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個觀點不知道大家認可不認可:對于cba來說正常賽真正值得看的場次并不是很多,但是隻要“強強對話”的雙方,一旦在季後賽碰着了,正常賽的經曆就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了。
就拿剛剛過去的第7輪“焦點戰”廣東對陣遼甯來說,就有很多值得說道的地方。
我們按照“由大及小”的方式來進行分析。
首先,從最後的比賽結果來說。
124-101,浙江大勝了廣東23分,這個比分就不太“正常”。
因為作為衛冕冠軍,或者說剛剛拿到了“3連冠”隊史的第11個總冠軍,有些球迷可能覺得廣東的強大是因為“進攻”,其實,不僅如此,在我看來他們的防守才是真正屢屢在危機關頭把球隊給“拉”回來的最重要的“法寶”。
比如對陣北京的季後賽,最後時刻防了方碩一個“界外球”失誤,然後球權轉換才有了威姆斯那個賽季最佳的“絕平球”,要不然最後晉級的是誰還真的不好說。

還有對陣遼甯的總決賽,全隊三軍用命,從開場的那一刻起就不惜體力地全力防守,就這樣神奇般地把這種強度給保持了48分鐘,每每遼甯感覺到廣東體能快要跟不上自己機會來的時候,廣東仿佛有“心靈感應”一樣,又硬生生地把防守再次提升了一個“強度”,一番較量之下算是把遼甯的心氣徹底給“壓”了下去,比賽就這麼精彩而又艱難的拿下了。
說廣東隊是全聯盟防守最好的球隊,也并沒有什麼不妥。
是以,按說防守如此強悍的球隊,在主力悉數盡出的情況下,比賽勝負放在一邊,至少應該不會輸這麼多分。
但,偏偏廣東就輸了這麼多分,問題出現在哪呢?
答案并不難找,翻開技術統計可以很明顯就看到一個資料:26分+17籃闆。
浙江什麼時候出來了一個如此“強悍”的内線,是朱旭航嗎?不大可能,如果說朱續航三分球投開了能拿到26分是有可能,但是作為外線的一個“高炮台”他都不怎麼進“三秒區”更不要說搶下17個籃闆了。
是張大宇嗎?也不大可能,作為一個相對傳統的内線,如果他偶爾一場比賽能搶下17個籃闆還是有可能的,但是作為一個進攻手段并不豐富尤其是自主進攻能力并不怎麼強的球員來說拿到26分是不容易的,最主要的他的戰術地位也不允許他這麼“高調”啊。
答案揭曉,他就是今年剛剛進入一隊,已經蜚聲國内的内線新星---餘嘉豪。
這就是我們要分析廣東輸球的第二點:從比賽内容來說。
說到這,可能有的球迷不解了,廣東這些年也不是沒有遇到過實力強悍的内線球員,尤其是上個賽季,全程沒有易建聯,但不也照樣衛冕成功了,為什麼一個新秀“菜鳥”就能把廣東弄的這麼“狼狽”?
因為這個“菜鳥”和現在聯盟的内線都不太一樣。
身高221公分,體重130公斤,可以說從體型上來看那就是一個行走的“坦克”,身高和噸位就是國内獨一檔的存在。
再有就是如果仔細看餘嘉豪的比賽,會發現這個“龐然大物”在場上一點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笨拙”,他的速率和頻率都非常快,可以用那麼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話來形容:比他快得沒有他高,比他高得...好像還真沒有幾個,也就是青島另一個很多球迷關注的新秀高世鳌,但有一說一,小高的天賦和小餘比起來還是稍微遜色一點點。
具備了這麼“得天獨厚”的身體條件,還不算完,餘嘉豪還擁有着極為豐富的進攻技巧,中距離投籃,籃下小勾手,還有籃下的一些腳步都非常的有模有樣,最主要的是,小夥子打球風格非常的兇悍,尤其是一些二次籃闆的拼搶都非常出色,可以說算是“一柱擎天”了。
那廣東的内線,雖然阿聯複出了,但基本上就是打打停停,就算打也是嚴格的控制時間,而且客觀地說,現在的阿聯确實已經老了,他就算出全力也不見得能占着上風了。
至于蘇偉,或許真的隻适合防一防大韓這樣的移動慢并且進攻方式相對“單一”的内線了,面對餘嘉豪他根本都“近”不了身,那邊都已經完成進攻了都。
還有一個就是曾繁日,小夥子這個賽季确實進步很大,但是無奈身高太矮了,餘嘉豪站在那不跳光伸手阿日就已經望塵莫及了,想想竟然還有一點辛酸。
但阿日也不必氣餒,整個聯賽畢竟隻有一個餘嘉豪,面對大部分内線你還是表現不錯的,繼續努力下去,你已經在路上了...
這一下問題就完全“暴露”了,并不是随着奪冠廣東之前孱弱的内線就得到緩解了,包括杜鋒用“五上五下”的戰術,也隻是暫時用“速度”減緩了一下“高度”的差距。
最主要的是一切的一切的就是不能遇到超級内線,好巧不巧,餘嘉豪這個超級内線就這麼毫不掩飾地走來了。
比賽結束,杜鋒滿臉笑容地走過去和劉維偉熱情洋溢地握手寒暄,但是鏡頭掃到坐在後排的廣東宏遠俱樂部總經理朱芳雨的時候,他的臉上“陰雲密布”,他的眉頭“緊縮不展”。
不知道朱總是不是又想到了阿聯受傷的上上個賽季,休賽期他各種“引援”的場景。
當時的“對象”包括江蘇的吳冠希,深圳的李慕豪,從新疆回到廣州的範子銘等等。
可以說除了王哲林。周琦這樣的“非賣品”,凡是能問的,能“張嘴”的,朱芳雨都聯絡了一遍,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吳冠希留守了江蘇,範子銘和李慕豪雙雙去到了北京。
朱芳雨---顆粒無收。
可能是對于自己的付出和最後的收獲極為郁悶,是以朱芳雨罕見地在個人社交媒體上進行了“吐槽”:我對這筆交易很驚訝,也很遺憾,根據我掌握的消息跟官宣,我們開出的條件可更好。唉,隻能說沒有緣分,也可能是宏遠太強大,隻有這樣的操作才能阻擋宏遠隊,但我相信沒有什麼能夠阻止宏遠隊前進的腳步。
如果說不是廣東的内線真的到了“山窮水盡”必須要補強的程度,朱芳雨絕對不會下這麼大力氣去做這件事,而且最後的結果還是如此的事與願違。
上個賽季沒有易建聯,也沒有内線的補強,廣東還是奪冠了,也算是為朱芳雨争了一口氣,但是,當時奪冠後我就直言,廣東如果不補強内線,以後再也不可能有這樣的奪冠機會了。
果不其然,浙江有了餘嘉豪,球隊的整體實力完全提升了一個檔次,遼甯大韓老當益壯,最主要的是朱榮振又肉眼可見地成長了,就算廣東正常賽最大限度地“省”着用阿聯,但是到了季後賽已經34歲高齡再加又遭受過跟腱斷裂傷勢的阿聯你還能指着他貢獻多少呢?再說了季後賽的強度更大,阿聯的身體還能撐得住嗎?
當然,還有球迷說徐昕12月下旬就正式年滿18周歲了,就可以代表一隊打比賽了,到時候就可以緩解内線的壓力了。
不知道,大家真的有沒有看過徐昕的一些訓練視訊,說句最客觀的,我覺得他最多隻能算一塊“璞玉”,至于到底能不能開發出來真的很難說,再說了廣東這個賽季雖然杜鋒喊出了先進“季後賽”的目标,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是“場面話”,衛冕冠軍唯一的目标就是接着“衛冕”,而你把這個重擔指着一個剛滿18歲的小将去“扛”,多少也有點不現實吧...
朱芳雨:可能是宏遠太強大吧...誰又能看出來這是他極度失落後的一句自我安慰呢?
内線,真的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