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袋貂,又名短尾斑袋貂,有袋目袋貂科斑袋貂屬。是分布在澳洲及新幾内亞的一種有袋類動物。體形大小如家貓,體長35-65厘米,尾長32-60厘米,體重1.5-6千克。當地人常将它們作為寵物,并将其稱為卡斯卡斯,而且它們的皮毛也常被當作傳統服飾的制作材料。夜行性,晚上覓食,白天在樹上休息。全年可交配繁殖,雌性有育幼袋。

頭部很圓,耳朵細小及隐藏,眼睛呈黃色及橙色至紅色。皮毛很厚,尾巴可以幫助攀樹。四肢強壯,有五趾。前後腳除了第一趾外,所有趾都有彎曲的爪。前腳的第一及第二趾與其他三趾相對,可以幫助它們攀樹時抓住樹枝。後腳的第二及第三趾關節的皮膚融合,但爪則分開,這些細小的爪可以用來清潔自己。腳掌無毛及有紋,也可以幫助抓住樹枝及食物。
斑袋貂的皮毛随着年齡、性别及分布地而有所不同。雄性一般是灰色或褐色,背上有斑點,腹部白色。而雌性一般是白色或灰色,沒有斑點。也有一些雄性及雌性是完全白色的。幼仔在1歲至性成熟前會有一系列的顔色轉變,毛色有紅色、白色、淺黃色、褐色、淺灰色及黑色。幼仔背部沒有斑點。斑袋貂的尾巴很獨特。尾巴近身體部份有毛,而尖端内側則有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