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開展河湖整治、修複保護河湖生态20餘載,魂夢為勞獲成效,現當地河湖生态環境顯著改善,生物多樣性明顯提高。

灣灣一河繞山城,清渠不複當年渾。雲淡天高碧水流,厥魚肥美白鹭飛。
八月,龍岩市新羅區白沙鎮白潭村的小溪邊飛來了一隻奇怪的鳥,經專業人士認證,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鳽,不僅被列為全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也因為極為罕見,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
“近五年來,龍津河邊上出現的鳥類種類增多了,珍稀品種多了、種群數量大了” 當地“拍鳥達人”張閩一邊将拍攝到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珍稀鳥類展示給筆者,一邊興緻勃勃地說道。
龍津河是屬于新羅區轄區内流域雁石溪的一部分河段,主要流淌于中心城區,是當地群衆心目中的“母親河”。如今貴客紛沓而至,離不開新羅長期以來一以貫之的治河理念與實踐。
新羅區境内的流域有九龍江北溪流域、九龍江西溪流域、黃潭河流域,流域總面積2685平方公裡,5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有25條,河道總長638km。
1999年,新羅區成立龍津河綜合整治管理委員會,正式拉開探索“清水活水”治水之路的帷幕;2017年,成立河長制辦公室,加強河湖生态整治;2019年12月,區河長辦與龍津河綜合整治中心正式合署辦公,首創全省河湖長制縣級機構編制單設之先河。
22年不忘初心治水之路,成為獨特的新羅經驗。
水三污防治見舉措
水源污染主要來自于養殖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及工礦企業非法污水排放。
為解決這一問題,新羅區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已完成城區6.1公裡污水管網建設,鄉鎮污水管網已完成22.6公裡建設;同時加強畜禽養殖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完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畜禽糞污綜合使用率達98.68%,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
針對更加棘手的工礦企業非法污水排放,新羅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環保、農業、水利、公安、法院、檢察院等執法部門,持續開展聯合巡查、執法檢查,以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處理各類案件。
“治水不是單槍匹馬迎難而上,而是多方關聯,形成合力重拳出擊”新羅區河長辦主任黃斯明說道。
水環境治理見行動
徜徉在新羅區,你會發現别樣的風景——有水流經之處必有河長公示牌。
為紮實推進水環境治理,新羅不斷深化河湖長工作制度,堅持黨政雙總河長制度,區委、區政府主要上司分别擔任區第一總河湖長、總河湖長,建構了由6名區級河湖長、354名鎮、村河湖長、85名鎮級河道專管員、314名村級河道專管員、27名河道警長,以及8名河道檢察官和6名護河法官共同參與的區、鎮、村“三級”協同治河體系。
“每周都堅持深入一線巡河,對巡河發現的問題迅速安排跟蹤處理” 雁石鎮大吉村村級河長湯錦國積極履職盡責,引導村民群衆參與巡河護水工作,對河道、排水渠、河堤兩岸道路進行清理保潔。
迅速帶上盾牌、無人機、記錄儀、防刺背心、強光手電、頭盔等裝備,大池鎮“河道110”警長們在接到舉報電話後即刻在夜間出警。“每周7天,每天24小時巡查,全天候全時段全覆寫。”隊長池金龍介紹到:“調查污染問題,現場驗證,依法上報,守好水護好水是我們的職責擔當。”
有堅定信念有戰鬥力的隊伍以實際行動保衛着一方水土。截止目前,全區鎮(街)河道專管員在省平台上共上傳巡河湖記錄2.8萬餘條。
水生态修複見實效
在東肖溪,地質從業人員正在認真勘察周邊的地質地貌情況,而這正是為東肖溪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開展提供可實行方案的準備工作。
主要流域及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投資約13.3億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項目是新羅進行水生态環境修複的着力點。在後者包含的11個子項目中,适中鎮小溪河礦山修複工程、白沙鎮綜合生态修複項目已經陸續開展。
同時,今年以來,新羅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17萬畝,完成植樹造林0.93萬畝;在龍津河龍岩主城區河段,投放鲢、鳙魚、扁圓吻鲴,通過水生生物淨化水域生态環境,促進水域生态平衡。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黃渾不清、渾濁不堪的河流已是新羅的過去式,劣v類水質已全部消除。2021年,新羅區主要流域16個斷面1月至9月綜合水質優良比例100%,16條小流域綜合水質優良比例100%。浮遊植物累計調查發現58種、浮遊動物累計調查發現24種、魚類53種,河流生态環境逐漸恢複。
“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魚和諧”是“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規劃追求的目标任務。清澈的水源推動生物多樣性的增加,生物鍊完整性更好亦能促使水體自淨功能更強大,進而構成良性循環。龍津河貴客來正是人與生态平衡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