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豬如何選擇豬種?一篇文章教你厘清楚國内外豬種的優劣(2)(五)内江豬(六)合作豬國外引入養豬品種一、國外引進豬種的特點常見國外引進的豬種(四)漢普夏豬(五)皮特蘭豬

作者:農人悅讀

内江豬屬于西南型豬種。原産于四川省内江地區,分布于長江流域中遊,以内江市東興鎮一帶為中心産區,曆史上曾稱“東鄉豬”。

内江豬全身被毛黑色,體形較大,體軀寬而深,前軀尤為發達。頭短寬多皺褶,耳大下垂,頸中等長,胸寬而深,背腰寬廣,腹大下垂,臀寬而平,四肢堅實。内江豬可分為早熟種、中熟種和

晚熟種。早熟種飼養12個月體重可達125千克,中熟種飼養12個月體重可達150~180千克,晚熟種飼養2年體重可達250千克。

養豬如何選擇豬種?一篇文章教你厘清楚國内外豬種的優劣(2)(五)内江豬(六)合作豬國外引入養豬品種一、國外引進豬種的特點常見國外引進的豬種(四)漢普夏豬(五)皮特蘭豬

母豬繁殖力較強,每胎産仔10~20頭。初生重0.78千克,2月齡斷奶重13千克,育肥豬7月齡體重可達90千克,屠宰率68%左右。成年公豬體重168千克左右,母豬154千克左右。對炎熱、寒

冷和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均能适應。以此豬為父本與其他地方豬雜交,雜種後代日增重提高15%~20%。以杜洛克豬等為父本與此豬雜交,雜種後代的胴體瘦肉率增加,皮膚變薄,日增重也明顯提高。

内江豬有适應性強和雜交配合力好等特點,是我國華北、東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區開展豬雜種優勢利用的良好親本之一,但存在屠宰率較低、皮較厚等缺點。

合作豬又稱蕨麻豬或山豬,屬高原型豬種。原産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碌曲、臨潭、卓尼、疊部等縣的部分地區。

合作豬體小、性野,活潑機靈。毛色純黑者少,一般四肢、腹部、背部多為白色,被毛粗密而長,冬生棕色絨毛,鬃長而堅韌。

初生仔豬背部毛色帶有棕黃色縱行條紋,随日齡增長逐漸消失。頭窄長,呈錐形,頭長為體長的31.26%,嘴長而尖,犬齒發達,下犬齒長20厘米以上,耳小直立,額無明顯皺紋。頸和體軀較短胸較狹窄,背腰平直或微弓,後軀較前軀略高,臀窄而傾斜。四肢長短适中,健壯,蹄小堅實,乳頭4~6對,排列整齊。

養豬如何選擇豬種?一篇文章教你厘清楚國内外豬種的優劣(2)(五)内江豬(六)合作豬國外引入養豬品種一、國外引進豬種的特點常見國外引進的豬種(四)漢普夏豬(五)皮特蘭豬

合作豬是一種生長較慢的小型豬種,适于放牧飼養。成年公豬體重33.31千克,母豬34.84千克。母豬4~5月齡開始配種,利用5~6年,最多8~10年,産仔數較少(平均3.6頭),繁殖率較低。仔豬斷奶後去勢育肥,育肥期生長緩慢,當年2~3月出生的仔豬,到年底活重20~25千克。

如宰前兩個月加喂精料催肥,活重可達50千克,屠宰率69.57%,每頭豬産闆油2.33千克。瘦肉多,皮薄肉嫩,微黏不膩,适合做臘肉,味香鮮美。用仔豬做成的“烤小豬”是西北名菜之一。鬃長而堅韌,鬃長12~18厘米,每頭豬産鬃93~186克,最多可達250克。該品種能在海拔3000米、氣溫最低-28.5℃的高寒潮濕半農半牧區正常生長和繁殖。放牧性能很強,具有奔走迅速、不易疲勞、能防禦敵害、不懼暴曬和風雪以及跳牆越崖等特殊性能,特别适合在粗放管理的放牧條件下

飼養。

我國自19世紀末期以來,從國外引入的豬種有十多個,其中對我國豬種改良影響較大的有中約克夏豬、巴克夏豬、大約克夏豬、蘇白豬、克米洛夫豬、長白豬等。20世紀80年代,又陸續引進了杜格克豬、漢普夏豬和皮特蘭豬。目前,在我國影響較大的瘦肉型豬種有大約克夏豬、長白豬、杜洛克豬、漢普夏豬和皮特蘭豬。

引進豬種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一)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

引入的國外豬種體格大,體形勻稱,背腰微弓,四肢較高。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後備豬生長發育迅速。生長育肥期日增重為550~700克,表現出飼料報酬高的特點。

(二)屠宰率和胴體瘦肉率高

引入豬種屠宰率較高,體重90千克左右時屠宰率達70%~72%。背膘薄,眼肌面積大,胴體瘦肉率高。體重90千克屠宰時胴體瘦肉率55%~62%,甚至更高。是以,引入豬種一般作為培育豬種的父本。

(三)繁殖率低

與國内地方豬種相比,引入豬種産仔數一般較少,母豬發情不明顯,難以配種。

(四)肉質較差

引入豬種的肉食用品質不及中國地方豬種,主要表現是肌纖維直徑較大,口感差;引入豬種的肉色和質地不及中國地方豬種,主要表現是肉色較淡,肌内脂肪含量較低,大理石紋不豐富均勻;

引入豬種出現pse肉(白肌肉)或dfd 肉(黑幹肉)的比例較高,特别是皮特蘭豬,其pse肉的發生率較高;杜洛克豬、大白豬等品種雖然pse 肉的發生率較低,但其肉色等均不及中國地方

豬種。

(五)抗逆性差,對飼養管理條件的要求較高

引入品種豬精料需要量較多,在較低的營養水準下,生長發育緩慢,有時不及中國地方豬種。

養豬如何選擇豬種?一篇文章教你厘清楚國内外豬種的優劣(2)(五)内江豬(六)合作豬國外引入養豬品種一、國外引進豬種的特點常見國外引進的豬種(四)漢普夏豬(五)皮特蘭豬

(一)大約克夏豬

大約克夏豬原産于英國,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國已引入多年,由于其體形大、被毛全白,又被稱為大白豬。大約克夏豬具有産仔多、生長速度快、飼料使用率高、胴體瘦肉率高、肉色鮮紅、适應性強等特點。

大約克夏豬體形高大,頭頸較長,面寬微凹,耳向前直立;體軀長,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線平,胸寬深,後軀寬長豐滿,有效乳頭6對以上。初産豬産仔9.5~10.5頭,經産豬産仔11~12.5頭,育肥豬160~175日齡體重達100~110千克,飼料轉化率2.7~2.9,胴體瘦肉率63%~65%,體重100千克時的背膘厚為10毫米左右。

大約克夏豬在雜交中多作第一父本或基礎母本利用,深受廣大養殖場戶的重視。其社會存欄量大,資源豐富,分布較廣,利用較為充分。中國已有了自己選育的“中國大白豬”。

養豬如何選擇豬種?一篇文章教你厘清楚國内外豬種的優劣(2)(五)内江豬(六)合作豬國外引入養豬品種一、國外引進豬種的特點常見國外引進的豬種(四)漢普夏豬(五)皮特蘭豬

(二)長白豬

長白豬又名蘭德瑞斯豬,原産于丹麥,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豬種。我國已引入多年,由于其體軀較長,毛色全白,被稱為長白豬。

長白豬具有産仔多、生長速度快、飼料使用率高、胴體瘦肉率高等特點,但其抗逆性差,對飼料營養要求較高。長白豬頭小清秀、顔面平直、耳向前輕耷;體軀較長,前窄後寬呈流線型,背腰微弓,腹部平直,臀部豐滿,肌肉發達,體質結實,有效乳頭6對以上。

初産母豬産仔9~10頭,經産母豬産仔11~12頭;育肥豬65~180日齡體重達100~110千克,飼料轉化率2.85~2.95,胴體瘦肉率65%~66%,體重100千克的背膘

厚為9.7毫米左右。

我國引進長白豬曆史久遠,是一個在商品豬生産或培育新品種(系)雜交配套中不可或缺的豬種,雜交中多用作第一父本。中國已有了自己選育的“中國長白豬”。

養豬如何選擇豬種?一篇文章教你厘清楚國内外豬種的優劣(2)(五)内江豬(六)合作豬國外引入養豬品種一、國外引進豬種的特點常見國外引進的豬種(四)漢普夏豬(五)皮特蘭豬

(三)杜洛克豬

杜洛克豬原産于美國,為世界著名的鮮肉品種,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國已引入多年。杜洛克豬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使用率高、胴體瘦肉率高、胴體品質好、适應性強等諸多優點。

杜洛克豬皮毛棕紅色,少數為淺棕色至深棕色不一,頭部較小,臉面微凹,耳中等大小,耳尖部前耷;體軀寬深,背呈弓形,四肢粗壯,蹄殼黑色,腿臀肌肉發達,有效乳頭6對以上;

初産豬産仔8~9頭,經産豬産仔10~11頭。育肥豬165~175日齡體重達100~110千克,飼料轉化率2.8~2.95,胴體瘦肉率65%~67%,體重100千克的背膘厚為10毫米左右。

杜洛克豬在二進制雜交或三元雜交中适合作為父本。中國也有了自己選育的“中國杜洛克豬”。

養豬如何選擇豬種?一篇文章教你厘清楚國内外豬種的優劣(2)(五)内江豬(六)合作豬國外引入養豬品種一、國外引進豬種的特點常見國外引進的豬種(四)漢普夏豬(五)皮特蘭豬

漢普夏豬原産于美國肯塔基州的布奧尼地區,是用薄皮豬與中帶豬雜交選育而成的。

該豬被毛黑色,在肩、頸結合處有一白帶,肩和前肢也呈白色(又稱銀帶豬)。耳中等大而直立,體軀較長,肌肉發達,四肢堅實,生長較快,飼料使用率高,胴體品質好,瘦肉率60%以上。

成年公豬體重315~410千克,母豬250~340千克。一般窩産仔數10頭左右,育肥豬6月齡活重可達90千克。

1934年我國首次少量引入,1978年以後又陸續從匈牙利、美國引入數百頭。由于漢普夏豬具有瘦肉多、背膘薄的特點,以漢普夏豬為父本,地方品種豬作為母本雜交後能顯著地提高商品豬的瘦肉率。

養豬如何選擇豬種?一篇文章教你厘清楚國内外豬種的優劣(2)(五)内江豬(六)合作豬國外引入養豬品種一、國外引進豬種的特點常見國外引進的豬種(四)漢普夏豬(五)皮特蘭豬

皮特蘭豬原産于比利時。皮特蘭豬為白膚色帶有黑色至栗色花斑,耳直立,體軀短,耳寬,後軀肌肉特别發達。其瘦肉率特别高,背膘很薄,飼料使用率高,但日增重、繁殖性能較低,劣質肉

(pse肉)發生率較高,并具有高度的應激敏感性。

皮特蘭豬因瘦肉率特别高,在國外主要用于商品豬生産,作為父本與抗應激品種雜交,生産商品豬。胴體瘦肉率高達66%~70%,是世界上瘦肉率最高的品種。但該品種應激反應較強,肌纖維較粗,肉質較差,生長較慢,特别是生長後期,生長速度顯著減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