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池岩
宋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元兵由浙江入閩。為避元軍,陳宜中、張世傑放棄福州,率舟師十萬,護送端宗趙昰、衛王趙昺等人逃亡至泉州。泉州蒲壽庚已準備投降元軍,不接受宋帝。據《泉州府志》記載:“宋幼主過泉州,宋宗室欲應之,守郡者蒲壽庚閉門不納。”
元十三年十二月初八(1277年1月)元兵由浙江抵泉州,蒲壽庚與州司馬田真子獻城降元。《泉州府志》轉引《方輿紀要》:“宋·蒲壽庚據郡降元”。
蒲壽庚獻城降元後不久,即在城中發難,盡殺泉州的南外宗室。明·何喬遠《閩書》記:“明年(指至元十四年,1277年)七月,張世傑自海上回軍攻城,壽庚遣其黨孫勝夫詣杭求唆都援兵,自與尤永賢、王與、金泳協謀拒守,盡殺淮軍、宗子之在城者。攻凡九十日不下,世傑解去”。
張世傑進攻泉州失利後,開始在漳泉之間活動。《宋史·文天祥傳》記:“至元十五年三月(1278年),進屯麗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殂,衛王繼立”。此時,年僅7歲的趙昺稱帝。陳宜中、張世傑一行隻得帶着宋少帝一行逃亡。
相傳宋室南奔至文圃山時“帝昺駐跸,洗沐于此”故石壁镌“躍龍橋”三字。
觀音寺前的石拱橋稱“躍龍橋”,寺後石橋稱“彩虹橋”,是座玲珑精巧的拱橋。今躍龍橋還在。
來源:漳州台商投資區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