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作者: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比利時導演香特爾·阿克曼最令人矚目的成就,至少在電影史的次元上,是她于1975年,年僅25歲時拍攝的女性主義電影《讓娜·迪爾曼》,這部200分鐘的電影以一種靜止卻張力十足的空間感描繪了一位居住在布魯塞爾的單身母親三天三夜的生活。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讓娜·迪爾曼》劇照

阿克曼的電影打開了我們對電影時間新的了解,在電影極端的慢節奏的加持下,她的鏡頭将削洋芋、煮咖啡、甚至發呆這樣微乎其微的場景,幻變為留名影史的經典片段,母親家的廚房成為了一個标志性的電影空間,而電影看似令人望而生畏的時長,很快也在影像中隐退到後,不再能被感覺。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讓娜·迪爾曼》中母親在廚房削洋芋

這部電影的誕生确立了阿克曼作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女導演的地位,但在這部關于阿克曼的紀錄片《我不屬于任何地方》中,這部電影似乎也隻是小小一部分的存在,而是将更多的篇幅留給了她那些更不為人知,卻同樣偉大的作品上。

初看紀錄片,觀衆可能會認為,這又是那種會以線性的方式回溯一個電影人生涯的标準紀錄片,但如果我們稍稍了解一下阿克曼作為一名電影人的人生,電影事實上選擇了一個特殊的節點來開始:我們從一艘船的視角,遠遠看着紐約曼哈頓的宏大景觀。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這一場景讓人想到《家鄉的來信》——阿克曼另一部重要的電影,在其中,阿克曼閱讀着母親的來信,她的聲音飄蕩紐約市的各種街道影像中,這些聲音時而清晰平靜,時而被車水馬龍或是地鐵到站的聲音淹沒,而在結尾,阿克曼用整整一卷膠片拍攝了一艘船漸漸遠離這座都市的過程,最後曼哈頓淹沒在濃霧中。而紀錄片似乎承接了它的結尾,阿克曼則在畫外音中說道:“我不認為‘職業生涯’ 這幾個字适用于我的人生,因為如果要有一個職業生涯,首先你需要有計劃。”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在她将近半個世紀的電影人生中,阿克曼一直反對着那些形形色色要貼在她身上的标簽——女性、lgbt、猶太人,即便她的作品一直将鏡頭對準這些人們。而在這部紀錄片開頭,她便作此宣言,以紐約這座最龐大的移民城市為背景,紀錄片在一開始已明白了她的這種飄忽不定,正如片名暗示的一樣。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于是在電影伊始,觀衆首先了解到的,并不是那位拍出了偉大的《讓娜·迪爾曼》的香特爾,而是那個從精神到地理上都難以定義的香特爾——一位出生于比利時的猶太難民後裔,才十八歲時便自學成才拍攝了極具先鋒性的《我的城市》,來到大西洋另一端的紐約追尋電影,并以一種種另類的方式拍攝了一部部影片。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阿克曼給觀衆講的第一個故事便是自己如何從自己打工的紐約地下成人影院圈錢,并最終拿它拍攝了自畫像式的短片《房間》;緊接着的下一個故事,則是關于她如何從一個倉庫“偷”來拍攝處女作長片《我你他她》的膠片……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房間》劇照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我你他她》劇照

毫無疑問,阿克曼作為電影人的開始是屬于地下的,紮根于自由的獨立電影的,是超越于工業的。紐約是地下電影成長的熱土,而阿克曼來到紐約的時刻,正是60年代紐約獨立實驗電影人——喬納斯·梅卡斯、邁克爾·斯諾、安迪·沃霍爾、芭芭拉·魯賓等人的作品被廣為流傳的時刻,地下電影院在和警察與審查的鬥争中火熱展開;與此同時,挺女性、挺平權的政治口号在這座城市掀起波瀾;1971年,梅卡斯在曼哈頓下城的東村創辦了anthology film archives——屬于紐約實驗電影的聖地。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在一場紀念阿克曼的活動中,梅卡斯回憶道,在自己的電影院後排的角落裡,年輕的香特爾會默默地坐在那裡觀看一部又一部電影,對這些作品的吸收與她敏銳的眼睛一起,組建了隻屬于阿克曼的影像世界。在紀錄片中,我們意識到導演也會時常模仿着阿克曼慣用的那些構圖、那些步态,但她能表現的似乎更多是一種可愛的尴尬;而阿克曼呢,她移動着一張桌子,攝影機擺在上面,甚至不需要腳架,一個“阿克曼式”的鏡頭就突然出現在了眼前。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回到如今,正在講故事的阿克曼具有令人驚訝的幽默和肢體表情——悠閑地盤腿坐在床上、瞪大的眼睛、四處舞蹈的雙臂,令人忍俊不禁,或許會和人們從電影中對她的那種多少有些冷酷的、緻郁的形象産生不小的反差。但與此同時,阿克曼的電影中也充滿了這樣的場景:一個看着封閉的房間,一張不起眼的床,窗戶前微風撥動着的窗簾,城市忽隐忽現,以及一個女人——她自己、《迪爾曼》中的德菲因·塞裡格、或是奧蘿爾·克萊芒(《安娜的旅程》),偶爾也可能是男人——比如《搬家獨白》中的薩米·弗雷…… 紀錄片確定我們意識到這位正在被拍攝的電影作者所處的環境。

阿克曼本人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而我們的紀錄片正是要捕捉并贊美這種反差,并從中找到那種阿克曼式的趣味,阿克曼的活靈活現幾乎讓人忘了這很可能是關于她最後的影像記錄——電影拍攝于阿克曼制作《非家庭電影》的那段時期,而等到紀錄片首映,距離2015年10月阿克曼的突然自殺離世已經時日不多。在《非家庭電影》中,阿克曼再次回到了自己探索了一生的母題——她的母親身上。娜塔莉娅·阿克曼于2014年底去世,而一年之後,女兒也緊跟着離開,《非家庭電影》也是母女兩人最後的“合作”——阿克曼悄悄拿着攝影機拍攝她,記錄下一段段對話,或是那些沉默的時刻。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非家庭電影》劇照

從《讓娜·迪爾曼》中的母親開始,随着對她電影曆程的了解,不難認識到阿克曼的整個電影人生,多多少少都難以脫離母親這個形象,而對她來說,母親的去世就是終點,這是毫無疑問的。這部遺作如狂風一般,作出最後的呐喊,也靜靜地作着最後的凝視,留下最後的眼淚,而這部紀錄片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非家庭電影》更加輕松愉快的姐妹篇,一體兩面地組成了對阿克曼生命最後年華的珍貴寶藏。

撰文 | twy

排版 | 王施澳 李可欣

校對 | 孫勝男

購票連結請點選:公布 | 2019山一排片單及搶票攻略

相關連結:公布 | 2019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完整片單

“全球狂潮”單元 |女性電影與目光

非凡女性單元​ | 反抗、遺忘和死亡:三位女導演的傳奇電影人生

“華語力量”單元​ |“女人是‘一切無’”,是自由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特别鳴謝

官方首席合作夥伴

簽王之王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我不屬于任何地方》:電影是我的自畫像

官方網站:www.oneiwff.com

官方郵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微網誌: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

官方微店: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

版權說明: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歸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所有,感謝喜歡的朋友轉發,轉發時請注明出處。用于商業用途時,請務必聯系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