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黨員幹部的引領,群衆再也不會有礙情礙面的顧慮了”,新牆鎮黨委書記楊盛談到治陋習、樹新風,信心滿滿。
立起“标杆”提供“好樣闆”
“因為我是黨員,我要帶頭……”,6月2日,嶽陽縣新牆鎮清水村村主任李軍良98歲的父親過逝時,擲地有聲的一句話,化解了親朋的質疑,沒放一挂鞭炮,“作為一名村幹部和黨員,我若不帶頭示範,以後如何做别人的工作?”“李爹的這場白事,改變了傳統辦事習慣,不放炮,在全村帶了個好頭,為我們樹立了标杆,以後我們就照着來。”隔壁鄰居魏美蓮說道。
“親人圍坐一堂,互相之間回憶母親生前往事,我認為這是對母親最好的悼念方式。”6月17日,嶽陽縣财政局農開中心主任許國湖在為83歲母親辦喪過程中,勸說前來上門吊唁的親友不要燃放煙花鞭炮,“我是一名國家公職人員,破陋習,樹新風,要走在前”。
“金爹有九個兒女,條件都蠻好,老六許完兵,是個大老闆,葬事肯定體面又風光!”金爹逝世後,附近村民議論紛紛。“我不能揣着明白裝糊塗呀!”5月27日,嶽陽六九物流公司總經理許完兵在毛田鎮李段村門前組老家為其77歲的父親辦理喪事期間勸說其兄妹,“作為在外鄉友,我們理應積極響應,帶頭實行,簡辦喪事”,原本打算花費二三十萬元為其父熱熱鬧鬧辦理葬事,結果卻隻用不至四萬元。
近日來,一份“破陳規陋習、樹文明新風倡議書”得到了縣縣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的熱烈響應,帶頭開展“現場簽名承諾”、“代表委員向機關看齊”、“群衆向我看齊”等形式活動,中洲鄉人大代表周和平在日前為其母親簡辦喪事,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一承諾。全縣通過1277名縣鄉人大代表、214名縣鄉政協委員的莊嚴承諾,攜手帶動1500個個家庭、近2萬名群衆參與到整治行動中來。
“群衆看黨員,黨員看幹部。人情歪風、婚喪陋習往往是自上而下滲透的,除陋習樹新風,就要從黨員幹部抓起,牢牢抓住這個關鍵少數。”縣紀委常委龍洛陽介紹,為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帶動作用,細化了黨員幹部婚喪喜慶事宜辦理規定,嚴格執行“報告、公示、監督”制度,全縣黨員幹部、公職人員、嶽陽縣籍域外鄉友全部簽訂了承諾書。
選出“管家”百姓“一身輕”
“據調查,一場婚禮,男方需要向女方贈送彩禮8至10萬元,加上新房布置、酒席等費用,共需花費15萬元左右”,6月14日,萬曉峰等10名鄉人大代表聯名向中洲鄉人大二次會議遞交議案,直指當地婚喪陋習,人情“份子錢”讓群衆深受其累。
“過去辦白事時,往往大操大辦酒席,前來吊唁的人發整盒煙,煙的檔次暗喻着主事人家的面子。”談及此處,村民都感觸特别深。
“以前是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建立紅白理事會後,婚事辦得喜慶熱鬧節儉,人情面子都有了,經濟負擔也輕了……”如今在公田鎮港口村,提及紅白理事會,村民們無不交口稱贊。
“農村紅白事操辦關系千家萬戶,管好了這個事,就等于減輕了群衆負擔。”公田鎮黨委書記任偉平說。2016年5月,港口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将老黨員、老幹部、老老師、老人大代表、老政協委員等“五老人員”選進理事會,當好村民的“管家”,利用村規民約引導群衆自我管理。
“以前講排場,雞、魚、肘子樣樣俱全,浪費錢不說,還弄得大家筋疲力盡。現在酒席限制了規模、控制了标準,雖然清淡了,但是大家吃得特别香。”中洲鄉三江村黨總支部書記李兵龍當了十幾年村幹部,參加的宴請非常多,感觸特别深,現在感覺輕松多了。
革除“陋習”培育“新風尚”
“紅白事使用這種電子炮好,即環保,又省錢……”清水村支部總書記李大樹說。該村采購了價值1.3萬餘元的3門電子炮,免費為村民提供服務,購置了6000餘元的瓷碗和筷子供村民使用。現在沒有了刺鼻的硫磺味、漫天的鞭炮渣、震耳的炮竹聲和滿地的白色污染。
“開始啊,他們不了解。一段時間後,村民反響很好。有不孝敬父母上台認錯、夫妻關系不好大庭廣衆下作保證的,村裡的風氣比以前好多了”。談起義務家風宣講團,張谷英鎮政府退休在家的徐應明有說不完的話。他介紹,義務宣講團自去年成立以來,已在近10個村開展宣講20餘場次,自發聽課群衆1700多人。
“文明鄉風重在實踐、貴在養成。”縣文明辦主任孫晗說,既要移風易俗,更要樹立文明新風,嶽陽縣在移風易俗的基礎上,開設了“道德講堂”,成立了“家風巡回宣講團”,開展了“星級農戶”“最美家庭”等活動評選,将張谷英孝友家風融入其中,努力打造全縣孝廉文化特色,通過長期宣傳和道德模範的示範帶動,讓村民明榮知恥、崇尚文明新風。(甘治國 姚小孔 趙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