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光·2021中秋節|鄒安音:今宵月兒圓

作者:封面新聞

文/鄒安音

酷夏後,秋風漸起,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眼看天氣一天涼似一天,樹上飄零的黃葉回歸大地。無論是稻糧還是瓜果,被農家收藏儲備後,曠野呈現出畫布一樣的顔色,祥和安甯的氣氛在村莊的每一戶人家凝聚,但秋思愁人!

中秋逼近,遙望故土,仿佛看見一幀寫滿濃鄉情的畫布,正垂挂在我們家的小院。那會兒,母親臉上露出慈祥的微笑,站在竈台邊,腰裡系着藍色的圍裙,準備着中秋節所需的簡單食材——糯米。她動作很麻利,把剛脫粒的糯米洗淨、蒸熟,去完成一次情感豐富又儀式感十足的節日宴。

柴竈裡,火苗熊熊地燃燒着,映紅了添柴人姐姐好看的臉龐;院壩中,返青的石窩已被洗淨,哥哥早就找出一根長長的松木棒,等待着熱氣騰騰的糯米飯出爐。

母親跑上跑下,一邊把蒸熟的糯米飯倒進院壩邊的石窩裡,等待着哥哥用棒槌重重地敲打,然後生成一個個又白又糯的糍粑;一邊把它們裝進泥巴色的搪瓷酒缸,撒上圓圓的米曲,等待着時間的釀造和升華。

院壩下,池塘中,一群鴨子拍打着翅膀,“嘎嘎嘎”地高叫着,忽一會兒飛竄到竹林中,和在那裡鬧嚷嚷尖叫的雞們打打招呼;忽一會兒又飛奔到田埂上,從剛長出的蘿蔔秧苗中踩過。它們似乎總有說不完的高興話兒,但田埂下的小河卻不這樣高調,它默然無聲地繞過村子,靜靜地流向遠方。

童年的我,曾經也是這畫境中的人兒之一。我蹲在河堤上,滿心歡喜地清洗着剛出土的生姜、大蔥等,因為這些可以用來炒肉吃。想象着母親接下來會去抓雞或鴨子來殺,我的味蕾情不自禁地就打開了口子,感覺眼前的浪花也格外的美。

那時候的我,似乎不太懂事,還不太明白大人的勞作之苦和村民們的生存之艱,一個節日的食材,可能需要傾盡一家人好幾個月的努力,比如一隻雞或鴨的喂養,一壺酒從栽種到釀造的漫長過程。盡管生活如此艱難,但按祖輩傳統,我家都很重視每個節日的延續,村裡其他人家也如此。

我的腦海裡一門心思想的是過節,因為過節能吃好東西,有肉、有酒、有蛋等;小小的年紀,跟着四季流轉,從春節盼到端午,然後再盼到中秋,周而複始,等待月圓。

貧窮的日子裡,豐富的情感想象是人們給予生活的最大安慰,許多故事和傳說像土地蔓生的小草一樣,無窮無盡。母親給我們講一個接一個的民間故事,關于中秋的故事是很浪漫和溫馨的。我從小到大都笃定地相信,藍色的天幕上有一個美麗的月宮,月宮裡有一個美麗的仙子叫嫦娥。在金色的桂花樹下,吳剛砍着柴,嫦娥攬着兔兒……中秋的月亮,是多麼的圓。

其實,四川盆地的中秋節大多無緣見月,總是被綿綿的秋雨所遮擋,皎潔的月光隻能安放在我們的心底。是夜,一家人圍坐在黑油漆的八仙桌邊,焚香祭祀先人後,一邊喝着米酒,一邊撕扯着糍粑,吃着香噴噴的雞鴨魚肉,感受着中秋節這一傳統節日帶給我們的最濃深情。

天圓地方,家和友邦,與這種傳統節日相應和的總是最濃濃的鄉情。每到中秋節夜晚,鄰居阿婆邁着小腳,挨家挨戶送來從自家樹上摘下的紅心橙子。暗夜中,紅心橙子亮晶晶地閃着光澤,成為我們佐餐的美味,流淌進血液,伴随着我們成長。

一年又一年,院壩中,挺立的紅心橙子樹高大繁茂,成為這個院子的精神象征。白雲蒼狗,逝水華年,在它的身上,花開了一茬又一茬,果子結了一季又一季;在它的腳下,知了掘開的洞一個又一個,螞蟻刨出的泥土一堆又一堆。它的葉子在秋風起的時候飛舞,落到池塘邊的水田裡,成為土地的養料,等待來年冒出的新綠。

誰也不曾預料,當新綠鋪滿大地時,紅心橙子樹的中間卻老空了,它最後回到了生養它的土地。而這時,我們都長大成人了,當年的大人們也變老了,阿婆墳上的青草和小花已幾度枯榮。

這些年,我走了很多地方,還記得有個中秋節去了北方,看到秋天的花,在灼灼地開放。在天津,走過南開大學後,在周恩來和鄧穎超的會客廳前,看見幾株茂密的海棠樹,紅紅的花朵,豔麗無比,晶亮眼眸;在沈陽故宮後院,兩盆翠綠的叢林中,一朵朵粉紅的花朵不經意間粉飾了陳舊的磚瓦,那是夾竹桃在深宮裡留給人們最動人的色彩;在張學良舊居,一簇簇競相吐蕊的秋菊,給這裡帶來稍許的生機和活力,和那高大的梧桐樹一起,無不彰顯出一種高潔與高貴的品質。

無論時空怎樣變換,無論地域怎樣交融和跨界,曆史與當下,貧窮與富裕,都改變不了自然界花朵蓬勃的生命力,這才是永恒的。

想起去年中秋,也是雨,一直下。晚上接到姐姐的電話,說媽一直在等我的電話。本來,那個時候我正要給她老人家打回去的。趕緊打回去,姐姐說她接電話一會後,便安靜地睡了。突然發現,前面所有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忙不是理由,身體不好不是理由,工作忙不是理由,錯過了的電話,就是錯過了的等待和眼神以及心情。

就像今晚的月亮,不管天晴還是下雨,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它都在那裡挂着,圓滿着。可過了今天,就不是今天的月亮了,它不會一直在那裡圓着等你來賞。

生命中最重要的,終歸還是那些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人,以及情。

【作者簡介】

鄒安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見于《人民文學》《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報》《散文選刊》《散文百家》《西南軍事文學》《西藏文學》《草原》《青海湖》《四川文學》《牡丹》《青年作家》等;曾獲得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第六屆中華寶石文學提名獎,第三屆《人民文學》美麗中國獎,首屆邱心如女子散文大獎,國家旅遊局遊記征文大賽二等獎,第三屆四川散文獎等。非虛構紀實文學集《嘉陵江從鏡頭前流過》入選中國作協2019年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出版散文集《心上青居》《菩提花開》等。

【“時光”文學欄目征稿啟事】

講真實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數控制在1500字内,原創首發。面向四川省内征稿。勿用附件,标題務必注明“時光”。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資訊包括銀行卡戶名、開戶行及網點的詳細準确資訊、卡号、身份證号碼、電話号碼。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