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馮玉祥的父親,是李鴻章麾下淮軍的軍官,官職是 “隊官”,相當于“連長”。馮玉祥父親的饷銀是每月紋銀30兩,相當于現在的萬把塊錢。當時的豬肉是20文一斤,馮玉祥父親的俸祿足夠他們一家五口人溫飽了。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但馮玉祥的父親喜歡抽鴉片煙,到手的俸祿大部分都用來抽了大煙,是以馮玉祥家日常生活其實非常困難。當時的淮軍,很多軍官都會把自己的家人弄到軍籍裡,以便多拿一份饷銀,貼補生活。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淮軍軍官合影

“玉祥”,原作“禦香”意思是在禦前吃香的喝辣的

1893年,清朝的光緒十九年,這一年馮玉祥12歲。馮玉祥父親所在的部隊出缺了一個兵員,營部的人事長官向管帶(也就是營長)詢問,由誰來補缺。

這位管帶姓張,張管帶正在床上吞雲吐霧,他一邊吸,一邊說:“馮老爺(馮玉祥的父親)和我說過很多次了,這次就别讓别人補了,讓馮老爺的娃來補吧,去問問馮隊官的娃娃叫什麼名字?”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于是人事長官去找馮玉祥的爸爸,然而馮玉祥的爸爸回家了,不在營裡。上邊兒催登記又催得很急。張營長一拍腦門兒,給編一個吧!

于是給編了個“馮禦香”,意思是能在禦前吃香的喝辣的。

其實馮玉祥本名叫“馮基善”,然而軍籍已經報上去了,是不能改的,是以就将錯就錯地改名叫了馮禦香。

清朝覆滅之後,民國改元,馮禦香就取同音字改名叫了馮玉祥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馮玉祥雖然在12歲那年就補了軍籍,然而因為年齡實在是太小了,是以并沒有真的入伍,隻是每個月點名。

馮玉祥的身體發育很快,2年以後,也就是14歲那年,他的身材就已經和成年人無二了,于是就開始正式當兵。因為他身材高大,嗓門宏亮,管帶和标統都願意讓他當喊操員。

他還非常刻苦勤奮,一有空就練習瞄準,在槍上吊磚、槍下面再挂一支槍等等。正因如此,他的射擊技術非常好,有神槍手之稱。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清軍的射擊訓練手冊

馮玉祥當兵之前,隻念過三個月私塾。當兵之後,看到機會的他急于學習文化知識。恰巧他同棚的弟兄,一個叫尤鶴亭的有一定的文化水準。每天操練完之後,馮玉祥就拿着《三國演義》、《列國志》、《聊齋》這些書,讓老尤教他認字。

馮玉祥的刻苦,讓當時散漫的淮軍兄弟很“惱火”。用今天的話說叫“甯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同學”。當時的同伍都譏諷他,說他是“官迷”。

尤其是他的棚長,嘲笑他說:“老子當了8年的棚長,還沒當上軍官。你這樣愣頭愣腦的家夥,如果當上了官兒,老子就退伍去國外。”

馮玉祥當兵的時候,非常老實,不愛與人争鬥,是以有不少人占他的便宜,欺負他。

比如吃面,别人往往把面條撈完了,給馮玉祥就剩點兒面湯。

但是,馮玉祥的憨厚也讓他結交了三個把兄弟:尤鶴亭、谷良友,還有一個特别會打架的家夥。每當别人欺負馮玉祥的時候,他的三個把兄弟就會來拔刀相助。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操練中的清軍

馮玉祥的努力最終收獲了回報。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袁世凱奉命在小站練兵,以當時的德國陸軍為藍本,建立新軍。這支軍隊的裝備先進,軍饷也高。新軍的長官相中了淮軍的馮玉祥,于是在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将馮玉祥從淮軍調到了新軍當兵,在北洋第六鎮服役。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訓練中的北洋新軍

獲得了機會的馮玉祥更加積極努力地學習練兵方法和武藝,并且對文化學習更加上心了。

當時第六鎮的營地外面,有一個擺攤兒的,名字叫鄧長耀。這個人是個落魄的秀才。

馮玉祥當時的月薪是6兩銀子。他從裡面拿出二兩銀子,請鄧秀才給他每天講2個小時課。每天晚上睡覺前,馮玉祥就在床上複習老鄧講的内容。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北洋進階軍官合影

馮玉祥的同班,有一個人叫李建堂。這個人專愛找茬,每次馮玉祥讀書,他就在邊上彈三弦兒。馮玉祥在桌上練字,他就去晃桌子。馮玉祥實在忍不住了,說:“我讀書,你就彈琴;我練字,你就晃桌子,這何苦呢?”

李建堂說:“你念書,我彈琴,這是個人自由;桌子是公家的,許你寫字,不許我晃嗎?”

馮玉祥見他不可理喻,就隻能在熄燈之後點蠟燭看書。

李建堂又說,蠟燭、燈油都是從大家的夥食中擠的,不是馮某人的私産。

于是馮玉祥就自己買了蠟燭看書。這時候,李建堂又告狀,說晚上有燈光他睡不着,會影響第二天訓練。于是班長隻能指令馮玉祥熄燈睡覺。

因為馮玉祥的鋪位在牆邊,他就在牆裡挖了一個小小的壁龛,把油燈放進去,靠壁龛的小孔就着燈光讀書,這下,李建堂再也沒話說了。這和當年鑿壁偷光的匡衡頗有相似之處了。

這樣,馮玉祥每天白天上2小時課,晚上自己又複習兩個小時。兩年的時間來,他讀了很多經典名著和軍事書籍,掌握了不少知識。這為之後他得到上司的賞識打下了基礎。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馮玉祥在北洋新軍服役,因為他的刻苦勤奮和忠實可靠,從小兵被提拔成班長,從班長被提拔成哨長。

當時的第六鎮統制段祺瑞通過考試選拔軍官,馮玉祥在考試中名列前茅,先後升任了連長和副營長(幫帶)。

當時的北洋軍官裡面,隻有很少部分是從基層士兵裡提拔的,大部分都是日本、德國軍校留學的留學生。很多都是朝廷大員家的官宦子弟,都不用心準備考試。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北洋段祺瑞

馮玉祥則憑着自己的努力學習和親身實踐,在考試中拔得頭籌,一路升遷。是以,當時的第六鎮中流傳着“馮玉祥氣死留學生”的笑話。

1903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九年。清廷開辦了陸軍大學。招收學員時要求:

第一,要求學員年齡必須在30歲以下;

第二,曾經在國外的軍校留過學,或者還要在新軍當過中尉以上軍官,且超過2年才行。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馮玉祥滿足了年齡小于30,中尉以上軍官2年的條件。但當時的進階軍官大都是留洋回來的,用沒留過洋這個條件死死卡住馮玉祥等一幹本土出身的軍官,不讓他們參加考試。

馮玉祥對着那幫人說:“今天你們不讓我上陸大,将來老子要自己辦個陸大!”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北洋時期的馮玉祥

1913年,馮玉祥當上了團長,在北京駐防,不幸患上了搭背瘡。

他的一個朋友,名叫劉寬的,介紹他去一家美國開的教會醫院接受治療。美國醫師在手術前後總是“阿門”地呼叫法号,這讓馮玉祥對基督教産生了興趣。

馮玉祥痊愈地很快,在朋友的影響下,他也覺得自己好得快可能是上帝之賜。是以受洗加入了基督教的美以美會。是以,人們又叫馮玉祥“基督将軍”。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清末民初的教會醫院

1925年,馮玉祥擔任陸軍檢閱使,奉命在北京南苑練兵。

他辦了一個“進階軍官教導團”,從各營連排選拔優秀軍官當學員,聘請了一幹陸大畢業的軍官當教員。

雖然沒有大學之名,但性質極為相似,也算完成了當年的誓願了。

後來,陸大還開設了“特别班”,專門招收中校以上,中将以下,但沒有上過陸大的現任軍官,學制三年。

這一次,馮玉祥如願以償成為了陸大的學員。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北洋陸軍大學

以德報怨,善待“仇人”

當年處處為難馮玉祥的那個李建堂,為人吊兒郎當,很快就被新軍遣散回家了。馮玉祥當了陸軍檢閱使後,派人把李建堂請到南苑,善加款待,還給了他幾百塊錢,讓他得以安家創業。

部下很不了解,馮玉祥說:“當年如果不是李建堂那樣對我,我是不會這麼用心地學習的。環境條件越是不好,人越是會想追求進步,是以我應該感謝李建堂啊”

馮玉祥(上):“氣死留學生”,自辦陸軍大學的“基督将軍”

抗戰期間的馮玉祥

好了,馮玉祥将軍故事的上部就先講到這裡,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關注喲~

我是愛曆史的girl,每天和你一起讀有溫度的曆史~

參考文獻: 1.《馮玉祥傳》.簡又文 2.《馮玉祥自傳》第一卷《我的生活》.馮玉祥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