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是全國32個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地區之一,是全省唯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試點城市。
今年1月,我市召開生物多樣性保護新聞釋出會,展示了麗水市生物多樣性基地調查(一期)的結果——全市共發現2014種高等植物、脊椎動物429種、陸生昆蟲1100種、大型真菌407種,中國發現了64種大型真菌新紀錄物種, 浙江省新增263種新記錄種,并發現了全球兩栖角新種,命名為白山祖角。
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标志性内涵,是生态環境保護的"皇冠上的明珠"。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态文明建設的一個進階階段。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多項新紀錄的背後,是麗水在建構生态安全屏障、全面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等方面的作用和行動,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标。

築建生态安全屏障,全面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關系到人類福祉,生态發展是文明的。近年來,麗水市充分發揮"中國生态第一城市"優勢,創新實踐"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理念,系統規劃,全面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以"世界視野,國際标準"推動生态系統的獨創性,誠信保護,穩步推進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的建設, 生态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推動麗水優質綠色發展。
生态城
始終如一地保護生物多樣性
作為全國首個生态文明試點示範區、首個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試點城市和"綠水綠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多年來,麗水始終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核心戰略,以堅如磐石的決心保護綠水綠山, 以高水準的保護和高效管理,推動高品質綠色發展,始終如一地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
獨特的生态環境孕育着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使麗水成為長三角地區生态真實性和生物多樣性的大花園。
目前,我市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3573座,森林覆寫率達81.7%,比全省高20個百分點;生态多樣性不斷豐富,野生動物4347種,約占全省總量的3/4。此外,我市還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浙江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
同時,麗水生态空間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通過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生态環境分區控制度,全市75.67%的土地面積規劃為生态優先保護空間,面積居全省首位,其中生态紅線面積占31.8%。目前,白山祖國家公園已納入國家公園"一園兩區"架構,進入首批國家公園設立序列,并順利完成國家公園設立标準試驗區試點,生物多樣性保護也成為國家公園建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系統規劃
保護已有效
保護生态,先計劃。
去年,麗水市編制并釋出了浙江省首個市級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發展規劃《麗水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發展規劃(2020-2035年)》,釋出了《麗水市生物多樣性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并編制了《麗水生物多樣性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進一步完善法規和制度保障。
"我們邀請了一支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具有豐富研究經驗的專家團隊參與制定麗水市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和可持續利用标準,包括生态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國計量大學等省、國内機關。麗水市生态環境局自然生态規劃司司長羅岩表示,目前,我市已研究制定了《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監測規範》、《生物多樣性體驗土地标準》等一系列标準規範,為推動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模式和可持續利用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
從2019年12月開始,麗水進行了全市生物多樣性背景調查。調查發現,除了全球新型兩栖動物物種白山祖角外,麗水還擁有大量國家重點保護和珍稀瀕危物種,如黑熊、黃腹角角、虎印蛙、花鳗等。
去年10月,麗水率先在全省完成了野生動物資源編目調查,結果顯示:全市共有野生動物4347種,約占全省總量的3/4;以上三項資料均位居全省第一,有力印證了麗水"華東動植物搖籃"的美譽。
"麗水市位于武夷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是我國具有國際意義的土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區域之一。生态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吳儀博士表示,該團隊已經完成了對龍泉、綏昌和清遠三個縣(市)的當地生物多樣性背景調查,"除了正常的抽樣調查、紅外熱像儀外,我們還采用了世界領先的環境DNA技術,實地調查發現了2014種高等植物, 脊椎動物429種,陸生昆蟲1100種,大型真菌407種。"
據吳儀介紹,本次調查涵蓋了諸如大型真菌、外來入侵物種、傳統知識等類似調查,過去并不經常涉及的内容,在調查範圍内,展現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對象的完整性,我們發現麗水的國家級保護動物黑色、黃色腹角。雪貂等物種種群已恢複并分布在自然保護區外,對黑熊、豹貓、食蟹蛞蝓等稀有物種進行了調查,冠蟒、棕腹蟒是浙江省唯一的分布點。白山祖國家公園人口穩定。這些都證明,麗水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有效的。"
至于對兩栖角蛋白新品種"白山祖璆"的研究,吳儀表示,研究成果已正式發表在國際分類權威雜志《祖基斯》上,得到了國内外同行的認可,"麗水種豐富多彩,起源古樸,是衆多物種儲存、分布和分化的中心。"白山祖璍"的發現再次驗證了麗水市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獨特性。"
所有各方的參與
為萬物打造和諧的美麗家園
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每個人都是受益者,每個人都是演員。
黑公雞、藏猕猴、小蜻蜓、中國羚羊、黃腹角蛙、陽色臂金龜......這些國家保護物種,而麗水的新紀錄是方尾、小斑葉蘭花、吉林小脆蘑菇、江西蟲草,以及濕地玉鳳凰花的重新出現等,成為麗水好生态的"最佳代言人"。
随着生态文明的進一步發展,麗水人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廣度、深度和專業性也在不斷增強。
去年,在麗水白山祖國家公園舉行的第一屆觀鳥邀請賽期間,在24小時内觀察到多達133種鳥類。"這超過了鳳陽山曆史上記錄的鳥類總數。"該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執行主任李偉說。
在麗水民俗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無數動人的故事——松陽縣天溪村天禹自然村四代守護貓頭鷹,貓頭鷹為家庭成員;在浙江西南17.3萬平方公裡的山水區,綠色山水、建設生态安全屏障、全面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理念早已深深紮根于人們的心中。
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同樣重要
力争成為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領跑區
發展中的保護,保護中的發展。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内容和先進階段,也是確定人民群衆享有良好生态環境品質、提高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麗水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規劃(2020-2035年)》确定了17個優先保護區,确定了10個優先領域,确定了33個優先行動,設計了30個優先項目,并提出了近期、中期和長期目标。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以縣為機關的生物多樣性調查,編目和評估,到今年年底将完成全市生物多樣性背景調查,以期全面繪制家庭底部的地圖。市生态環境局官員告訴記者,麗水還将探索建立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體系,開展生物多樣性在錫托因保護和搬遷保護建設中,實施重大生态系統保護和恢複項目,加強生物安全監測,促進氣候變化等工作,同時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标準和規範,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則 法律,标準化軌道。
目前,麗水緻力于結合各地方獨特的生物資源和生态優勢,組織研究和探索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發展道路,着手建設多個生物多樣性體驗示範基地,如麗水九龍國家濕地螢火蟲主題公園、龍泉市生活龍鎮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和戶外體驗基地, 清遠坑生物多樣性體驗館和科研基地等,将生态旅遊、自然教育與研究相結合,深入體驗,促進區域旅遊業發展和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立足"十四五"規劃的新起點,麗水生物多樣性保護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打造國家級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目前,麗水正全力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和"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帶頭區域",為"重要視窗"建設增添不少色彩。
記者 沈偉 記者 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