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上将許世友,病重擔心遺體被火化,提出1個心願,鄧公犯難010203

1985年1月,總設計師在南巡途中特意繞道路過南京,為一位倔強固執的老友慶祝八十大壽,還随身帶了一瓶八十年窖藏的茅台酒應景。這位老人是誰?為何能得到總設計師如此禮遇?

1905年2月,一名男嬰降生在今天的河南省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家人為他取名許世友。這個孩子,在日後創下了一番偉業,。

開國上将許世友,病重擔心遺體被火化,提出1個心願,鄧公犯難010203

一提到河南,人們很容易想到嵩山少林寺。事情就是這麼巧,本文的主人公許世友,少年時代還真的曾經前往少林寺修習武功。

1927年,這位曾經不問世事的少林寺弟子入世投身革命,成為了一名共産黨員。在紅軍隊伍中,許世友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天才。他的指揮風格十分獨特,被人評價為帶有“武林氣”。他從一個小兵做起,一路官至軍長,不可謂不驚人。許世友骁勇善戰,卻絕對不是”暴虎馮河,死而無悔“之徒,而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之輩。許世友曆經十年内戰、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對越自衛反擊戰,敢打善打大仗惡仗,性格剛強果斷,還曾經因為氣不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南仗着中方的克制大作跳梁小醜,不顧中央定下的規矩向前突進,就差直接打進越南首都河内,為此還向中央做了檢讨。

開國上将許世友,病重擔心遺體被火化,提出1個心願,鄧公犯難010203

這樣一位威名赫赫的鐵馬将軍,卻也有柔軟之處。

當年許世友辭别父母背井離鄉鬧革命的時候還是個二十出頭的青年,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母親早已垂垂老矣。然而,自古忠孝兩難全,許世友将軍選擇了為這個飽經苦難的國家盡忠,就很難再在颠沛流離的革命工作期間為母親盡孝。幾十年來,他隻在母親病危時去探望過一次她老人家。這一次探親結束,他離開家鄉後不久,母親就去世了。幾十年來未能在母親膝下侍奉,連母親逝世時自己都不在母親身邊,這成為了許世友将軍永遠的痛苦和遺憾。

1956年,為了向全民推行節約型殡葬方式——火葬,中央起草了一份關于百年後同意火葬的倡議書。當時,中央上司人幾乎都在上面簽了名。為什麼說“幾乎”?因為有一位上司人,就是不肯在倡議書上簽字。這個人,大家都能猜到,就是許世友。

開國上将許世友,病重擔心遺體被火化,提出1個心願,鄧公犯難010203

為什麼許世友将軍在這件事情上格外固執?原來,母親的溘然長逝始終讓許世友将軍難以釋懷,他希望自己百年之後能安葬在母親身側,永遠陪伴着她。如果接受火葬,他就不能落葉歸根入土為安,在母親身側長眠,這是許世友将軍難以忍受的。其實,如果許世友隻是一個平民百姓,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選擇土葬,可能也不是那麼困難。但是,他的高位決定了他必須率先遵守中央的倡議,遵守比國法更嚴格的黨紀。

得知許世友執意不肯簽字,毛潤之親自找到許世友,和他促膝長談良久,仍然沒能讓許世友回心轉意。就這樣,這件事一直拖延到了毛潤之去世。這樣一來,事情就有些尴尬了:促成這種殡葬方式的主要帶頭人都去世了,接下來,誰說了算呢?

事情一拖就拖到了1985年。這一年1月,總設計師前往南京為許世友慶生。誰都沒有料到的是,就在此後不久,許世友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到了南京當地醫院無法救治的地步。許世友将軍身邊的人都勸他去北京看病,但許世友将軍堅決不去,理由是:如果我死在北京,北京一定會把我火化。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就想早點看到我的土葬申請被準許。

開國上将許世友,病重擔心遺體被火化,提出1個心願,鄧公犯難010203

無奈,北京方面派遣了兩位醫生乘坐專機赴南京為許世友将軍治療。與此同時,總設計師和一幹中央上司人陷入了犯難。不滿足這位老革命的最後一個心願,不合适;可是國家幹部,尤其是進階幹部,公然違反國家規定,這也不合适。

最終,還是總設計師拍了闆。許世友将軍終究是一生戰功赫赫,一心為黨,不該連将軍最後一點為母親盡孝的機會都殘忍剝奪,這對一位把一生獻給黨、獻給國家、獻給人民的戰士而言太不公平。

也許是因為心願已經了結,這位戎馬一生、病痛纏身的老将很快就撐不住了。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溘然長逝。身後,他如願被安葬在故鄉母親的墳茔旁,永遠陪伴着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