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說了清朝在諸多方面的暴行,已經得罪了諸多清粉群體。不過,為了曆史的公正,我今天必須再得罪得罪明粉了。
朱明王朝在制度設計、興起冤獄方面,其暴虐程度,僅次于滿清王朝,尤其在極權文化專制方面的定調,其反動性非常深刻。但是明代的政治設計,沒有建立在任何舊的曆史教訓上,而是切實把握好現在的基礎,使得一些制度又具有前瞻性。總體來說,明朝的制度存在諸多弊端,有學者認為中國曆史走入專制社會實際上是從明朝開始。

畫像為什麼不選好看的呢,因為必須得真實,朱元璋根據曆史學家的考證就是長這樣。
不得不批評,朱元璋掀起大案,冤案,對科舉、功臣作出他自己想要的改造,同時鑒于元朝由于大封異姓王導緻權臣疊出,弑君、專權現象屢發(至少朱元璋認為是這樣),朱元璋分封藩王至各地,引起後來的靖難之役。朱元璋恢複人殉制度,又仿造世兵制、府兵制和元代的千戶制,設立衛所制,還自以為自己的設計高超,集古今之大成,殊不知正是這套制度是明朝吃空饷問題的來源之一。朱元璋屢次興起文字獄,竟然将文字獄掀到孟子頭上,設立八股取士制度,配套以極權式的文化專制體制。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設立廷杖制度和錦衣衛制度,不僅打擊了官權,也對思想進行深入打擊,嚴重壓迫思想界和文化界。
值得稱頌的是,朱元璋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同時朱元璋對腐敗問題嚴懲,設立登聞鼓,老百姓可以直接扭送貪官,在打擊官權的同時民權也異常提振。
朱允炆在位期間積極削藩,但是由于能力不足,削藩的對象也不對,被削藩王中好的壞的都有,導緻削藩政策異常失敗。
朱棣統治期間,政治清明,但是統治前期采用嚴厲酷刑維護自己的統治,發明了株連十族、瓜蔓抄等族誅方式,又害死解缙,恢複錦衣衛和東廠,利用宦官進行特務統治。由于北征大漠的影響,朱棣并沒有考慮安南王國的問題,直接因為自己扶持的王不被接納,就将一個已經獨立數百年的安南滅了,并在這裡設定古稱的交趾布政使司,導緻維穩費用提升,明朝财政赤字嚴重。
朱棣文韬武略,北征大漠,發明内閣制度,建立清明的政治體系,前嚴後寬,提拔賢能,發起鄭和下西洋這一偉大的航海運動,修纂《永樂大典》,史稱永樂盛世。
雖然在位不到一年,朱高熾依然可以稱得上明朝最優秀的帝王之一。在太子監國時期,一直緻力于财政運作,在位時期,平反冤獄,将靖難之役以來被冤殺的人悉數平反昭雪。施行休養生息的國策。
發動最後一次鄭和下西洋,勇敢的放棄安南,繼續其父休養生息的國策。史稱仁宣之治。
聽從大太監王振的主意,親政瓦剌,緻使主力被全殲,史稱土木堡之變。之後更是做了“叫門天子”,親自給瓦剌人當向導。
回到明朝後,發動南宮複辟的政變,誅殺功臣于謙,給也先立廟,縱容曹吉祥、石亨,将徐有貞撤職,又釀成曹石之亂。他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就是廢除人殉制度。
重用于謙,上司北京保衛戰,保住了大明王朝的江山。晚景凄涼,南宮複辟後不久死去。
在位初期平反朱祁钰和于謙,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國理政。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濟漸漸複蘇。對外收複失地,史稱成化犁庭。但在位初期恢複西廠。晚年革除西廠。重用奸臣妖僧繼曉、侍郎李孜省、太監梁芳、外戚萬喜等。重用萬安、劉珝、劉吉,并稱紙糊三閣老,吏部尹旻、戶部殷謙、禮部周洪谟、兵部張鵬、刑部張蓥以及工部劉昭等泥塑六尚書。興辦皇莊,親自參與土地兼并。設定大量由宮廷貴婦提拔的傳奉官。
早年緻力于革除弊政。晚年寵信宦官李廣。雖後來改正,但也造成了損失。一生雖然隻有一位張皇後,然張皇後卻不是一位好皇後,拼命扶持自己的弟弟張鶴齡、張延齡。期間在軍事上遭受過多次慘敗。
朱厚照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學術界多有争論。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朱厚照在位期間政治并不清明。皇帝帶頭追求個性解放的結果自然是國家混亂無序。做的漂亮的事大概隻有處死劉瑾。
别的先不說,就一個大禮議,就足以将嘉靖皇帝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由于要尊異生父,大規模不聽群臣奏議,不顧古代宗法禮儀,還将祖先明仁宗請出太廟。這是嚴重的不孝。
朱厚熜在位期間,發生了壬寅宮變,由于嘉靖帝的乖張,宮女不堪重負選擇發動起義,此後朱厚熜迷信道教,不上朝,卻對朝政無一不知。寵幸嚴嵩,嘉靖末年嚴嵩倒台,嚴世藩被斬首,明朝政治才逐漸步入正軌。朱厚熜在位期間,由于将葡萄牙艦隊擊敗,于是朱厚熜下令海禁,緻使東南倭寇橫行,在對将領的任用上,冤殺胡宗憲、将俞大猷下獄等行為十分荒謬。相信二宮不能相見,一直不見太子。
隆慶元年,廢除海禁制度,明朝由此步入最後的經濟繁榮期,史稱隆慶開關,由此晚明時代也到來了。
前期由張居正把持朝政,發起張居正改革。萬曆皇帝親政後,鞭屍張居正,廢除部分改革。勵精圖治,頗有中興之象。因國本之争,報複大臣,開始長期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與嘉靖帝一樣,朝中之事無有不知。但萬曆年間卻是明朝走向滅亡的開端。土地問題、民族問題、财政問題的集中爆發,使得明朝風雨飄搖。
在位期間,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積極改革,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廷綱紀。但是笑納了鄭貴妃送來的美女,縱欲享樂,在位僅僅一個月就因為服用紅丸而死。
朱由校在位期間,先是發生了移宮案,皇帝的證詞前後不一,此後更是重用魏忠賢,自己則做個“木匠皇帝”,不管朝中大事。魏忠賢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壞事做絕,更是将明代廠衛制度的黑暗發揮到極緻,甚至是以而鎮壓市民。所謂魏忠賢收商稅,東林黨不收商稅也被《明史》中的資料所證僞。魏忠賢死後第二年,爆發了李自成起義,顯然李自成的起義醞釀完全是魏忠賢執政時期。
南明諸帝還給朱由檢上過毅宗、威宗。滿清統治者為了收買人心,給朱由檢上廟号懷宗,後剔除。朱由檢在位初期鏟除權宦、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緻力中興,但是其性格問題和能力問題使得明朝積重難返的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相反,朱由檢并沒有在意李自成、張獻忠等勢力,在遷都與不遷都面前猶豫不決,不想承擔遷都的責任,最終身死國滅。臨死前給李自成寫信: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緻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雖然感人至深,但我們必須承認,如果不是朱由檢的勤政,從内閣大幅度收回權力,中國曆史怎麼會被改寫?
注:南明諸帝對中國整體政治幾乎沒有什麼特殊貢獻或危害,是以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