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性之間,男性和女性誰更需要關懷?

從“關懷”的兩個層面上看:個體層面上,關懷是一種對弱者情感上的撫慰。而社會層面上,關懷是通過政策法規、媒介宣傳等途徑使社會對弱勢群體産生傾向性的态度和行為。 我方認為對方辯友的觀點本身就存在錯誤。不是男性比女性更需要關懷,而是男性也需要關懷。而辯題中的一個“更”字,就說明這是一個比較性的命題。是以,可衡量的社會層面,便成為我們讨論的主要範疇。 從古至今的社會,我們無法否認這樣一個事實:女性相對于男性一直就處于弱勢地位。或許表面上看似有些緩解,但其實根深蒂固的女性歧視一直就影響着這個社會。面對着就業歧視,教育歧視,家庭責任歧視,社會觀念歧視。絕大多數的女性,一方面承擔着人類繁衍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擔負着社會生産的重壓,女性用這樣孱弱的身軀扛下一切,難道不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懷嗎? 其次,就男女差異方面,女性比男性更脆弱,也更易得多種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根據調查表明,乳腺癌、抑郁症、偏頭痛、慢性背痛以及疲勞綜合症缺鐵性貧血已成為女性五大病症。而心理方面,自殺實施率男∶女為1∶3。中國女性的自殺率全球排名第二,男性的自殺率排名第48位。 “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當莎士比亞不知道是出于激憤還是同情,是無奈還是責備地喊出這一句時,全世界的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表示出了異乎尋常的認同,為什麼?就因為女人原本就弱者的代名詞。難道對扛起生命重擔的弱者我們不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嗎?

關懷女性,不僅是對女性的關懷,更是對生命的尊重,對全人類的關懷。 1·我們來看這樣一組資料,中國家庭暴力發生率為29.7%—35.7%,其 中90%受害人是女性 2·男人需要關懷,但相比較女人不是更需要?請讓我指出什麼是男性。 古人造字,都是極有内涵的,這個“男”字拆分開來便是“田力”,即“田中的勞動力”,給男性這樣定義,就強調男性應該是社會的支柱,應該成長在烈日下,偉大在奉獻中,這樣一類人怎可以斤斤計較去追索更多的關懷呢?如若處處把男性放在一個更多被關懷,更多被從屬的位置,男性将憑什麼成就其男兒之身呢?男性應該是強者,要有剛強的身體,健壯的體魄,就要接受更多風雨洗禮,而不是那過多被含在口中,被捧在掌心的關懷愛護。 3·自從人類步入到父系時代,男人仰仗其身體強壯,憑借其生理優勢, 主宰社會,支配人類。

幾千年來男人要要女人三從四德,要求女人恪守貞操,要求女人居家生子,讓女人成為男人的附屬品,不能再有其獨立的人格,不能再以她們的方式生存,但是女人們卻在默默中承受這所有苦痛,默默中為人類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全部。這樣偉大的女性卻承受如此多不公平,任一個稍稍有點良知的人都不會反對去給女人更多一點點的關懷吧?!更何況造成這一現狀的男人呢?!!! 4·男人與女人共同構成這個社會。男人作為這個社會中的強者沒有理由 不去給處于弱勢地位的女人更多關懷,而現代社會中男女間的種種不平等歸根結底又都是幾千年男性的強權造成。恃強淩弱的存在是不合理也不應該的!為了消除這些,男人以及整個社會都應從真正意義上給予女人更多關懷,讓女人在關懷中真正找到她們的位置!

5·世界上有“三八”婦女節,為什麼沒有男人的節日?法律上有“婦女兒 童權益保護法”可沒有男人權益保護法,這也不恰恰證明了現實中女性更需要來自家庭來自社會的關懷、幫助、愛護嗎?(探究問題應從事實出發,難道說你。。。。) 6·從世界範圍來講,女性從事家務的比例達70%-90%。聯合國〈2005 中國人類發展報告〉顯示,女性性别工資偏低,男女同工不同酬現象十分嚴重;女生入學率皆低于男生,僅大學就低12個百分點;男性享受退休保險比例竟比女性高30個百分點;男性工作産假覆寫率居然都高出8個白分點。

7·從過去到現在,我們認為,女性總是被當成弱者而受到關注。在泰坦利克号即将沉沒的時候,船長一句指令:women and childen first .即出于人類的本能,因為女性是人類繁衍中最重要的部分。女性理所當然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懷。 8·就是今天,在落後一些的地區,女人依然是一個沒有社會地位甚至沒 有生命人格尊嚴的群體。有一位婦女工作者就曾遇到這樣一件事,她在中國農村作農村女性自殺幹預調查時,敲了一戶農家的門,問:“有人嗎?”屋内傳出一個女人的聲音:“沒人,家裡的人下田去了。”這件事頓時給這位婦女工作者當頭一 棒,因為她聽的這個聲音分明是,女人自己都沒把自己當人看。

9·男人和女人根本就是兩類不同的物種。這種不同在自然屬性和社會屬 性中互為因果。我們需要的正是正視女人與男人的差異,既要順應女人生命的自然性也要在社會中找到女人自己最為合适的位置。那麼何為合适,很顯然,作為與強者對應的弱者——女人,她的存在本身就是處于被關愛被關懷地位的,就如母親對嬰兒。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之,我們在培養一個男人時,處處把男人放在一個被關懷被照顧被從屬的位置,試想,這樣男人還能成其為男人嗎? 10·統計學家和社會學家告訴我們,中國女性平均一天用于做飯、洗衣和其他家務 勞動的時間為4小時,是男性的兩倍多。工作時間與家務勞動時間合計,女性每天 比男性多用1.2個小時。但是,統計學家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女人的一天有時候 并不等于24小時,而是26或者30個小時。這種境況之下,女人可以比男人少了關懷嗎?

11.一個社會調查。百分之四十五點六的受調查女性用“幸福”來評價自己的婚姻;約百分之二十的女性認為自己與丈夫“相敬如賓”;百分之三十二的女性對婚姻感受“平淡”;以“冷漠”和“痛苦”來形容自己婚姻的不到百分之二。

有了明晰無疑的方向。今天我方判斷哪一個群體更需要關懷的标準叫做“弱勢群體”。因為“弱勢”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老人和孩子相對于成年人來說是弱勢群體,農民工相對于握有城市戶籍的城市居民來說是弱勢群體。我們說,現代社會中,女人相對于男人是弱勢群體,是因為我們看到一系列的實證材料都表明,在一個普遍的層面上,女人獲得的社會資源比男人要少,女人接近社會資源的機會比男人要小。我們希望對方辯友和今天到場的所有觀衆都能明确一個事實:即使“男女平等”的口号已經比比皆是,這樣的觀念還遠未深入人心,女人仍舊是我們今天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這樣的弱勢地位仍舊是一個不容懷疑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