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務部呼籲群眾為了抵抗寒潮而适度囤貨
11月2日-3日,商務部關于建議居民“囤物資”的話題湧上熱搜,恰逢電商購物節臨近,中國老百姓通過線上和線下管道購買了大量物資的同時,為了防範接下來到來的多輪寒潮,不少家庭還做出了擴大采購生活必需品的決定。想買就能買,想買多少就買多少,這是2021年屬于中國人的“獨一份幸福”,因為相比之下,美歐多個國家的供應鍊體系在今年下半年以來接連遭遇重大打擊,供應鍊危機導緻美歐多個國家的超市貨架空空如也。今年西方部分國家想過一個溫暖充足的聖誕節,似乎已經變成了一種奢望。
拜登“重塑供應鍊”計劃最終搬石頭打自己的腳
供應鍊危機?不作就不會死
特朗普任期内錯誤地将中國定義為“主要戰略競争對手”,積極推行“美國優先”。拜登上台後,表面上看這位民主黨總統希望跟充滿争議的前任“劃清界限”,然而事實則是拜登政府的對外戰略依舊是“美國優先”的精神核心。拜登政府希望在高科技、能源等領域“重塑世界供應鍊”,理想情況下是“使得全球供應鍊對中國依賴程度顯著降低”。2021年2月-4月,美國上司人竄訪歐洲,推動相關事項的展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21年5月,印度國内德爾塔變異毒株輸出導緻美歐陷入新一輪疫情,剛剛開始調整的供應鍊體系遭遇疫情沖擊瞬間變得破碎。從2021年7月開始,美歐不少企業就開始在供應鍊一端遭遇不定時的“斷供”,随着新冠變異毒株感染病例數量的激增,美歐不少企業面臨嚴峻的“人力資源危機”——花錢也請不來勞工,因為都病倒了。
中國出口持續火熱,美歐港口貨物堆積,然而超市無貨可賣
與中國無關,出口持續火熱
美歐此輪供應鍊危機純粹是“自作孽”,根據我國海關的資料,從一季度以來,我國進出口總規模逐季擡升,尤其是出口貿易領域上升速度異常迅速,2021年7月-9月創下了曆史同期的新高位。在美歐遭遇供應鍊危機的同時,世界貨币基金組織指出,在全球前1000強企業中,163家企業與中國供應商形成了一級戰略供應關系,938家企業将中國供應商視為“第一供應”。換句話說,在美歐等國家供應連結清單現疲軟的當下,中國的供應商卻在持續為他們提供原材料及貨物,問題是西方企業有貨物有資金,為何美歐國家群眾依舊陷入了“無貨可買”的窘境?
通脹和疫情沉重打擊了美歐供應鍊
還學美國嗎?西方通脹危機
除了缺人,北美和歐洲部分國家的企業當下嚴重缺乏“生産欲望”,換句話說,美歐的工廠如果現在開足馬力生産,那麼将進入“自我毀滅”的道路。由于美國實施貨币灌水的“無限量化寬松”政策,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紛紛效仿,希望全球資本市場能夠幫助自己消化超額印發的貨币。然而當下的全球經濟正在疫情陰霾下緩慢複蘇,各國自保尚且吃力,誰來得那麼閑心去幫這些國家?于是,可預見的一輪兇猛通脹在北美和歐洲持續蔓延,企業從國際市場花高價買來原材料導緻商品價格飙升——務實的消費者在這種狀态下紛紛選擇收緊支出,産品賣不出去的各個企業隻能“自負盈虧”。許多企業為了避免出現虧損而故意停産——你們不買?呵,我還不生産了呢!持續的通脹危機磨滅掉的不僅是消費市場的熱情和信心,還有産業鍊上各個企業的經營欲望。
中國消費市場從下半年開始逐漸複蘇
百轉千回,中國最穩定可靠
在2021年年初,部分西方“學者”認為,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将使得全球供應鍊離開中國,屆時美歐将“不費吹灰之力”建構一個将中國排除在外的全新供應鍊。然而,随着東南亞和南美疫情的集中爆發,世界經濟觀察家們驚訝的發現,各大廠商紛紛将工廠回遷中國——新冠疫情的持續非但沒有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鍊中的地位,反而使得中國在全球經貿體系的話語權得到顯著加強。英國資深政治作家湯姆·福迪表示,病毒不會有任何政治傾向,企業也不會由于簡單的政治問題而忽略掉自己的經濟利益,從2021年一整年的表現來看,中國在全球供應鍊中最具彈性、最穩定可靠,任何想要繞開中國“另開分店”的做法最終隻能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