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科學技術獎:高文周志華王海峰等上榜,兩位30後院士獲最高獎最高科學技術獎四大獎項情況

夢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衆号 QbitAI

剛剛,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結果新鮮出爐。

由顧誦芬、王大中兩位院士共同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一同頒發的還有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以及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總計授予273個項目、組織和個人。

在獲獎名單中,也不乏這些熟悉的面孔:

高文、郭光燦、周志華、王海峰、唐傑、陳雲霁、陳天石、譚建榮、周昆、胡衛明……

國家科學技術獎:高文周志華王海峰等上榜,兩位30後院士獲最高獎最高科學技術獎四大獎項情況

△圖源 新華社

顧誦芬是我國航空領域唯一的一位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現年91歲。

他建立了新中國飛機空氣動力學設計體系,開創了我國自主研制殲擊機的先河,被稱作“殲8之父”。

顧誦芬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進階顧問、中國航空研究院名譽院長。

國家科學技術獎:高文周志華王海峰等上榜,兩位30後院士獲最高獎最高科學技術獎四大獎項情況

王大中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核能科學家,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現年86歲。

他主持研究、設計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5MW殼式一體化低溫核供熱堆和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MW子產品式高溫氣冷實驗堆,被稱為“實作反應堆固有安全的帶頭人”

王大中現任清華大學教授。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始于2000年,每年評審一次,次年公布結果并頒獎。

自2018年起,獎金額度從500萬元(50萬個人獎勵、450萬科研經費)調整為800萬元,并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

與最高科學技術獎一同頒發的四大獎項中,國家自然科學獎共46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44項。

一等獎授予中科院的納米限域催化、複旦大學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兩個項目。

國家技術發明獎頒發61項,其中一等獎3項(通用項目1項、專用項目2項),二等獎58項。

一等獎中可公開的通用項目為北京大學主導的超高清視訊多态基元編解碼關鍵技術。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57項,其中特等獎2項均為專用項目,一等獎18項(通用項目10項,專用項目7項,創新團隊1項),二等獎137項。

一等獎中的通用項目分布在煤間接液化、工業煙氣治理、柔性材料、高精度遙感、電子封裝、醫學影像、建築工程、遺傳水稻等領域。

創新團隊授予鐘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9項,授予8名外籍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

參考連結:

[1]https://mp.weixin.qq.com/s/Vg1xYNtrKyrNPWcPADIYKA

[2]https://mp.weixin.qq.com/s/UdgtXl28gcYguo2S8wCFmg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号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