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至1949年被稱為“民國時期”,由于舊的社會剛被終結,由于新的社會尚未确立,這段時期充滿了變革和動蕩,表面看起來顯得“熱鬧非凡”。
這段時期,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傳奇女子,比如林徽因、張愛玲、陸小曼、唐怡瑩、周璇、孔令偉……。她們或文采飛揚,或傾國傾城,或特立獨行,或家财萬貫,至今都具有極高的話題度。

蔡锷和小鳳仙
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或許不像以上的這些位那麼出名,但也絕對擔得起“傳奇”二字。她身份低賤,隻因為一段“美人救英雄”的故事而風靡全國,更在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留下了高光一刻。
或許,您已經想到了,她就是小鳳仙。為了抵制原文抄襲的卑劣行徑,文史不假隻得在來源于網絡的圖檔中附加水印辨別,實屬無奈之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小鳳仙
小鳳仙(1900年8月——1954年7月),本名朱筱鳳,後更名為張鳳雲和張洗非,滿族人,生于浙江省錢塘。她是民國時期譽滿京城的名妓,更因為與蔡锷将軍的一段感情糾葛而名噪曆史。
朱筱鳳出生于浙江,祖上曾是風光無限的滿清八旗武将,傳承到此時已經沒落。父親亡故後,因為生母隻是妾室而被正房太太不斷欺淩,母女倆隻好搬離朱家單過,日子過得非常心酸。
小鳳仙的母親養尊處優慣了,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終于被殘酷的現實所壓垮而撒手人寰了。十歲的她,瞬間就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所幸得到幼年時的奶媽張氏撫養,遂改名為張鳳雲。
當時,張奶媽正在浙江巡撫曾蘊家做幫傭,生活還可以勉強維持。不過,随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很多人的命運都徹底發生了改變。
在掌控武漢三鎮後,革命黨人再接再厲,全國各地都四面開花。眼見浙江巡撫衙門遭到炮轟,張奶媽隻好帶着養女張鳳雲逃亡到上海。因為衣食無着,隻得将她賣與一位胡姓藝人學戲,從此取名為“小鳳仙”。
小鳳仙經曆了太多的磨難和挫折,是以内心非常早熟,特别珍惜這個可以吃飽飯的機會。而且,她天資聰慧,相貌也出落得亭亭玉立,很快就開始邊學藝邊賣唱,從上海輾轉到了南京。
1912年3月10日,由于資産階級的軟弱妥協,導緻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他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北洋政府接連做出了一系列倒行逆施之舉,開始露出了自己的本來面目。
孫中山
1913年7月,忍無可忍的革命黨人再次起事,孫中山組織發起了“二次革命”。在此背景下,李烈鈞率先響應并宣布江西獨立,成立了讨袁司令部與北洋軍對抗。此外,上海、江蘇、安徽、廣東、福建和四川等省也先後通電支援革命。
為了鎮壓二次革命,袁世凱下令馮國璋和張勳等人率兵攻打革命黨的大學營南京。為了躲避戰火,小鳳仙跟着胡老闆一路來到了北京城,在著名的“八大胡同”陝西巷雲吉班内賣唱和接客,逐漸成為了紅極一時的名妓。
面對南方諸省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位于雲南的蔡锷卻表現得一反常态,顯得太過克制。一方面,他認為國家剛剛結束戰亂,實在不應再起戰火;另一方面,他還沒有看清袁世凱的嘴臉,依然願意擁護他擔任總統。
是以,蔡锷在二次革命中有些左右為難,竟然采取了一種“兩不相幫”的态度。結果,他不僅引起了孫中山的不解,而且還引起了袁世凱的警惕,可謂是兩邊都不讨好。
由于革命黨的分散,再也沒有形成武昌起義那樣的聲浪。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北洋軍就攻克了南京,孫中山和黃興等人隻好逃往日本,各地都紛紛宣布取消獨立,二次革命宣告失敗。
袁世凱
在鎮壓完“二次革命”後,袁世凱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反攻倒算,目标之一就是雲南。在他看來,長期徘徊于革命黨和北洋系的蔡锷并不可靠,必須剝奪他的軍權。
1913年9月,袁世凱假意安排蔡锷到湖南擔任都督,需要親自赴京接受任命。蔡锷不知有詐,就帶着母親和妻子劉俠貞、妾室潘蕙英與四個子女一起來到了北京。
蔡锷全家
誰知,蔡锷入京後卻發現自己上當了,完全落入了袁世凱的圈套。表面上,袁世凱對他有求必應,吃穿用度都全力滿足,還讓自己的長子袁克定與蔡锷之子蔡锷義結金蘭。實際上,袁世凱卻對他極為提防,隻委任了全國經界局督辦和參政院參政等虛職,還安排北洋特務們全天候監視,搞得蔡家人都提心吊膽的。
1915年5月,袁世凱為了換取日本支援自己稱帝,竟然秘密接受了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事件曝光後,舉國都一片嘩然,紛紛指責北洋政府喪權辱國,蔡锷更是公開反對這項密約。
如果說,袁世凱之前還能和蔡锷表面親近的話,那麼此事過後雙方徹底決裂了。于是,蔡锷在北京的日子更加難過了,住所附近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明哨和暗探。
無奈之下,蔡锷請求袁世凱準其離京,可卻被以種種理由拒絕。甚至于,他辭掉所有公職後都不能傳回雲南,仍然被滞留在北京閑住。自此開始,他下定決心要逃離北京,要帶頭進行反袁。
在這種背景下,蔡锷前往“八大胡同”去散心,遇到了小鳳仙這個京中名妓,兩人可謂是一見如故,開始進行頻繁的接觸。在雲吉班盡興之餘,他當即題寫了一副對聯送給小鳳仙:
自古佳人多穎悟,從來俠女出風塵。
小鳳仙雖然是滿族的後裔,雖然不懂得什麼民主思想和救國理念,但是幼時的生活經曆卻讓她對腐朽的滿清深惡痛絕。眼見辛亥革命終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可袁世凱卻又要大開曆史倒車恢複帝制,她自然也不會支援。
幾番往來後,蔡锷和小鳳仙的言談也愈發投機。知曉對方身份後,小鳳仙逐漸對其芳心暗許,畢竟“自古美女愛英雄”;而蔡锷為了迷惑袁世凱,也開始有意“放縱自己”,上演了一出“英雄難過美人關”。
随着小鳳仙與蔡锷的迅速走近,很快就引得滿城風雨,導緻大街小巷都在議論這位“風流将軍”。甚至于,他還故意委托袁世凱的親信梁士诒出面,準備花費重金在京購置一套别墅來贈予小鳳仙。
這些離經叛道之舉,當然逃不過袁世凱的眼睛。不過,他素來老奸巨猾和心有城府,對此事依然還是半信半疑,始終心存戒備。為了進一步試探,索性派人拿着一份擁護帝制的“勸進冊”去找蔡锷商議,看他是否同意。
沒曾想,蔡锷竟然毫不猶豫地就在上面簽字聯名,俨然一副忠于袁世凱的鐵杆成員。這下,袁世凱對他放松了警惕,也減少了對蔡家的監視。
蔡锷劇照
蔡锷好像再也不過問時事,每天都帶着小鳳仙在京津地區四處逍遙,基本上怎麼高調怎麼來,一周至少要上頭版頭條一次。他深知,自己離京并不困難,最大的難題是如何保證一家老小都能平安離開。
在與發妻劉俠貞和妾室潘慧英商量後,他們三人上演了一出苦肉計。蔡锷在自己府中大宴賓客,趁着酒勁居然當場宣布已經為小鳳仙贖身,還要納她為妾。這下,一場家庭大戰瞬間爆發,她二人大罵丈夫道德淪喪,是忘恩負義的宵小之徒。
潘慧英
果不其然,北京的大小報刊在第二天便大肆報道了此事。而且,劉俠貞和潘慧英都表示要與蔡锷一刀兩斷,蔡母也對兒子非常的失望,選擇與兒媳和孫子一同傳回雲南老家居住。
事到如今,袁世凱終于相信蔡锷已經深陷溫柔鄉而不能自拔,已經徹底失去了鬥志。然而,小鳳仙卻深知這隻是計策而已,斬釘截鐵地表示誓死掩護他逃離京城。
蔡锷和小鳳仙劇照
1915年11月,在小鳳仙的積極配合下,蔡锷終于從天津登上了前往日本的商船“山東丸”。之後,他途經上海後又轉道台灣和香港,最終回到了自己的大學營雲南。
袁世凱登基
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登基稱帝,改國号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很快,唐繼堯、蔡锷和李烈鈞等人向全國發出通電,宣布雲南獨立并且武力讨袁,很快就得到了南方各省的積極響應,史稱“護國運動”。
護國戰争
四面楚歌之下,袁世凱的皇帝夢終于破碎了,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退位,仍然自稱大總統。緊接着,蔡锷和唐繼堯等人發表聲明,堅持要求免去其大總統的職務。不久,袁世凱在内外交困和衆叛親離下死去,護國運動也就此結束。
袁世凱劇照
袁世凱死後,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為民國大總統。1916年7月6日,他任命蔡锷為四川督軍兼省長,算是認可了他在護國戰争期間的卓越功勳。
這時,蔡锷的病情已經惡化,入川就職後草草處理了相關事宜就立即東渡日本去治療喉癌。1916年11月8日,他終因病重無治逝于日本的福岡,年僅34歲,臨終前留下遺囑:
我統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饬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應為薄葬。
蔡锷病逝的消息很快就傳回到北京,1917年4月12日,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于是,他也成為民國曆史上第一位享受國葬待遇之人。
小鳳仙劇照
得知蔡锷的死訊後,小鳳仙也傷心不已,黯然離開了北京這片傷心之地,乘坐火車來到了沈陽。為了生活,她嫁給了一位駐守東北的奉系軍官為妾,想要就此安度餘生。
不過,命運實在沒有眷顧這位多情的女子。随着丈夫戰死沙場,小鳳仙孤身一人留在了天寒地凍的東北地區,完全無依無靠。
新中國成立前夕,已經四十多歲的小鳳仙早就不再青春,她以“張洗非”的名字嫁給了一名普普通通的鍋爐工李振海,同時還成為了四個孩子的後媽。生活雖然清貧,但她總算是找到了家的感覺,希望可以就此終老一生。
鍋爐工李振海不僅工作勞累,而且收入微薄且日漸年邁,根本無力供養這個家庭。為了貼補家用,張洗非進入服裝廠做起了女工。
幾年下來,丈夫李振海因病過世了,張洗非隻好帶着四個繼子女艱難度日。1951年春,梅蘭芳先生親赴沈陽參加演出,她立即提筆寫信求見,落款使用了三十多年都未提過的“小鳳仙”。
接到信後,梅蘭芳又驚又喜,當即偕同夫人福芝芳一同接待這位半生坎坷而又隐姓埋名的小鳳仙。她向故人講述了這些年來的坎坷經曆,講述了她和蔡锷将軍的感情過往,希望能刊載成文發表。
梅蘭芳
梅蘭芳知道小鳳仙的生活困難,臨行前特地拜托當地政府予以照顧。在他的幫助下,小鳳仙終于得到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進入一家幼稚園擔任保健員。
回京後,梅蘭芳安排人将小鳳仙和蔡锷的那段經曆寫成了紀實文學,可由于蔡家子女們的反對而沒有公開發表。他們覺得,小鳳仙的叙述與事實不符,還極大地诋毀了亡父的名譽,父親壓根沒有愛過她這個風塵女子,隻不過礙于局勢需要由她做掩護罷了,而且作為回報還替她贖了身。
1953年,張洗非因為積勞成疾而患上了老年癡呆症,不到一年時間就病逝了。在她死後,繼女李桂蘭從枕頭下面找到一張發黃的相片,赫然就是當年英姿飒爽的蔡锷将軍,背面還寫着一行字——自古佳人多穎悟,從來俠女出風塵。
蔡锷
直到此時,李桂蘭才知道自己的繼母張洗非真的是有故事之人,竟然是曾經名滿京華的小鳳仙!@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