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不姓胡,秦長公子扶蘇也不姓扶,他們兩兄弟姓嬴。胡亥與扶蘇隻是名字,并沒有帶姓或者氏。先秦時代姓氏分離,姓是以别婚姻,氏是以别貴賤,女子用姓,男子用氏。因為胡亥與扶蘇均為男子,是以不用嬴姓,他們又沒有封地,故無氏;有姓不可用,又無氏,是以隻有以名字相稱。

姓發源于母系社會時期,同一部落的人不能通婚,故較大的部落均有姓。姓字跟女字旁相關,也說明了姓的最初作為是差別血緣關系。上古八大古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妊,均為女字旁。秦人先祖伯益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賜伯益嬴姓,故秦人以嬴為姓。
先秦貴族均有封地,該貴族一系後代基本以封地為氏。比如趙國先祖造父本是嬴族人,因有功于周穆王,被封在趙城,故造父一系就以趙為氏。造父姓嬴,氏趙,名字造父。趙國公室子弟如果再受封,那麼也會以封城為氏,比如趙奢因抗秦有功,被封為馬服君,其後代便以馬為氏。
田齊國先祖陳完是陳國公子,姓妫,氏陳。陳完到姜齊國受到齊桓公重用,因上古漢語“陳”“田”同音,故陳完一系在姜齊國氏為田。田齊國建立後,王室為田氏,比如大名鼎鼎的齊威王本名為田因齊。田齊國被秦國攻滅後,齊國王室子際部分以王為氏,意為王室子孫。新朝的皇帝王莽,追根尋祖,其祖上就是田齊國王室。
秦漢之際,正是姓氏合一的時候,姓與氏的作用僅僅代表家族傳承,不再具有差別貴賤的功能。秦趙兩國王室雖同族,但數百年來,血緣親情已淡薄,國仇家恨已成世仇,是以秦國王族以嬴為姓氏,趙國王族以趙為姓氏。秦始皇在趙國時全稱趙政,歸秦後更正名字為嬴政。從這個意義上講胡亥與扶蘇按現代人的稱謂,應分别叫嬴胡亥、嬴扶蘇。
秦朝建立後,很多人還是希望部分恢複分封制,恢複姓與氏的差別對待。是以胡亥沒有姓氏,如果胡亥被分封到燕國為國君,那麼胡亥就是嬴姓燕氏;如果胡亥被分封到楚國為國君,則胡亥是嬴姓楚氏。秦亡後,漢承秦制,劉邦諸子被分封為王,但他們的姓氏均為劉,這說明漢朝時姓氏已經合一了。
扶蘇的名字取自《詩經.國風·鄭風·山有扶蘇》,代表了嬴政對此子的厚望。胡亥的名字就取得随便了,其母為胡人,生于豬年,故取名胡亥。秦國從秦獻公開始,曆代國君都不是昏君,其中雄主明君居多,唯有胡亥是昏君。是以胡亥雖貴為皇帝,但有辱嬴姓先人,其姓嬴的權力被剝奪了,隻以其名稱呼他。
另外胡姓氏來源較多,最長遠的一支源于舜帝。西周初年,舜帝的後人胡公滿受封于陳國,春秋末陳國被楚國所滅,其後人有的以胡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