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2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成為會員,養老可享折扣,還能領補貼;投資、加盟、入股養老服務健康産業,有高額回報,還能“免費”養老……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缺少經濟安全感、怕給子女添麻煩等心理弱點,采取虛假宣傳、欺詐等手段,誘騙老年人投資所謂的“養老服務”項目,不少老年人深受其害。為幫助老年消費者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經濟之聲《天天315》推出2021“敬老月”特别節目《敬老愛老,防騙有道》,第三篇:謹防養老變“坑老“,别讓老人上非法集資的當。
養老,牽動着老年人的心,也牽動着老年人的錢袋子。老年人在生活上一般比較節儉,但是在養老的項目上卻可以“一擲千金”,甚至是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在媒體頻繁警示、提醒下,為什麼仍有不少老年人陷入“養老返利”騙局?如何防範老年人落入“非法集資”的陷阱?
家住安徽省安慶市的邵女士已經80多歲了,她就遭遇了“養老返利”騙局。邵女士介紹,有一天她在逛菜市場的時候,有人給她手中塞了一份安徽嶽西老來樂養老中心的宣傳單,并告訴她,這家養老中心建在映山紅生态文化大觀園内,環境很好,辦卡之後不光能養老,還能獲得福利補助和免費旅遊。之後她就被邀請去酒店開會,會後又被邀請去映山紅生态文化大觀園參觀,并在園内的建立别墅裡試住了一晚。邵女士說,當時這家養老機構介紹得很好,說養老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很快就能建好,現在交錢,建好之後就能享受優先入住權,不僅能夠居住養老,還能獲得每年5500元的福利補貼。邵女士說,她以為自己遇到了“優質”養老項目,便向這家機構一次性繳納了5萬元的預付金。
邵女士說:“就叫我們交會費,我當時交了5萬塊錢,還有人交了100多萬塊,他說他們把所有的錢都投到養老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去了。”
邵女士以為交錢之後,等不了多久就能到這家養老中心去住了,哪料等來等去,養老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直到今天也沒有建成,養老預付金也不知去向。邵女士介紹:“就一直也沒有叫我們去住,因為他的養老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一直沒有蓋起來。”
沒過多久邵女士就得到消息,當地警察局已經對安徽映山紅博覽園系列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案立案偵查,并已經對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還有老人花重金選擇醫養結合養老院,以為能就此安享晚年,哪料卻落入圈錢陷阱。河南南陽消費者陳女士說,她的父親為在南陽夕陽紅醫養結合中心養老,預付了20萬元的會員費,因為這家機構承諾成為會員後可以終身享有優惠價格入住和優先居住等權益,而且會員費預付得越多,獲得的福利補貼也越多,3年後會員費會全額退還。陳女士介紹,她的父親向這家機構繳納20萬元會員費後沒多久,還想要賣房,想向這家機構繳納更多的會員費。後來是在家人的反複勸說下,老人才打消了賣房的念頭。
陳女士說:“放了20萬元,我爸把錢放進去以後,後來他又說,‘你的房子賣了,把錢也放在我們這裡,比兒女照顧得還周到。’我爸要賣房子,這我們才知道這些事。”
老人住了不到3年,這家養老機構就出事了。陳女士介紹:“就說跑了,我說那趕緊報案了,跟我爸一說,我爸就承受不了了。”
據當地公安機關在今年6月1日公示的立案決定書顯示,當地警方已經對河南省夕陽紅溢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案進行立案偵查。
有人借舉辦養老機構之名,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之實,甚至實施合同詐騙等,如果遇到這類情況,老年人的錢款想要追回,會存在很多困難。
遠離非法集資,重點是要穿透各種五花八門的外衣來識破非法集資的真面目。非法集資有三個要件:第一,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具有非法性。第二,非法集資是具有利益誘導性,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的投資回報。第三,它是向不特定的對象來吸收資金的,具有社會性。是以凡是看到某個項目具備這三個特性,那麼它很有可能是非法集資,一定要遠離。
選擇養老機構時,需要具體注意哪些問題?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邵桐提醒:“老年人應首先上民政部的相關網站去查詢對方是否已獲得民政部門的相關審批。針對對方所宣傳的養老内容,老年人可以自行或者讓子女上網查詢相關案例和事件進行對比,以防上當受騙。子女在這方面的判斷能力和資訊擷取能力要比老年人強。是以,老年人遇到這類情況時,不要僅憑自己的認識作出判斷,還是首先要與子女進行溝通後再作決定。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從預防、治理、處罰和公示、警示等方面下工夫,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養老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