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上司的軍隊除了八路軍和新四軍外,東北抗聯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14年的抗戰中,東北抗聯牽制了76萬日軍,消滅日僞軍18萬人。東北抗聯曾編有11個軍,各軍的首任軍長在後來有的為革命犧牲,有的叛變了革命。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河南确山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8年楊靖宇開始到東北秘密從事革命工作,1932年被組織派往南滿地區整頓抗日隊伍,在此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和第三十七軍海龍遊擊隊,建立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遊擊根據地。

楊靖宇
此後楊靖宇率領部隊在東北與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争,被稱贊為“冰天雪地裡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1935年東北抗日聯軍成立後,楊靖宇擔任第一軍軍長兼政委。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楊靖宇率領部隊與友軍在東北地區不斷襲擊敵人據點,破壞敵軍設施等,給日僞軍以很大的打擊和威懾。1940年在與日軍作戰時,由于叛徒的出賣,楊靖宇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死之前他被日軍包圍了好多天,期間以草根、樹皮來填肚子。
王德泰,遼甯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加入抗日隊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加入延吉遊擊隊之後曾參與指揮作戰50餘次,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開辟了五隅溝、石人溝、三道灣等抗日遊擊根據地。他曾以60人的力量阻止了700餘名敵人的“大讨伐”,并取得了殲敵百人的成績。
王德泰
1935年東北抗聯成立後,王德泰擔任第2軍軍長。1936年11月,王德泰率領300餘人的部隊在撫松縣小湯河宿營時遭到敵人600餘人的圍攻,王德泰沉着指揮,打得敵人狼狽逃竄,在追擊敵人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9歲。
趙尚志,遼甯朝陽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并于同年進入黃埔四期學習,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回到東北參加革命活動。1932年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可是不久就在日軍關東軍接二連三的打擊下被打散了。
趙尚志
東北抗聯成立後,趙尚志擔任第三軍軍長,他率部與敵人進行了上百次戰鬥,解放了十多座縣城。1942年趙尚志被日軍特務誘捕,在押解途中日本特務想要開槍殺害他不料卻被趙尚志打死,而趙尚志本人也被日本特務打中腹部,最終被預先埋伏的特務押回去,最終壯烈犧牲,時年34歲。
李延祿,吉林延吉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起先他在國軍中當兵,後來脫離國軍加入到共産黨上司的隊伍。1936年擔任抗聯第四軍軍長,夜襲石鬥河子金礦一戰,李延祿所部擊斃日僞軍60餘人,繳獲各種槍支70餘支、子彈萬餘發,軍馬100餘匹。
抗戰勝利後李延祿任合江省人民政府主席,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新中國成立後又擔任黑龍江省副省長、省政協主席等職,1985年逝世,享年90歲。
李延祿
周保中,雲南大理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中任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周保中到東北參加抗聯的上司工作。抗聯成立後周保中擔任第五軍軍長,1937年的依蘭城戰鬥殲滅日軍300餘人,後來親率部隊挫敗日軍對佳木斯地區的多次讨伐。
周保中
抗日戰争勝利後,周保中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吉遼軍區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周保中回到雲南工作,先後擔任雲南省任命政府副主席、雲南大學校長、西南政法學院首任院長等職。1955年周保中被授予三枚“三一勳章”,但是沒有被授予軍銜。196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62歲。
夏雲傑,山東沂水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加入抗日隊伍。1934年在哈爾濱參加短期教育訓練班結束後被任命為湯原反日遊擊總隊政治委員。東北抗聯成立後夏雲傑擔任第六軍軍長,1936年10月日軍開始對湯原抗日根據地進行讨伐,夏雲傑在湯原丁大幹屯遭敵襲擊,身負重傷,最終因失血過多去世,年僅33歲。
夏雲傑
陳榮久,黑龍江牡丹江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陳榮久義憤填膺,率領士兵起義參加了抗日救國軍。在密山地區與日軍進行了多次戰鬥,每次都能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被群衆稱頌為“嶽武将軍”。1937年在饒河縣與日僞軍作戰時英勇犧牲,時年33歲。
陳榮久
謝文東,遼甯丹東人,幼年時全家遷到黑龍江七台河市居住。到黑龍江後經過幾年的奮鬥,他家變成了一個地主家庭。日本人侵入黑龍江後,謝文東率領家鄉子弟發動了土龍山暴動,擊斃日軍大佐飯冢朝吾以下二十餘人,成為東北近代史上一位風雲際會的人物。
謝文東
後來謝文東上司的這支部隊被改編為抗聯第八軍,由謝文東擔任軍長。1939年在抗聯最艱苦的時期,謝文東投降了日本人,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後,謝文東趁混亂之際又拉起一支隊伍并投靠了國民黨。1946年謝文東被民主聯軍擒獲,在勃利縣召開的公審匪首謝文東大會上被當場執行槍決,終年59歲。
李華堂,河北灤縣人,曾是東北軍中的一名營長,東北淪陷後他加入趙尚志上司的抗日隊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他都非常崇拜趙尚志,抗聯成立後他擔任第9軍的軍長。1939年在深山堅持抗日的李華堂在得知友軍在日軍的打擊下幾乎全軍覆沒後,下山向日本關東軍投降。
李華堂
東北光複後,李華堂又拉起一支隊伍,被國民黨任命為東北挺進軍第一集團軍上将總司令,與東北人民自治軍為敵,1946年李華堂被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剿匪小分隊圍擊于依蘭東部地區,負傷後被捕,在押解的路上去世。
汪雅臣,山東蓬萊人,曾在東北軍中當兵,九一八事變後,汪雅臣所在的部隊向日軍投降,不甘于做日本人走狗的汪雅臣夥同幾個志同道合的兄弟在夜裡攜槍出逃,回到五常縣組織抗日活動。
汪雅臣
1936年9月,汪雅臣的部隊被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10軍,汪雅臣出任軍長一職。從1933年到1940年,汪雅臣與日軍進行了大小戰鬥400餘次,負傷九次。1941年由于叛徒的出賣,汪雅臣被日軍圍困,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0歲。
祁緻中,山東曹縣人,1931年闖關東到了東北,1934年3月,加入謝文東“群眾救國軍”行列,成為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1935年祁緻中加入中國共産黨,曆任方依遊擊團團長、抗聯獨立師師長、抗聯十一軍軍長等職。
1939年,祁緻中率部在襲擊佛山縣烏拉嘎金礦僞礦警隊的戰鬥中取得勝利後,因内部發生沖突,不幸被錯誤地處死。年僅26歲。
祁緻中
小結:
東北抗聯11個軍的首任軍長,有7人犧牲在革命勝利之前,2人背叛革命,向日軍投降,僅有兩人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向楊靖宇、趙尚志等人為抗擊外敵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他們值得被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