道,多謝郭員外。就這樣李大個便留在了郭員外的糧店,很快一個月就過去了,李大個因為表現的出色,郭員外讓掌櫃的多給他開了些工錢,李大個很是高興,買了些東西給二舅家送去,二舅看到李大個這麼懂事,心裡很是高興,囑咐他,你掙錢不容易,家裡還有母親和妹妹們,以後不要再給舅舅買東西了,不過你得多跟掌櫃的走動走動,畢竟他在糧店呆的久了。又是郭員外的得力助手,跟着他能學到很多東西,你還年輕,不能隻依靠苦力過活。李大個覺得二舅說的極是,于是第二天又給掌櫃的掂了一壺好酒送到了家裡,掌櫃的覺得李大個不僅幹活實在,人也機靈,是以也挺喜歡他,也願意帶帶他。糧店沒有重活的時候,李大個就跟着掌櫃的學習算盤,學習記賬等一些精細的活,李大個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腦子靈光,也肯學,慢慢的,在掌櫃的悉心栽培下,李大個也成了郭員外的一個得力助手,有需要往外跑的活,就交給李大個去辦。
而李大個也是辦得非常好,郭員外十分的信任李大個,郭員外經常喊,大個,大個。不知道是經常這樣喊的緣故,還是什麼緣故,這李大個個子是越長越高,力氣也很大,這一年的功夫,李大個明顯又長高了,16歲的年紀,已經比同齡的孩子高出不少,而且也強壯了很多。
郭員外有個兒子,叫郭亞倫,郭亞倫比李大個大一歲,本來郭亞倫的個子也不算低,李大個沒有來郭府的時候,郭亞倫就算大高個,現在,李大個來了,别看李大個還小了1歲,可是,和郭亞倫站在一起,明顯比郭亞倫長得還高,郭亞倫其實也挺高興。畢竟郭亞倫比李大個就大了一歲,而且他們二人年紀相仿,是以很快就說上了話,郭亞倫雖然是郭家的少爺,不過,他脾氣很是随和,而且是個讀書的人,是以呀,十分的有禮貌,而李大個從小就是個心地善良的人,是以,他們二人十分的說的來。
現在,郭員外器重李大個,少爺郭亞倫對李大個也不錯,是以這郭府裡的其他家丁見到李大個都給他打招呼,就連看門的家丁,見到李大個也是來出自由,而不像其他家丁那樣,看門的總要問話。
這一天,李大個正在幹活,最近糧店來了不少的糧食,郭員外讓李大個組織幾個家丁把糧食都搬運到屋裡,李大個呢,他找了幾個家丁正在忙碌着,就在這個時候,少爺郭亞倫來了,他說道,大個,來一下,李大個一看是郭亞倫,便趕緊過去,郭亞倫說道,大個,走,去屋裡說話,于是李大個就跟着郭亞倫去了屋裡,到了屋裡後,郭亞倫說,大個,這一年來,咱們關系很好,你能幫我一件事情嗎?
李大個看少爺郭亞倫說的很誠懇,而且李大個也從來沒有看到過少爺今天這個樣子,便問他有什麼事情。于是,郭亞倫說出了以前的事情,原來,在郭員外年輕的時候,郭員外那個時候還沒有發家,他有個關系不錯的朋友,是個屠戶,因為那個時候,這朋友家裡還算條件不錯,而郭員外還沒有發家之前,隻是一個普通人,這屠戶朋友姓王,人人都喊他王屠戶,郭員外呢,年輕的時候,雖然家裡沒有錢,但是他還愛吃肉,這王屠戶因為和郭員外關系好,又特别喜歡和郭員外一起吃喝,是以呀,王屠戶經常帶些肉去郭員外家裡,他們二人便開始大吃一頓,并且暢聊一下以後的打算,王屠戶經常說,他父親就是屠戶,現在他算是子承父業了,當個屠戶雖然發不了大财,但是生活生也是吃穿不愁,是以,他以後還幹屠戶,郭員外則心比較高,他說,将來有機會,他要好好闖蕩一番,有所作為,王屠戶知道郭員外的志向遠大,是以,他從來沒有笑話過郭員外,反而經常幫助郭員外,後來,他們各自都成婚生子,就在郭員外的兒子郭亞倫出生的時候,王屠戶過來恭喜,看到這個郭亞倫生的十分的好,于是,王屠戶說道,如果将來,他也有了女兒,就讓他們成親,咱們兩家做親家,你看如何?
這時候的郭員外依然是普通人,他聽了王屠戶這樣說,郭員外覺得,他就王屠戶這樣一個好朋友,而王屠戶時刻不忘記和自己交好,這份心意真是到位了,于是,郭員外說道,王兄這麼多年來一直照顧我,現在還這樣看的起我郭某,我自然是同意。
王屠戶聽了,心裡也是十分的高興,後來,王屠戶還真有了女兒,叫王佳靜,于是,郭員外就和王屠戶為兩個孩子訂下了婚約,王屠戶還專門去買了兩個玉佩,給了郭員外一塊,讓郭員外給孩子郭亞倫帶在身上,這便是信物。
後來,郭員外自己家的一個哥哥在揚州發了家,郭員外便帶着全家人去投靠,郭員外在自己家這位哥哥的幫助下,最後還真是慢慢的有了本事,後來事業是越做越大,就這樣,郭員外又回來了淮安,他在回來的時候,他的好朋友王屠戶則是帶走一家人去了山東,原來,前幾年,淮安鬧了水災,莊稼是顆粒無收,導緻特别的人們都去了外面,大家别說是吃肉了,就是想吃飽肚子都成問題,王屠戶一下子沒有了生意,平時,王屠戶又不省檢,就這樣,兩年的光景,王屠戶家裡隻有出項,沒有進項,很快他就捉襟見肘了。
後來,王屠戶聽說,現在山東那邊生意好幹,于是他就帶着全家讓去山東了,是以,郭員外和王屠戶也沒有見到面。
郭員外回來了淮安,生意更是越做越大,随着郭亞綸的年紀越來越大,其他像他這樣的孩子,都訂下了親事,郭員外經常給兒子說,亞綸,你的親事比别人訂的更早,隻是你王叔叔這些年一直沒有回來。
郭亞綸呢,他從小是個讀書郎,現在長大了,聽說,自己未來的嶽父是個屠戶,未婚妻是屠戶的女兒,他心裡就不願意,但是,兒女們的婚姻大事,自古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論不到他做主,是以,郭亞倫每次想到這件事,他自己就心不甘是情不願。
後來呀,郭亞綸在城裡的一家私塾學堂讀書,認識了學堂先生的女兒,這學堂先生的女兒叫思娴,人長的美麗,而且十分的知書達理,兩個人在日常的相處中彼此了解,漸漸有了情愫,不過,現在郭亞倫又有婚約在身,他是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最近,父親郭員外終于和好朋友王屠戶聯系上了,他們互通了書信,郭員外讓王屠戶抓緊時間回淮安,想商量兒女訂婚的大事,王屠戶聽說郭員外發了家,而且,現在還記得當年的婚約,王屠戶的心裡便十分的感激,并決定最近就趕回家中。
少爺郭亞倫聽到了消息,他的心裡每天就像那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後來,他想到一個主意,這李大個跟他的關系不錯,而且為人和善,兩人的年紀也相當,也是個大個字,況且李大個也沒有訂婚,别人都說我個子高,如果李大個穿上我的衣服,然後到時候冒充我,這樣豈不是更好。主意拿定,郭亞倫便來找李大個商量了。李大個一聽是讓他去訂婚,趕緊搖頭說道,郭少爺,這可使不得啊,雖然我們關系好,可再怎麼說你是少爺,我是夥計,人家要嫁的是你郭家少爺,可不是我這個小夥計。到時候被識破了,我倒是沒什麼,可是有損郭家顔面的。郭亞倫聽了李大個這麼一說,慚愧的說道,大個,你說的也有道理,我還沒有你考慮的周全,可是怎麼辦那,李大個說道,郭少爺,我看你也不是那有門第之見的人,怎麼這麼抵觸這門親事那。郭少爺面露難色,說道,其實我已經有了意中人,我們情投意合,很是談得來,誰知後來才知道我早已經有了婚約,我并不是說屠戶家的女兒不好,隻是我們從未謀面,更談不上了解,怎麼能過到一塊去。李大個很是同情郭亞倫的處境,說道,其實很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前也都沒有見過,也就将就着過了,郭亞倫卻說道,可我不想将就着過啊。李大個想了想說道,郭少爺不如這樣,我聽你說那個王屠戶不久就要帶着女兒回來,你去問清他們回來的日子,到時我陪你一塊先去瞧瞧怎麼樣。郭亞倫說道,瞧一瞧能有什麼用,反正我心已決。李大個說道,到時我們再想辦法吧。總比這麼等着強。郭亞倫也實在想不出辦法,就同意了李大個的提議。
十日後,王屠戶帶着女兒王佳靜回來了,他們回了原來的住處,因為太久沒回來,想着先整理整理再去跟郭員外見面,李大個覺得這幾日正好可以跟那個王佳靜碰碰面。就讓郭亞倫去打探一下,正巧這日,王佳靜去集市采買東西,郭亞倫知道後趕緊去糧店找李大個,好在這會店裡不忙,李大個跟掌櫃的告了假,便跟着郭亞倫出來了去了集市。集市的人可真多,因為他倆前些日子在王屠戶家門口見過王佳靜,是以認得她,于是郭亞倫和李大個邊走邊找,突然,郭亞倫看到有個攤位在賣簪子,就想着給思娴買一個,于是讓李大個先往前走着。正在這時,李大個看到王佳靜就在前面不遠處,就趕緊跟了上去,王佳靜剛買了些吃的,轉頭看到街角的石墩處有幾個小乞丐在行乞,王佳靜徑直走向他們,把剛買的吃的,分給了他們,這一幕剛好被李大個看到,李大個心中對這個王佳靜多了些許贊賞。不多會,又見王佳靜走近了一家成衣店,李大個以為王佳靜是去買衣服,就悄悄現在門口檢視,隻見王佳靜進到店裡,從籃子裡拿出一個包裹,交給老闆,老闆細細地打開,當即眼前一亮,說道,真是好繡工,姑娘繡品放在我店裡賣,一定會很受小姐夫人們的歡迎的,李大個聽到這裡,心下對王佳靜有了初步的印象,心地善良,心靈手巧,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媳婦的模樣嘛。這麼好的姑娘郭亞倫怎麼會不喜歡。李大個當即傳回去找到郭亞倫,看他剛買完簪子,李大個歎了口氣,說道,郭少爺,你當真是不想應了這門親事啊,我覺得王姑娘挺好的,你不再考慮考慮。郭亞倫聽了笑道,你也覺得王姑娘不錯是吧,李大個一愣,問道,怎麼你了解過王姑娘了?郭亞倫說道,我早就了解過了。知道她是個好姑娘,但是我還是覺得我們不合适,是以我就想到了你,如今你也了解了王姑娘,也覺得她不錯,我想要是你們能在一起,豈不是更好。李大個雖然挺喜歡王姑娘,可是還是覺得不妥,說道,郭員外不會同意的,而且王屠戶那裡也沒法交代啊。郭亞倫看說動李大個了,心裡很是高興,于是說道你放心,剩下的我來想辦法。郭亞倫找了思娴去跟王佳靜說明心意,然後讓王佳靜回去跟王屠戶透透消息,郭亞倫回到家,找到郭員外,說道,爹,我想跟您說說我的婚事,郭員外聽了,說到,你又想退婚嗎,你這個時候退婚,你們都這麼大了,讓王家姑娘日後怎麼嫁人,郭亞倫說道,爹,您别急,先聽我說,我與那學堂先生的女兒思娴姑娘情投意合,我想娶她為妻,可是您又早與我訂了婚,這讓我和思賢姑娘可怎麼辦,郭員外說道,爹也不忍心拆散你們,可是婚約是早就有的,也怪爹沒有早點跟你說,況且爹也不能因為如今有錢了就嫌棄舊友。郭亞倫說道,爹,我有個主意,您不如認李大個為義子,讓他替我去跟王屠戶的女兒成婚。郭員外聽了後說道這不是胡鬧嗎,雖然我也很喜歡李大個這個孩子,有意認他為義子,可是也不能因為你就賠上李大個的姻緣啊。郭亞倫聽父親這麼一說,笑着說道,爹,李大個早就見過那個王佳靜王姑娘了,而且也很是心儀。那個王姑娘我也找人去談過。她對這門親事本身也是心有餘悸,是以爹,你何不成全了我們兩對佳人。郭員外看到兒子郭亞倫正是長大了,既然都到這部了,他也沒什麼可說的了,于是第二天約來了王屠戶,想跟他說說孩子們的婚事,沒想到還沒等郭員外開口,王屠戶便說道,郭兄,多謝你這麼多年還惦記着我這個舊友,還記着我們當初的約定,隻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時過境遷,郭兄如今家大業大,确實是上等人家了,可是小女卻想要退婚,我這女兒從小就被我寵壞了,有主意的很。我也是沒辦法。郭員外聽了很是驚訝,沒想到這王屠戶的女兒竟然主動提出要退婚,一點也不貪慕虛榮,真是不錯的姑娘。郭員外說道,王兄其實不必退婚,孩子們之間有些事情我們做長輩的也不好說什麼,孩子大了就由着他們把,我有個義子,年紀跟我兒子郭亞倫相仿,叫李大個,為人善良,勤勞,是我的得力助手,他其實很喜歡你家姑娘,王兄若是不嫌棄,就讓我這義子娶了你女兒,你放心,聘禮一樣也不會少。王屠戶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過了一會,王屠戶說道,我女兒也大概跟我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怕郭兄為難,我才想着退婚,沒想到郭兄考慮周全,那事情就這麼定了。郭員外很是感慨王屠戶和他女兒的深明大義。也慶幸自己沒有丢了這樣好的一個親家。就這樣郭亞倫和學堂先生的女兒思賢成了婚,郭員外認了李大個為義子,和王屠戶的女兒王佳靜成了婚。
他們成婚那一天,李大個沒有在老家成婚,而是先回家說明了情況,把自己的父母都接到了身邊,郭員外自然已經給李大個準備了一團新院,成婚時,李大個的父母看到自己如花似玉又心靈手巧的兒媳婦,心裡開心至極,如今兒子又認了郭員外為義父,将來的生活也有了着落,大個父母是說不出的高興。
就這樣,兩對新人都很是滿意。開始了各自幸福的生活。人們呀都說,這李大個真是心地善良,娶了好媳婦,訂了好婚約。好了,故事講到這裡,今天的故事就給大家講完了,咱們呀下個故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