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坐練功時舌抵上腭的正确位置到底在哪?99%的人都做錯了1、大凡修道之士,在剛開始打坐入定時,非常容易昏睡,精神不集中,較容易受外界幹擾。有人曾問,“有什麼辦法可解嗎?”2、正确的舌抵上腭是:口中發“爾”聲,舌尖所抵之處就是。3、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打坐練功時舌抵上腭的正确位置到底在哪?99%的人都做錯了1、大凡修道之士,在剛開始打坐入定時,非常容易昏睡,精神不集中,較容易受外界幹擾。有人曾問,“有什麼辦法可解嗎?”2、正确的舌抵上腭是:口中發“爾”聲,舌尖所抵之處就是。3、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一般現在打坐的方法,若是坐的正直了,即使你昏沉、睡着了頭也不會動,因為他像一塌銅錢是一樣的,一搭一松的立在那裡,牙不要咬住,“舌抵上腭”,很多人在修道之時,将眼睛全部閉起,其實,應該“睜三分閉七分,使眼前能看見的事物變得分不清是何物時即可,這樣有助于集中精神,也不容易睡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打坐之前,一定要注意“舌抵上腭”!

舌抵上腭即柱舌,古名為“搭鵲橋”,是内功“調身”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道家内丹功修煉中至關重要。

舌頂上腭,是煉炁的起碼常識,但其原理,無人深究。人之上腭部位,有兩個小窩伸進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稱為“天池”,此非針灸之穴位,乃屬修煉之關竅,修煉的真氣會從此處外洩,需要用舌頂住。還有個功效是:一般打坐,舌一頂上腭之後,小舌自然就打開了,喉腔擴大了,呼吸就暢通了,不容易昏沉,原因是呼吸空氣具足,氧氣具足,人昏沉的時候,就是腦血氧不足了,氧不足就發木,一發木頭就昏,神經系統失去控制了。

打坐練功時舌抵上腭的正确位置到底在哪?99%的人都做錯了1、大凡修道之士,在剛開始打坐入定時,非常容易昏睡,精神不集中,較容易受外界幹擾。有人曾問,“有什麼辦法可解嗎?”2、正确的舌抵上腭是:口中發“爾”聲,舌尖所抵之處就是。3、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内功修煉,重在調心。心乃“君主之官”、“五髒六腑之大王”,而“舌為心之苗”,故舌抵上腭不僅有利于調心,而且對五髒六腑均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任脈經穴,下起于會陰,上終于承漿(位于下颏唇溝的中點);督脈經穴,下起于長強而上止于龈交(位于上唇系帶與齒龈連接配接處),舌抵上腭,可以上承督脈之龈交而下接任脈之承漿,對于溝通任督二脈氣血的運作、形成“周天運轉”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故古人将舌抵上腭形象地稱為”搭鵲橋”。按正宗的傳授,并非是有意地将舌頭卷起抵住上腭,否則将“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打坐練功時舌抵上腭的正确位置到底在哪?99%的人都做錯了1、大凡修道之士,在剛開始打坐入定時,非常容易昏睡,精神不集中,較容易受外界幹擾。有人曾問,“有什麼辦法可解嗎?”2、正确的舌抵上腭是:口中發“爾”聲,舌尖所抵之處就是。3、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口唇輕閉、牙齒扣攏,舌尖即會自然地抵在上腭與上牙龈之間(實為龈交穴内側),舌體宜直不宜卷,宜輕不宜重,因其上通腦髓,恐其往下洩氣,用舌頂住天池穴,引真氣由玄膺穴(玄膺穴在巧舌之後)下降丹田,生有甘露,順歸氣管,過十二重樓。

閉口藏舌,舌頂上腭在從前是要把舌尖反卷過來成90度,以舌尖底面頂到上腭部位。閉天池,一是為了開玄膺,玄膺一開真息往來暢通無阻,二是閉天地易生津。舌根下有生津兩穴:左為金井,右為石泉。靜坐往往有津液滿口的現象,并感清甜。此時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頂上腭不動,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噴嗆時引頸吞下并“汩汩”有聲。據說這樣引吞能直接入任脈化為陰精,是造精之捷徑,健身之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