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潛艇失事

蘇聯M級潛艇
1954年中國海軍從蘇聯接收了2艘M級小型潛艇,分别被命名為“國防21号”和“國防22号”。M級潛艇是二戰期間蘇聯使用的一種老潛艇,排水量隻有200多噸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它屬于近岸潛艇,新生的潛艇部隊将其作為訓練艦使用。
M級潛艇體型較小并不适宜遠洋作戰
國防-24号艇是原蘇聯海軍M-279号潛艇,在移交中國人民海軍後舷号改為204,後改為418,隸屬于東海艦隊。該艇體型較小,水面排水量160噸,水下排水量202噸,技術也已經非常落後,但中國海軍沒得選,一直使用其作為訓練艦。
中國海軍潛艇部隊起步階段隻能靠引進蘇聯二手老式潛艇開展訓練
蘇聯對于幫助中國建立強大海軍并不感興趣,他們更希望中國接受蘇聯提議建立聯合艦隊,由蘇聯海軍提供保護。由于中國方面斷然拒絕這些侵犯國家主權的方案,蘇聯對中國的援助逐漸停止。中國潛艇部隊起步晚,極度缺乏人才、裝置、經驗,當時隻是剛剛跟着蘇聯專家學會駕駛技術,對于潛艇作戰技術還沒來得及學習就沒了機會,隻能靠自己摸索,不但困難重重,而且非常危險。
418艇事故大約就是這樣
1959年12月1日,“418”号潛艇正在與水面艦艇進行攻潛、反艦的綜合性演練。按計劃“418”艇将在水下完成最後一個演練科目:規避航行,就是走“之”字,然後浮出水面。因為418艇技術落後不浮出水面無法進行無線電聯絡,是以事先約定由“衡陽”号護衛艦向水下扔了3枚陸軍手榴彈,潛艇聽到3聲爆炸後,就可以上浮。
衡陽号護衛艦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衡陽”艦居然在潛艇的正上方,就是這麼巧,當418艇通過潛望鏡發現頭上有船時,為時已晚,雖然艇長下令緊急下潛,但上浮的慣性還是讓潛艇狠狠撞擊了“衡陽”艦底。潛艇艦橋被一切兩半,洶湧的海水呼嘯着灌入艇内,潛艇一下子紮到了40米深的海底,24名艇員包括艇長當場喪生。此時艇首還有5人,艇尾還有10人,但由于救援遲遲不到,堅持15小時後,氧氣即将耗盡,艇尾的10人冒險出艙上浮自救,由于誤信了深度計的錯誤讀數(顯示水下8米,實為40米)9人因上浮過快喪生,隻有輪機長王發全因随身攜帶重物較多上浮較慢得以生還,艇首的5人最終也全部犧牲。
王發全雖然身受重傷但被救活了
一艘潛艇沉沒,39名艇員中隻有1人生還,這是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第一次遭受如此慘重的損失。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一是水面艦艇在潛艇訓練區域必須開啟發動機,以便潛艇确定水面艦艇位置,但“衡陽”号違反規定關閉了發動機。二是上浮時艇内水密艙沒有全部關閉,造成海水侵入多個艙室緻使沉沒。三是上浮時不謹慎,沒有做好潛望鏡觀察。四是艇内裝置老化,存在故障,沒有及時發現和維修更換。
打撈上來的418号殘骸
救援也不成功,雖然緊急調來五十多艘艦船,并從各地運來潛水員和救生器材,但由于當時海面刮起8級大風,潛艇呼救浮标鋼纜被刮斷,不但無法和潛艇内生還官兵聯系還失去了潛艇的位置,直到68小時候才重新找到潛艇,為時已晚。
418艇犧牲官兵的紀念碑
“418”艇在失事75天後被打撈出水,現在成為青島海軍潛艇學院的教材。38名犧牲官兵的紀念碑矗立在舟山群島烈士陵園,上面書寫着“海軍一三八五部隊遇難烈士紀念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人知道紀念的是誰,“418”艇上的潛艇兵是為祖國探索先進武器使用技術而犧牲的,中國海軍軍魂永垂不朽。