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季禹 </b>
上周,河北隊引發了不小的波動。球隊先是被傳出經營困難,于10月26日起停工休假,後又自宣無法負擔基地電費,給4支低年齡段梯隊放假。其實,中超不少球隊都面臨着不同的困境。表面看似平靜的中超,會不會随着河北隊的“自宣”而被集體“引爆”?
<b>多家俱樂部</b>
<b>遭遇營運困難</b>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在廣州隊被傳出面臨嚴重困境時,不少球迷用《桃花扇》中的這句台詞,表達自己心中無限的歎惋。
十年八冠,廣州隊在中超所塑造的“王朝”暫時無人望其項背。它帶來的“金元時代”,更是讓衆多大牌球星在國内賽場雲集,讓聯賽的精彩程度與關注度有了質的提升。随着母公司一系列危機的爆發,廣州隊也陷入了重重困境:主帥卡納瓦羅已經離開球隊,球員們至今仍未收假集中。
事實上,廣州隊隻是站得最高、最為顯眼的那支,多支中超俱樂部都面臨着不同程度的營運困難。
10月28日,河北隊官方宣布,由于衆所周知的困難,俱樂部訓練基地近期無法按時繳納電費,為節省營運支出成本,拟決定2004、2005、2008、2009年齡段4支梯隊放假。更早之前,河北隊釋出停工休假通知,俱樂部于26日起停工休假。
雖然網絡上早就傳言河北隊連電費都交不起了,但堂堂一支中超球隊真的将其寫進官方公告中時,還是未免有些“荒誕”,甚至更像是俱樂部的“黑色幽默”。
除廣州隊和河北隊外,重慶兩江競技、滄州雄獅、青島隊、河南嵩山龍門等一衆球隊也面臨着不同程度的營運困難。這其中,不乏在賽季初用盡千方百計才得以勉強求生者。它們未來将何去何從,無人知曉。
<b>中性化改革</b>
<b>削減投資積極性</b>
球隊面臨困境甚至解散,在中超并不是稀奇事。無論是曾經一擲千金的天津天海,還是球隊底蘊深厚的遼甯宏運,都曾走向過衰亡。不過,像今年這樣危機輻射大半個中超的情況,恐怕尚屬首次。
梳理時間線,一切的矛頭似乎都指向了一個時間點,即去年年底,限薪令與隊名中性化改革等新政的推行。當虛假繁榮的泡沫被無情戳破,留給中超的隻能是一地雞毛。而今年年初,新科冠軍江蘇隊的解散,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各俱樂部“财力不支”的問題也逐漸顯露了出來。
當然,俱樂部面臨的問題,并不一定是新政直接導緻的。例如,江蘇隊解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母公司調整戰略,将重心放在“主幹道”。廣州隊面臨困境,也與母公司面臨的困境不無關系。
但是,“名稱中性化”很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疫情來臨後,各俱樂部的股東本就遭遇了或大或小的沖擊。而在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之後,本就不賺錢甚至賠錢的足球投資,現在連僅剩的宣傳作用都被剝奪。往裡砸錢卻聽不到回響,不少股東早在上賽季末就有了退出的打算。
誠然,限薪令與隊名中性化改革的确能夠促使俱樂部擺脫母公司“輸血”,開發新産業收益方式,是中超職業化的重要推動力。但近兩年來,各企業的投資熱情本就随着聯賽與企業自身的困境而銳減,此時貿然的改革,讓中超的發展更加艱難。
<b>河北隊或引發</b>
<b>“多米諾骨牌”效應</b>
金元足球時代,中超可謂風光無二。金元時代的代表廣州隊,更是拿到過亞冠冠軍,還在世俱杯中對戰過拜仁、巴塞羅那等世界豪門。一時之間,“世界第六大聯賽”的頭銜,就這麼被安到了中超身上,一半是戲稱,一半是期待。
本賽季,大牌外援紛紛出逃,中超的競技水準終于被“打回原形”。而随着聯賽問題頻發,中超在國際足壇的認可度也正在下降。
由于各球隊集體放棄亞冠,中超的積分已經降到冰點,2023年中超參賽名額将從“3+1”變為“2+2”。受到外援名額等因素的影響,中超球隊與日韓、西亞等球隊的差距被進一步拉開,中超在亞冠的地位或将持續下滑。
河北隊公開自身的經營困境,很可能進一步給中超帶來打擊。深陷危機的各俱樂部,目前正處于觀望狀态,很難保證接下來沒有俱樂部會仿效。雖然各俱樂部的困難已經是紙包不住火,但一個一個地“引爆”,總比集體“暴雷”更有應對空間。一旦各俱樂部集體“引爆”,那麼将波及接下來的中超賽程,甚至明年中超、中甲的擴軍。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